乌什县阿克托海乡文化站 新疆阿克苏 843400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文化工作是推动我国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但是对于非遗文化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两者在相互合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促进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文化进步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关键词: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在我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非遗文化有着特别紧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有利于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并且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1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先辈古人平时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其体现了先人在创造和改变生活方面的理念和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对人类的精神和社会需求提供了便利[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对非遗文化的需求在减少,另外审美观念和需求的改变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但是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加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开始由漠视向喜欢转变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此可见,喜爱传统文化的国民对非遗文化更是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因其来自古人日常劳动和生活的特点使群众文化活动也能更好的传承非遗文化。
目前随着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活动的迅速开展,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只要将非遗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来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动就会促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非富多彩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2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不足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形式比较传统、单一,不能真正迎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比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其宣传和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能改善这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在中国历代发展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的非遗文化遗产就要将近两千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心存敬畏的人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大力推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将非遗文化精神和群众文化活动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我国非遗文化保护体系有着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非遗文化遗产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可以让当地的群众对自己的文化有强烈的满足感和荣誉感,这种文化自豪感也是促进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动力[2]。
1.3有利于创新和改变群众文化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即便国家和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群众文化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人民生活和劳动的特点,能为改变和创新群众文化发展思路提供新的启发和帮助,让群众文化活动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真正融合在一起,例如年轻人对广场舞、太极拳等群众文化活动并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能发挥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民间文化、杂技、民间绘画等非遗文化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年轻人更乐于参与这种充满经济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另外也可以鼓励那些参与活动时间少的群众参与到学习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来,例如可以学习古代陶瓷制作、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这些传统手工工艺使群众文化和人们平时的工作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这种实用性的群众文化对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
1.4有利于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一些民间文学非遗如“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英勇抗敌”等一些英雄保家卫国的历史传说故事,通过对这些民间文学类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弘扬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从思想上让青少年树立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和理想。另外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非遗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等,通过举办一些相关节日主题活动来丰富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向人们传达尊敬和爱护老人的优良传统。
2 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措施
2.1保持和尊重群众文化的自我性特点
群众文化具有自我参与、自我开发和自我愉悦的特点,人们通过对一些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和发布,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资源信息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部门要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自我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不要对人民群众创新、调整和完善非遗文化的过程横加指责和干涉,这样才能使非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3]。
2.2要提高宣传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
非遗文化遗产对传统文明和文化有着很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群众文化活动是展示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这样能够将非遗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展示出来,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从思想上受到非遗文化遗产的教化和启迪。
2.3运用新的传播媒介,做好宣传工作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运用新的传播媒介来做好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文化保护部门可以通过制作一些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视频、图片和文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和推广宣传,通过网络媒体迅速扩大非遗短片和文章的观看率,群众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能更好的了解到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积极参与纳入非遗保护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传承保护非遗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2.4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筹划工作
让人民群众从思想上认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人员要对一些有特点的文化遗产进行认识和探究,挖掘出非遗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和美术方面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根据群众对这些内涵和意义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来设计群众文化活动,让其能真正感受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的独特魅力[4]。
2.5加大对非遗文化遗产的恢复和还原力度
避免文化遗产出现失真的现象。在开展宣传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在介绍和展示非遗文化遗产的环节方面,要减少商业因素对非遗文化的影响,因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商业元素只是辅助因素,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在调查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保持和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来面貌。
3 结语
通过对非遗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可以为群众活动的开展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曾睿.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体现[J].戏剧之家,2020(08):230.
[2]张体洋.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217.
[3]刘妤.群众文化视域下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06):1-5.
[4]尚亿琴.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9(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