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将创建和谐企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所产生的生产力是企业寻求生存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更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根源。和谐企业文化是一种良好的企业生存状态,是一种融洽有效的组织氛围。在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员工感到心灵充实,并积极上进,愿意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因此,构建完善的和谐企业文化体系,营造和谐发展的大环境,既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建设和谐企业文化,重点要做好“345”工程,即在思想上培育“三种意识”,实施中做到“四个统一”,制度上落实“五项措施”。
一、以经营理念为先导,思想上培育“三种意识”
一是深化以人为本意识。脱离了以人为本,谈不上企业文化,更淡不上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不断深化这一理念,并切实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中去,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多年来,五公司非常注重“人本文化”建设,在依靠职工、尊重职工、开发职工、凝聚职工四个方面下工夫。充分重视职工的价值,尊重职工的人格,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为职工才华和能力发挥积极创设平台,提供必要的物质精神待遇,营造齐心协力、协同作战的浓厚氛围,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
二是培育共建共享意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培育和提升全员对核心价值观的共建共享。这是推进职企和谐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方面要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推动企业发展,参与到共同建设和谐文化的事业中去,充分发挥个体才能和优势,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共享,注重企业与职工之间在经营管理、劳动成果、经济效益上的共享,更好地使职工群众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充分体现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共存,长足发展。
三是强化诚信经营意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价值观错位或缺失、道德水平下滑等不和谐现象。企业要长期立足发展,必须把诚信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对职工诚信、对社会诚信、对自己诚信,把“职工满意度”作为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否则,即使成就一时辉煌,但缺乏坚定的价值观和长远战略,势必会因为失去职工和社会的信誉而萎靡不振。
二、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实施中做到“四个统一”
一是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和谐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高于世俗的倡导,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其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并能够满足职工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实施过程中,要把诚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融合到经营管理的核心中去,并真正体现到具体的管理制度、措施上去,确实做到以和谐的价值观统领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
二是精神文化和物质保障的统一。和谐企业文化要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没有文化品位,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但精神来源于物质,是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提炼,因此,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要充分重视发展物质文化,注重满足职工群众的基本物质保障和享受,充分实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统一,这既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最基础的要素,也是和谐文化氛围最终形成的必要保障。
三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统一。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首先必须树立高质量、高信誉、多市场占有率的信誉品牌,而高质量产品产生和信誉度的建立,都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制定一套机制灵活,标准严格,考核细化,奖励到位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保证体系和诚信服务的承诺,自觉地把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才能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才能被职工认可,被市场接受,这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四是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和谐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协调、健康的关系,是各要素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现状,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要长期发展下去,同样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而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风险价值观的形成是相互联系的,有付出必有回报,因此,企业不仅对内要做好职工工作,满足职工的正当需求,对外更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热衷于公益事业,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以长效机制为载体,制度上落实“五项措施”
一是建立培训制度,致力提高职企双方素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要持续、和谐发展,一方面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融合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特别是当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能力参差不齐,企业应当适时开展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道德、修养及业务素质,这是实现职工之间、职企之间和谐的基本条件。
二是健全民主制度,切实加强职工民主参与。让企业和全员共同履行管理职责,在规章制度制定中,能充分吸取职工方个人意见和建议,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能真正体现企业全员意愿。加强民主沟通,拓展沟通途径,推广职工信箱、企务公开上墙、领导与员工对话等具体措施,完善职工维权组织建设,要给与职工充分的协商权,努力在工作时间、待遇和创造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劳资双方最佳结合点。把民主参与、沟通、协商等民主管理方式形成制度,长期确定下来。
三是完善用人制度,积极创造竞争向上的环境。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也是当前企业人才文化的准则。企业要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必须要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根据职工个人能力和素质按排岗位,平时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挖掘和发现职工能力,使职工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华和特长,这既为企业创造了社会效益,同时,职工因实现了自身最大价值,而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必然会营造出职工心态平和、劳动关系协调的和谐氛围。
四是细化管理制度,主动关爱职工工作生活。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只有善待相对弱势的职工群体,自觉地关爱帮助他们,特别是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真正体现和谐。具体应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多方面入手,如优化劳动环境,加强劳动保护,配备相关设施;提高职工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加强生活保障,为职工落实生活保险,帮助困难职工,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职工维权创设条件等,从小处着眼,把具体措施形成制度,持之以恒,长期落实,必然营造职企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是落实活动制度,开展活跃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活跃的文化,活跃的文化氛围是促进职工心理健康、精神积极向上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当主动创设载体,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要针对建筑行业职工分散,很多项目地处偏远,职工生活相对枯燥的实际,企业更应创造条件为职工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质保障。同时,还要做好先进文化的宣传工作,向职工灌输和谐企业文化,使职工认同,实现职企步调一致。
最后,和谐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企业员工都希望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这是保证生产率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有效的方式,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支持和关心下属、待人友好、通情达理、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这种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使员工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分析[J]. 张淑莉.财富时代. 2020(09)
[2]浅析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J]. 涂娜娜.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