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口述档案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黄琥
[导读]
        中原油田分公司档案管理中心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企业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企业文化、记录企业历史、丰富馆藏资源的进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口述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开展企业口述档案的应用研究,抢救这些对企业发展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化遗产。
        1 建立口述档案必要性
        1.1 建立口述档案是丰富馆藏、完善馆藏结构的重要举措
        目前,企业档案馆的馆藏资料绝大多数是文书档案和主营业务档案,载体以纸质档案为主,收集范围较小,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大量的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有关企业职工的个人工作经验、创业历程、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记录很少,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劳动模范、创业先锋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对后人有借鉴价值的直接经验几乎没有。口述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记录这些丰富资源,改善以纸质档案为主的馆藏状况,呈现出一个生动和鲜活的历史原貌,拓宽档案工作领域。
        1.2 建立口述档案有助于档案馆形成自身特色
        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大型央企为例,因工作性质的类同,造成档案馆藏内容相似,开发利用程度和模式也相似,缺乏特设性,难以体现档案馆这一文化事业机构的特色。口述档案的素材来自于企业各个层次和岗位,所记录的是未必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他们也许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目击者或参与者,也许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所反映的是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大众文化和大众记忆。口述档案的建立,不仅能充分展示出企业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经历、个人观点,使历史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性,而且显示了普通档案中易被忽视的一种更深层和更复杂的情感,正是口述档案把个人的经历和企业的变革联系在一起。
        1.3 建立口述档案是发挥和拓展档案馆公众服务功能的重要渠道
        构建公共服务型档案馆是档案工作适应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各级档案馆要将单纯的保管功能拓展到集保管、服务、教育、咨询、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多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通过利用档案,开展学术研究,了解企业历史,探索职工群众喜好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2 建立口述档案的方法
        2.1 确定口述调查主题
        确定口述档案主题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所有口述调查工作的起点。在确定主题方面,首先要选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对企业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什么就调查什么;其次,主题的选定必须考虑到口述档案的特殊性,要有可操作性;同时,我们最好选取距离我们现实生活较远的事件作为调查主题。
        2.2 选取受访对象
        受访对象选取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口述档案的成败和调查质量的高低。社会学家往往通过抽样的方式确定受访对象,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们受口述主题和其他客观原因的局限,受访对象数量本来就较少,所以无法采用这种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其他有效途径来尽量使受访对象具有普遍性。
        2.3 访谈提纲的准备
        拟定口述档案提纲是进行口述档案收集的重要一环。我们在确定口述访谈的主题之后,要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只有对相关历史背景有了详尽的了解,我们才能列出有针对性的提纲,所提问题也才能切中要害,才能避免只收到泛泛之谈的结果。当然,提纲的提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大致列出一个轮廓,所提问题也可以比较宽泛。随着访谈的深入,我们要对提纲不断完善补充,所提问题也相应地要细化。

同时,访谈提纲也应根据受访对象身份的不同而略有变化。但大部分问题我们还是要求一致的,这样才能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员工对同一个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看法,也才能更完整地复原真实历史事实。
        2.4 实地开展口述访谈
        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口述访谈,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环节,注意一些访谈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首先,要漫谈与集中问答相结合。初始阶段,应以座谈、漫谈为主,不要轻易打断受访对象的讲话,可以大致讲明所要访谈的主题之后,由受访对象“自由发挥”。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对受访对象个人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更有利于判断其所谈内容的真实程度。随着访谈的进行,我们可以就某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尽量具体。其次,可以将集体访谈与个体访谈相结合。集体访谈的好处是许多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启发,相互补充,气氛比较热烈,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相对全面;但是出于各种考虑,特别是涉及敏感话题或具体到某些个人问题,许多人并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致使集体访谈的内容较为肤浅。这时就需要我们采用个体访谈的方式来补充。再次,要对受访对象的背景有大致了解。这一点对分析受访对象所谈内容至关重要。
        2.5 对口述资料进行必要的注解和整理
        国外口述档案起步较早,其操作也相对规范。我们虽不需要完全按照他们的步骤来做,但对口述档案做必要的注解和整理还是必须的。对于访谈的时间、地点、访谈者和受访对象,都必须有清楚的交代,特别是受访对象的出生年月、职业和简要经历都要有明确的说明。同时,对录音资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文字整理,以利于档案利用者使用。
        3 建立口述档案的注意事项
        3.1 不要只重热点焦点,避免‘跟风’征集”
        口述档案正逐渐被众多文化机构所重视,电视台、新闻记者、社科院、著名高校等都有人在做,也形成了系列的口述档案资料。所以,社会热点问题的口述档案的征集与采集,档案馆可适当参与,但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精力,不要“跟风”征集。因为很多机构都热衷于做这些热点问题的征集,留下很多官方和非官方的记录。当这些口述档案在本单位保管一定年限以后,都将接收进馆,档案馆又将陷入“档案千篇一律”的模子,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珍藏的特色史料。
        3.2 以“草根化”征集为主,不要一味地“精英化”征集
        口述档案精英化征集即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口述材料的征集,这对于撰修历史确实很重要。但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官方文字记载较多,回忆录、口述自传也很多。现在多个机构做口述档案大多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上,也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口述资料。因此企业档案馆在做口述档案征集的时候,应更多关注社会生活和普通职工的口述史即“草根化征集”。我们在进行口述档案征集工作中,特别注意发掘企业职工群众日常生活方面的资料,寻找他们的声音,从小人物的命运反映大企业的变迁,充分展示出企业各层次、各岗位人员的不同经历、个人观点,使历史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性,只有记录下来,我们的企业文化才不会丢。而且这样的口述档案使读者更能贴近并领会活生生的历史及其活生生的社会内容。
        3.3 建立征集网络,忌盲目征集
        企业档案馆在征集口述档案时切忌盲目,为完成征集工作任务,今年征集这个,明年征集那个,导致哪个也不系统,哪个也不深入。档案馆应针对自家馆藏,围绕企业重点任务、中心工作制定专题、计划来征集和制作相应的口述档案,以填补档案整体的不足。档案馆要建立口述档案专用征集网络,在网站中开辟征集口述档案专栏、开通征用热线、设立口述档案联络小组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找“活档案”,网罗一批在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物探施工、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代表人物,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受访者要派专人上门采访、录制,将普通人的历史留在我们的笔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