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加快我国设施农业工程建设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岩梅
[导读]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垦程度较高,但是只有少部分土地用于发展设施农业。
        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人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省  256809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垦程度较高,但是只有少部分土地用于发展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打破自然的束缚,在任何季节、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农产品上市,使农业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要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措施
        1设施农业技术应用现状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体系较为完善,农业设备和专用品种较为齐全,设施农业技术较为先进,有效地保障了农作物质量、产量及农户经济收益。蔬菜、水果和各种苗木均可使用设施农业技术种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设施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一些智能化、自动化设施农业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
        2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建设标准低
        当前部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标准低,各项主要技术参数(长度、跨度、高度、厚度、角度等)不太符合标准,参数之间的比例没有达到要求,使得棚体的受光、保温效果不好,抗雪、抗风等能力降低,设施自身生产能力减弱。
        2.2设施基础简陋
        目前农业设施中竹竿加水泥柱构造仍占一定比例,且竹竿粗度和水泥柱混合比例达不到要求,棚体普遍偏低;日光温室后墙多以土墙为主,费时费工,且不坚固,在日照和风雨的冲刷下,墙体越来越薄,保温效果越来越差,农民对墙体保护不够。农民对棚体的质量没有很好的要求,这样使设施的拆旧年限缩短,后期维护成本增加,一旦发生大风、大雪天气,立柱折断,棚体倒塌,造成作物损失。
        2.3连作障碍日趋严重
        设施栽培作物种类单一,环境相对密闭,土壤无雨水淋溶,再加上肥水管理不合理,造成某些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恶化,连作障碍严重,土传病害增多,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低下。另外,农民掌握一到两种作物种植技术,一般是一年一大茬或一年两茬,不会轻易改变种植模式,这样会使棚室内生态条件恶化。
        3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3.1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
        智能温室大棚监控技术指在温室大棚建立一套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控制大棚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明确农作物营养物质需求状况,并结合农作物生长特性,设置大棚内各项环境指标,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一但大棚环境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种植人员可随时调整大棚环境参数。若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可随时报警,同时提供解决方案。智能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可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依靠技术手段保证农作物质量及产量。
        3.2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又称营养栽培技术,种植时无需泥土及施肥,主要依靠化学营养液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养分,该技术打破了空间种植限制,培育出的农作物质量及产量较高,污染较小,显著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无土栽培技术常见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水培技术,指利用营养液代替土壤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和水分;第二,采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施用固态肥料,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第三,循环式岩棉培技术对营养液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种植成本;第四,开放式岩棉培育技术和循环式岩棉培技术运用方法相似,多余营养液直接排出,不进行循环利用;第五,气雾载培技术依靠高强度压力,将营养液以雾状气体形式喷射到农作物根部。


        3.3市场调研,及早谋划,减少种植盲目性
        引导农户学会利用农产品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种植作物前要对市场进行初步调研,简要分析,了解营销门市种子销售情况,初步判断作物种植规模的增减,从而给自己选择种植作物及种植规模提供参考依据,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尽可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要打好时间差,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选准品种,达到蔬菜错峰上市,为播种育苗争取宽松时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时发布产品信息,逐步建立起对内覆盖城乡、对外连接国际市场的产品推介销售网络。通过与超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特殊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等形式,部分实现以销定产。
        3.4加强装备,培育壮苗,提升育苗能力
        积极发展集约化育苗,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引进高标准的自动化控温和浇水的育苗设施和配套设备。科学调控育苗环境,培育壮苗,推广嫁接技术,提高抗病能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指导,保证苗子质量,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3.5合理轮作,科学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一是合理轮作倒茬。设施内部较为密闭,常年种植同类作物会导致土壤内营养元素缺乏和病虫害积累,所以要合理轮作,采用需氮肥多的叶菜与需磷肥较多的茄果类、需钾肥较多的根茎类蔬菜轮作倒茬,根深类的与浅根类的蔬菜相互倒茬。粮菜轮作、水旱轮作,对土壤传染性病类的控制更为有效。二是提高生产者素质。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科学运筹肥水。科学管理,采用绿色生态技术。嫁接育苗,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种苗抗性;肥水一体化,实施节水灌溉,降低棚内湿度,省时省力;高垄栽培、黄板诱蚜、高温闷棚等,减少用药量,降低农药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生产综合措施,合理调控温湿度,强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3.6二氧化碳气肥技术
        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主要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季节应用,冬季和初春运用较为频繁。此技术将二氧化碳作为作物肥料,喷洒到农作物表面,促进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在实际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在特定季节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进而提高农户收益。对于瓜果类蔬菜,能够为其幼苗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保证坐果率。冬季和初春温度较低,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可提高农作物抗寒能力,避免农作物患病,减少农药使用量。
        3.7集约种植,规模经营,培育地方特色
        引导种植户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积极组建和扶持一批种植技术过硬、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发展,把小规模培养转为大面积种植,统一管理,提高效率;鼓励城市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推动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成方连片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冷库、市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结论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垦程度较高,但是只有少部分土地用于发展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设施农业打破自然的束缚,在任何季节、任何地点都可以实现农产品上市,使农业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要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玉琴.设施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4):157-158.
        [2]秦巧燕,贾陈忠,曲东,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J].湖北农学院学报,2020(4):373-376.
        [3]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9(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