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童若兰
[导读] 摘要:2019年以来,浙江省大力推动未来社区的开发和建设,围绕“三化九场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策略研究和模式探索,从而打造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模式。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摘要:2019年以来,浙江省大力推动未来社区的开发和建设,围绕“三化九场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策略研究和模式探索,从而打造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模式。2020年的新冠疫情,引起政府和公众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未来社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的能力和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社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未来社区现有的研究和不足以及从社交距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模式,线上线下协同社区互联网模式和智能化的检测管理模式对未来社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未来社区;模式;新冠疫情
        一、“未来社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社区是组成城市网络之一的基本单元体,他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生活体系、空间构成和人群聚集。作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载体,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也推动着城市的迭代更新。2019年,《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到对未来社区的建设要求是“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1]。
        在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社区”的提出,对社区的改造和更新提供了更具体的政策支持。“未来社区”的开发与建设使社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又完整的社会生活体系,其意义不仅仅是打造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模式,更是为人们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提供高效的生活保障。
        二、社区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
        2020年全球突发新冠疫情,引起政府及公众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既包括公共卫生,也包括公共安全,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2]。在此次疫情下,社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封闭的公共生活体系,对疫情期间的防控、检疫、组织和隔离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基本单元,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做好社区人员流动管控,开展对每幢每户居民的防疫宣传,以及对疑似及感染人群进行及时的检验隔离的情况下[3],仍要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例如配送生活用品食品,关注居民身心健康,帮扶照看老幼人群等。社区作为一个较为独立和自治的单元体,能更精确的采集自我管理区域的疫情防控信息,为全国的疫情情况分析提供了有效的防疫数据[3]。
        然而,目前大部分社区内有限的社区功能和生活设施也给应对类似的突发公共事件带来了局限性:其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条件不足,难以对需要隔离的病患进行全面的治疗。其二,缺乏实时信息共享平台。疫情的宣传及防疫要求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增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其三,尚未成熟的智能化管理手段。疫情期间,进出社区车辆和人员的登记方式、无接触的配送领取方式、居家观察的隔离方式等都存在弊端。因此,在大力开发“未来社区”的今天,具备强有力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
        三、未来社区现有的研究及不足
        目前国内未来社区发展和应用正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将未来社区的创建类型分为整合提升类、全拆重建类、拆改结合类、规划新建类和全域类5大类型[4]。将“三化九场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每个场景存在的痛点问题,通过研究,提出策略,构建模型,从而实现未来社区高品质的生活场景。例如邻里空间的设计营造策略,通过对人口规模、空间尺度、邻里功能等要点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百变空间、综合空间以及虚拟空间等角度进行设计策略的营造[5]。国外的案例中,例如日本的“society5.0”——“社会5.0”新概念的提出,“将超智能社会”作为新一代未来社会的发展形态,引发科技创新引导社会变革[6]。

然而,国内外对未来社区模式的研究较少着眼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定背景下,因此,在疫情仍然反复的今天,对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未来社区”模式的探究
        类似新冠疫情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社交距离”,如何在社区中以家庭为单位,在保持必要社交距离的同时,又能使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是未来社区在面对此类公共事件时所要发挥的作用。在此类突发事件下,未来社区的创建将从保持社交距离的三大基本措施:隔离、远程社交、间接接触着手对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模式,线上线下协同社区互联网模式和智能化的检测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分析:
        1. 社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模式:隔离所针对的人群是留观人员、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在疫情期间,因社区内卫生医疗条件的有限,多数的留观人员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封闭隔离观察,而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人则需要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未来社区的打造中,应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体系,使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保障。在空间上,应根据社区内的常住人口密度和流动性,计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能容纳病人的数量。在功能上,应从经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考虑,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和患者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医疗空间在正常情况和特殊情况下能进行空间功能的转换,从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线上线下协同社区互联网模式:远程社交所提倡的是通过可视化平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疫情隔离期间,行政办公和教育教学通过互联网式的云端交流得以正常开展,从而使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开始得到普及。在未来社区的建设中,应创建资源共享的可视化信息平台,在突发状况下,减少人们的移动距离和接触概率,使相关的宣传和要求都能随时随地的被社区内的人们所接收。通过自助查询相关信息,解答日常基本问题;通过实时对话工作人员,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线上线下协同工作的社区互联网模式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人员需求,减少大范围流动,减小接触机会,提升社交效率,也能更好的保障生命安全。
        3. 智能化的检测管理模式:间接接触指人们在突发情况下进行必要的社会活动,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在疫情期间,社区车辆和人员的出入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一一进行体温监测,出示绿码,登记录入。外卖的配送都要经过工作人员的检测确认,然后进行物品的分类保管,等待取件人的认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人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提高了感染的风险。因此,在未来社区的创建中,应实施智能化的检测管理模式,开发成熟的检测系统对车辆人员进行正确有效的识别和登记;对配送的物品进行实时的消杀、分类、保存,为居民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服务,而工作人员作为系统背后的管理者,应确保人工智能运行的准确和平稳。
        五、结语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对疫情的防控以及对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关于未来社区的策略研究和模型构建,通过设计、科技、运营等各领域的合作创新得以完善现有社区的生活体系。未来社区的先进性,创新性和融合性,可以为社区在公共突发事件下独立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模型,而未来社区的开发与建设也急需注重于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
        [2]宋丽娜,曲洪波.“十四五”期间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问题探索[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4):24-29.
        [3]杨立华.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1(01):15-23.
        [4]《省发展改革委 省建设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未来社区创建的通知》(浙发改基综函〔2021〕228 号)
        [5]叶菁.未来社区邻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J].居舍,2021(02):21-22.
        [6]章瑾,司舵.我国未来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建设路径探索[J].特区经济,2021(02):98-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