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及其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陆云
[导读] 摘要: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空气的质量,避免扬尘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作业裸场地扬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以及控制污染的具体方法,以期进一步强化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裸场地扬尘污染的管理,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上海程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空气的质量,避免扬尘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作业裸场地扬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以及控制污染的具体方法,以期进一步强化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裸场地扬尘污染的管理,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
        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的数量不断上升,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上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扬尘已经成为建筑污染中最为严重的污染,不仅会对建筑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加强对扬尘污染的治理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
        一、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空气环境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指的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标准,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破坏的一种污染,扬尘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属于较为严重的污染类型,相较于工业粉尘污染,建筑物施工裸场地出现的扬尘污染其污染源的复杂性与隐蔽性更高。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括气态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固态污染物(包括悬浮颗粒物、降尘等)、二次污染物(包括光化学雾、光化学性高氧化物等)、恶臭污染物(包括硫化甲基、硫醇类化合物等)。对当前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污染主要属于空气污染中的固态污染物,同时,由于直径小于10微米的粒子被统一称作可吸入粒子,再对可吸入粒子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细微粒物(PM2.5)以及粗颗粒物两种,近年来,受细微粒物被人体吸入后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部,并在肺部产生沉积,进而对人体产生永久性的损害,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建筑施工裸场地造成扬尘污染的主要施工步骤包括,泥地裸露生成的粉尘颗粒、建材运输车行驶过程中造成的工地扬尘、施工车辆运行过程中尾气的排放、建材的堆放、混凝土模块的拆卸打磨、诸如水泥搅拌、板材加工等建材施工制备产生的材料碎屑、施工现场类似土壤挖掘这类的土方施工产生的尘土等。现阶段,为避免因扬尘问题出现对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加强对建筑施工裸场地造成的扬尘污染加以治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
        二、控制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的具体方法
        现阶段大气污染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分成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两种,其中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是人为因素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并且在建筑扬尘中包含了大量的颗粒污染物,其中不乏大量的细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进入人体后会引发诸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并且颗粒物的长时间沉淀还会引发癌症。具体来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人员或者自然环境活动将细沙、水泥等施工建材排放到大气当中,是造成扬尘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扬尘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不仅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人们的健康以及正常出行造成不利影响,部分扬尘污染中的酸性物质与雨水混合后还会形成酸雨,酸雨的降落在腐蚀建筑物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的河流湖泊造成污染。
        (一)设定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标准阀值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因扬尘过多在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给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建筑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在考虑到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后,依据《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HJ 565-2010)以及《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对施工可能造成的扬尘值进行计算,并设置出相应的扬尘标准值。具体来说,在制定扬尘标准值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施工时的风速作为计算指标,同时将粉尘含水量、施工现场出现的机动车数目以及相应的扬尘排放量作为控制指标,参考《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中提出的扬尘量计算公式计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扬尘量,即Pw=9.5 U T,式中的P指的是扬尘量;U指的是施工时期单位时间内的扬尘量;T指的是测定时间的长度。依照上述公式,可以推导出在实施扬尘措施时,施工现场的扬尘量计算公式为Pq=6.0 U T,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治理扬尘污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不同风速下扬尘量进行研究的方式,预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裸场地颗粒物的浓度。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明确扬尘颗粒物排放指标以及施工现场现有的扬尘污染情况后,制定合适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阈值。

举例来说,某天津市一建筑施工企业为满足当前城市绿色化发展的要求,在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后,制定了城市施工结束场地扬尘平均浓度应处于0.5mg m3以下,郊区施工场地施工结束后场地扬尘平均浓度应在0.7mg m3以下的阈值标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控制,以便达到避免大气污染情况出现的目的[2]。
        (二)实时监测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的具体情况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施工裸场地的扬尘量超出标准阈值,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环境扬尘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针对性解决方案的方式,避免周边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在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监测指标设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测定TSP浓度的方式,了解场地扬尘浓度的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发现,颗粒物浓度被包含在TSP浓度当中,并且TSP浓度与人体呼吸道健康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相对质量浓度转换方法的研究》和《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TSP的浓度计算公式为Y=  30 104,式中Y指的是TSP的浓度;Z1指的是采样的总重量,Z2指的是采样机器的总重量;Z3指的是采样操作后,蒸发水体的重量;M指的是采样设备的表面积;N指的是采样的天数。在实际监测施工现场扬尘情况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将PM2.5监测仪、TSP监测仪等设备安装在相应的施工点,对施工现场的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同时通过计算TSP浓度的方式,了解现场扬尘的具体情况,并通过加强指标不合格地区控制的方式,避免大气污染情况的出现。
        (三)在建筑施工裸场地使用施工抑尘剂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在施工现场洒水的方式,控制现场的扬尘情况,尽管这种控制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约建筑成本,但对扬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比较差,因此,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利用复合型抑制剂的方式,强化对施工裸场地扬尘情况的控制能力。当前较为常见的化学扬尘抑制剂包括润湿性化学抑尘剂、凝聚性化学抑尘剂以及粘结性化学抑尘剂,其中润湿性化学抑尘剂主要工作原理为,抑尘剂通过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确保扬尘进入水滴后能够被充分润湿,从而达到增加扬尘重量以及扬尘间粘结性的目的,这种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煤尘环境当中,对其他环境下的扬尘抑制能力相对较差;凝聚性化学抑尘剂主要工作原理是,抑尘剂中包含大量能够吸收大气水分的吸水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抑制剂的使用效果与大气中的水分含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抑尘剂的卤化物溶液存在一定的腐蚀性,不仅会对机械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还会对使用现场及其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粘结性化学抑尘剂主要工作原理是,抑尘剂采用覆盖、粘结以及硅化等手段避免扬尘的继续飞舞,由于粘结性化学抑尘剂不溶于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先将其进行充分乳化,因此使用难度相对较大。复合型扬尘抑制剂指的是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学药剂进行合理的调配,并将其使用到施工现场对扬尘污染加以控制的抑制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复合型扬尘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施工裸场地的扬尘量,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进而达到提升建筑施工社会效益,保障施工地点周边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举例来说,在某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某施工人员将湿润性化学抑尘剂与粘结性化学抑尘剂进行了混合,调配成复合型扬尘抑制剂,以便达到强化对施工现场扬尘管理的目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抑尘剂中的湿润性化学抑尘剂可以提升空气中水滴对尘土颗粒的“捕捉能力”,并且将捕捉到的尘土颗粒集中在水滴当中,再由粘结性化学抑尘剂将水滴中的尘土颗粒与地面进行固定粘结,在增大施工现场路面强度的同时,达到了避免现场扬尘污染的目的[3]。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出行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当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对建筑施工裸场地扬尘污染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明哲.城市建筑施工场地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27-28.
        [2]薛婷,邹继雪.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成本预估模型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02):52-56.
        [3]马锦宁.建筑施工作业扬尘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1):117-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