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得到了迅猛提升,进而我国针对建筑行业提出一系列要求,并做出相应指示。在建筑工程中,需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水平,深化建筑设计,并采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此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对建筑的整体进行充分的把握,合理选用建筑构件,继而提高建筑设计的精度。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建筑行业在进行作业时都逐渐迈向绿色建筑的步伐,并以此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焦点,国家也对预制装配表示越来越支持和认可。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中加入了很多的预制材料,例如墙面、楼板、楼梯、甚至房梁等等,也就是说,当工厂把这些预制材料加工好后,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的搭接工作。这种建筑形式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工劳力及费用,且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对于环保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
1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实际价值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物功能特性与物理实体的数字化表达,包含建筑项目全部的工程数据模型,主要是从建筑设计阶段到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各种相关信息,具备一致性、关联性、完备性的特征。实现了建筑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的信息共享和数据的传递。随着中国建筑行业和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BIM技术逐渐展现出与建筑工程行业的适用性、高效性和先进性。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不断受到承包商与工程师的关注与认可。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逐渐增多,新型的建筑方式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各个阶段也需要紧密衔接,要求在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加严格。而BIM技术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提高建筑工程的速度与效率,减少了工作中的失误,避免了建筑工程返工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推动了建筑行业科学高效的发展。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改进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办公。BIM技术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管理,减少了手工检测和统计中出现的误差,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第二,提高工程质量,BIM技术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三维建筑模型,对施工周围环境和施工情况进行模拟,有效改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协助构件拆分工作
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需使用相应构件,其中常用的构件为框架柱、阳台、楼梯等,通过各项构件继而能够完善整体的建筑内容,在构件的拆分过程中,也需采用BIM技术。在模型应用的基础上,需对其内部的构件进行合理拆分,有利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连贯性,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在构件拆分的过程中,有利于设计人员对建筑整体构件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充分掌握,有助于对各个节点进行全面观察。在实际的拆分过程中,需减少构件的数量,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相对复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将构件进行不断的优化。例如,在叠合板拆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结合板宽的不同情况,并利用BIM技术能够快速了解其具体的数量以及相关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板宽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减少构件的类型。同时,在BIM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不断深化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根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逐渐优化,并完善的工艺流程,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继而促使该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2.2图纸方面
在装配式建筑中图纸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实际生产出来的建筑配件有着直接的关联,生产预制配件的厂家会按照设计图纸中标注的尺寸进行批量生产,一旦出现图纸中尺寸或其他的东西产生错误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装配式建筑中,对于装配的精准程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设计图纸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现错误甚至会影响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过去的传统建筑中,由于大多都是主观的思想,所以很多的定量分析是不足的,就连设计师都没办法将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而采用BIM技术却可以高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当采集到土质模型的建立和修改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也为设计师对于建筑的整体效果观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加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所以BIM技术在图纸方面能够有效的起到安全作用,能够给生产配件的厂家带来精准的参数内容,有效避免该类配件因为生产错误带来的损失性。
2.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现场施工阶段可以进行构件生产指导、通过CAM实现预制构件的数字化制造、施工现场组织及工序模拟、施工安装、模拟碰撞检测、复杂节点模拟施工等。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将RFID、物联网、激光扫描、GPS、移动通信等技术与BIM技术结合,对现场物料进行实时追踪,防止装配式构件丢失、误用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对物料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实现以装配为核心的物料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在施工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将施工进度等时间数据加入BIM模型,从而将“3D-BIM”模型转换成“4D-BIM”可视化模型,以实现对现场施工进度的实时跟踪与监控。以“3D-BIM”模型为基础,结合4D模型的时程,同时引入资源维度,形成“5D-BIM”模型,由于施工现场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5D模型可以快速地展现时间与成本,从而帮助施工单位针对现场施工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提供出多种不同方案,将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5D模型还有助于成本的计算,可以更准确地预估财务状况,将运营的风险大大降低。
2.4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设计人员需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完成对建筑的整体设计。但是,由于建筑设计的数据信息相对繁多,并且较为复杂,若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则会产生较大的工作量,在人工数据统计中还出现相应的误差,影响建筑方案设计的准确性。因此,在数据信息的应用中,应当采用BIM技术,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系统可有效收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类信息。在收集完成后,并自动将其进行有效整理,便于设计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且,BIM技术还具有自动化的功能,利用该技术可准确计算实际的建筑工程量,有益于计算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成本,对建筑工程整体进行预算,能够有效对成本进行良好的把控。同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创建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保存,便于工作人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建筑施工的内容更加全面,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建筑行业针对该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且,该技术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通过创建模型,对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模拟,以此有利于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全面的观察,针对突出的问题可进行及时调整,从而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在标准化内。
参考文献:
[1]刘业金.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0,(15):54,56.
[2]杨博.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建材•装饰,2020,(2):197,202.
[3]李伟,程琳,何晓宇.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0,12(4):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