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6031319870726XXXX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2.身份证号码:36242119900523XXXX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效弥补了传统建筑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人员应通过提高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稳定建筑整体结构,提高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框架结构房屋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荷载抗震力度,广泛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施工。但是,目前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现浇框架结构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力度不足,影响房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针对此,应在施工之前按照框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现浇框架结构施工规范性,减少框架结构施工时因人力原因、材料使用和管理落后而出现的质量问题。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概述
在模板工程安装环节,工程施工危险系数颇高,施工复杂,易出现质检问题。例如,在施工中搭建完模板后,如果模板系统达不到规定刚度、强度或稳定性,则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开裂,严重的会使整个模板系统垮塌。所以,在模板组装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势在必行,否则会出现人为错误,将会在混凝土强度、构件截面尺寸、附加偏心距等方面影响结构可靠性。在模板脱模剂施工环节,脱模润滑产品一般分为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模板脱模润滑剂是一种涂抹于模板内壁起到润滑和隔离作用,具有容易脱模、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不腐蚀模板、涂刷简便等特点。不同材质的模板以及不同施工条件和饰面要求,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脱模剂。在钢筋箍筋工程施工技术环节,如果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域强度不足和延性不够,那么在核心区域既要承受柱子传递来的压力,又要承担梁端和柱端的弯矩和剪力的时候,假设排除建筑材料问题,在地震荷载反复作用下,核心区混凝土受剪压复合应力,就会造成核心区出现交叉裂缝,极大降低节点区域抗震强度,最终导致框架结构体系变为结构可变体系,形成坍塌。造成这一局面的初始点就是现场的施工工艺方法,导致梁柱节点箍筋绑扎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对此,一是改进现有箍筋工艺,如实施现场箍筋笼沉梁法等;二是改进思想认识,使之不受工期、经济效益和人为干扰。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施工阶段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将框架结构建设分为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要求工程管理人员确定不同阶段建设目标,完善剪力墙结构建设流程,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1)建筑基础施工阶段。框架结构基础施工环节主要包括进场放线、布置静压管桩、土方开挖、设置土方支护结构、验槽及混凝土垫层处理工作,为建筑项目工程地下室建设工作创造便利条件。(2)建筑主体施工阶段。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要根据建筑主体部分放线测量结果对建筑主体进行钢筋水电预埋施工、建筑主体梁板钢筋施工,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对框架剪力墙主体结构采取养护措施,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建筑装修施工阶段。建筑内部装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要根据剪力墙结构建设情况对框架结构的支撑效果进行综合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框架结构建设质量,推进建筑工程施工进程。
2.2优化设计
(1)首先必须以严格的抗震规范为前提,才能够进行相关的抗震设计,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的砌体结构,因为该结构的稳定性良好,产生的震害相对较轻,发生脆性破坏的倒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其中对圈梁进行落实和改进构造柱抗震措施是在优化设计中最需要进行的操作之一。(2)增大轴压比,新型低层装配式剪力墙各方面性能均有提升,抗震性能更好。减小剪跨比,新型低层装配式剪力墙承载力大幅增加,但其没有明显的下降段,延性下降,呈现突然破坏的趋势,耗能能力骤降,最终墙体脆性破坏,抗震性能差(3)纯框架结构由于结构可能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等缺点不适合在框架砖房的底层进行采用。与此同时需要设计人员在初期就介入到建筑方案和初步设计中,同时和各个建筑单位进行协调和商议,保证能够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使得横纵墙能够对称分布,并且在这两个放射设置数量一定的抗震墙,底框结构中尤其需要多设置一些抗震墙,使得层的纵横向侧移刚度比能够在规范的要求内,这样可以将抗震性能进一步进行提升。
2.3优化模板工程,增加结构性能
模板工程是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该项施工能够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框架基础。所以,应当关注优化模板工程环节,确保能够从模板设计、吊装、组装、安装以及拆除等方面予以调整,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其中模板设计需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确定内模板与外模板的规格,但是,外模板在多数情况下要比内模板长25cm,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内外模板间的差距。模板吊装方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方面,因为框架结构建筑的模板大小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安装,吊装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吊装时要注意环境和保护两个方面,即执行吊装环节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避免障碍物过多干预,也要在白天开展作业,避免在光线较低的夜间开展。吊装保护是在吊装模板时对模板添加保护措施,防止与周围物体相接处而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工程结构。模板组装环节要深入了解设计要求,明确设计详细内容,在吊装完成后仔细检查所有配套构件是否缺失,并检查密实程度,若存在缝隙要利用海绵等物质及时予以填补,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安装模板时先要提前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将内部的碎石、砂砾等完全清除,并与放线测量相结合,利用引线将内外模板等位置予以明确,再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安装内模板时,要提前对内部进行固定,可以有效防止产生位移或变形问题,安装外模板时要检查脚手架的固定情况,待均符合标准后再进行浇筑。同时,安装结构墙过程中,也要遵循先水平后垂直的原则,并且模板与墙体间既要保持垂直,也要避免产生缝隙。至于模板拆卸可以运用撬棍等器械,但必须在经过浇筑后达到相应硬度值才能操作,即大于10MPa时才可拆除模板。另一方面,浇筑模板前还要对已经安装的模板进行再次校验,检查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固定装置是否牢固等,若当中发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调整,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结语
框架结构是新时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承重技术相比,框架—剪力墙兼顾了经济性和实用性,对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施工工艺和可控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保证了质量安全问题,促进了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升荣.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78.
[2]常林安.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7):4-5.
[3]王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
[4]王刚.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
[5]严团红,赵英才.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