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下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刘杨威
[导读] 摘要:为了研究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模式,根据研究区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发展模式的总体目标层,并采用解释协调发展水平的子系统构成指标体系的模块层。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湖北  430200
        摘要:为了研究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模式,根据研究区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发展模式的总体目标层,并采用解释协调发展水平的子系统构成指标体系的模块层。根据各模块对应的属性,将描述模块发展的因素作为指标体系的基准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状况,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协调发展模式,降低生态与经济的有序性。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保护;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前言
        “美丽中国”作为“美丽乡村”概念的延伸,强调生态保护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建设美丽农村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绿色经济,优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繁荣生态文化的发展。
        农村经济产业可以有效促进美丽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源、人力、基础设施相辅相成,为美丽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美丽农村建设对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了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长期稳定。因此,本文从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出发,分析了美丽农村下的发展模式类型扩展研究。
        1协同开发模型研究领域
        1.1研究区域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
        选取某地区某乡镇作为研究对象,截至去年,该地区三次产业平均增长约43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18% [3-5]。研究区的地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区的地形
        该地区的几种生态资源描述如下:
        (1)交通资源:当地交通便利,丘陵地形丰富,高速公路、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优势明显;
        (2)森林资源:该地区属亚热带,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资源丰富,面积137.8万亩,覆盖率约57.9%,有绿色生态屏障;
        (3)旅游资源:辽阔的土地、山川、文化古迹等。,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6];
        (4)土地资源: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和盆地,中部为丘陵。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其他用地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88%、79%和15%;
        (5)水资源:研究区河流较多,流域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达到15亿立方米以上。
        1.2美丽乡村下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分析
        1.2.1生态保护与经济和产业秩序分析
        能够引领发展模式演进的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是有序度[7],其作用是对任何一个发展过程做出综合评价。序参数是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可以根据模块层的参数指标值来考察模块层的有序度。连续十年选择本地区指标层对应的数据。
        (1)规范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初始数据:为了实现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假设X和Y分别代表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序参量设为eij,其中I阶参量用I表示,如果第I个评价指标和第J个指标的值指标数据是Sij,并且第J个指标的样本均值是Sj,推导出如图2所示的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有序度。
 
        图2  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调发展下的有序度示意图
        从图2的曲线趋势可以看出,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在稳步上升,无序发展状态逐渐优化。到2016年,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生态的重视和经济政策的大力实施,森林覆盖率将日益扩大,耕地面积将增加,使两个体系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定的惠民政策,增加了农民纯收入和人均GDP。因此,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1.2.2协同开发的成熟度分析
        在协同成熟度分析过程中,针对已知的初始时间t0和发展阶段时间t1,将当地生态子系统的有序度设置为U01(e1)和U11(e1),当地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分别为U02(e2)和U1
        2(e2)如果下列不等式成立,则从t0到t1,生态保护与经济、工业呈协调发展趋势:
        通过推导可以得到生态保护和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成熟度,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各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该区域协调发展的成熟度逐年提高,生态经济关系由不协调逐渐向协调发展,并在逐渐缓和;由于生态与经济的有序改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改善,使二者处于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获得更好的生态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2生态保护与经济和产业协调发展模式优化
        根据协同发展分析结果,秉承生态文明理念,根据当地独特的生态价值和实际发展情况,推进绿色GDP,使生态与经济从矛盾态势发展到逐步协同、相互促进的关系,目标是保持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良性关系,优化协同程度,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具有较强的生态保护后劲等。,为了呈现两种有利态势,认真制定了有利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战略内容如图4所示。
 
        3结论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建设“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生产发达、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美丽农村的目标。只有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完成美丽农村建设。因此,本文研究了美丽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可见开发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应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学习和实践研究,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并结合纵向和横向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德林,周倩.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1):1-8.
        [2]于法稳.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1):76-82.
        [3]姚珺,王刚,刘珉.基于灰色动态关联分析的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2019,41(1):42-48;55.
        [4]李伯楷,王宏杰.第二产业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2):51-58.
        [5]刘玮辰,曹有挥,吴威,等.长江经济带铁路客运通达能力空间格局及第三产业发展效应分析[J].地理科学,2019,39(4):626-6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