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型筒体结构件的单钩翻转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王晋平 赵飞 李志强 秦国方 张立强
[导读] 摘要:某产品采用大型圆筒式结构,长宽比约为1.5,稳定性较好。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2
        摘要:某产品采用大型圆筒式结构,长宽比约为1.5,稳定性较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使用单钩天车,使用一般的偏载起吊侧翻方案进行翻转比较困难。为此,结合以往产品翻转经验的基础上,模拟“不倒翁”的结构形式,制定专用翻转工艺方案,设计生产专用翻转工艺装备,完成产品安全顺利的完成竖直状态到水平状态的翻转。
        关键词:圆筒;单钩;翻转;稳定性
        1 概述
        某产品采用圆筒式结构,产品重约2吨,高约3米,直径约2m。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翻转,鉴于厂房内现有条件,仅有一台额定载荷为10t的单钩天车,若要将产品从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无法通过一般偏载起吊侧翻方案进行翻转,并且翻转过程中安全危险系数较高,极可能造成产品损伤和人身伤害。为此采用“不倒翁”式翻转方法,不仅能够实现产品的顺利翻转,而且翻转过程中安全系数较高。
        2 问题分析
        由于产品体积较大,且采用圆筒式结构,长宽比只有约1.5,使得产品在竖直状态稳定性较高。若采用一般的偏载起吊侧翻方案,通过单钩吊车及吊具改变产品支点,使得产品翻转,根据起吊位置进行分类分析如下:
        2.1 产品起吊点高于重心位置
        采用产品重心往上部位作为起吊点,使用偏载起吊法起吊,选用产品底部一点作为翻转支点。起吊时由于产品重心位于翻转支点以下,且产品长宽比较小,稳定性极高,即使产品侧倾也不能使得产品翻转支点超过重心,如图2.1所示,使得吊起状态与下落状态一致,原样吊起原样落下,若没有其他设备或人员进行辅助,不可能将产品从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若使用设备或人员辅助,由于产品翻转支点为一点,产品可能发生滚动,容易磕碰产品或伤害辅助人员。
       
        图2.1 产品起吊点高于重心翻转示意图
        2.2 产品起吊点等高于重心位置
        采用产品重心位置作为起吊点,使用偏载起吊法起吊,首先选用产品底部一点作为翻转支点,见图2.2中所示“一次支点”部位。逐步起吊使得产品缓慢倾倒。在吊钩逐步上升至一定程度,产品脱离地面,一次支点失去作用。随后翻转支点转移至图2.2中的二次支点处,此时产品重心与翻转支点几乎重合,采用设备或人员进行辅助,使用较少作用力即可使得产品完成翻转,但是当重心位于二次支点左侧时,产品受到自身弯矩作用,将造成产品瞬间失去平衡,左端加速降落,造成产品失稳并且失控,将会导致损伤产品和伤害辅助人员。即使采用上升吊钩,使得产品失控后也不与地面接触,但是会引起天车晃动,将会造成更大的危险伤害。
       
        图2.2 产品起吊点等高于重心翻转示意图
        2.3 产品起吊点低于重心位置
        采用产品重心以下部位作为起吊点,采用产品重心位置作为起吊点,使用偏载起吊法起吊,首先选用产品底部一点作为翻转支点,见图2.3中所示“一次支点”部位。在吊钩逐步上升至一定程度后,产品脱离地面,一次支点失去作用。随后翻转支点转移至图2.3中的二次支点处,此时产品重心位于翻转支点左侧,产品受到自身弯矩作用,将造成产品瞬间失去平衡,左端加速降落,造成产品完全失稳并且失控,将会造成产品的巨大损伤。
       
        图2.3 产品起吊点高于重心翻转示意图
        3 解决方案
        结合以上分析内容,拟定采用“不倒翁”式翻转方案来实现产品的翻转,即将产品的翻转支点通过专用工装转化为一点或一线,从而降低产品和工装的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单钩天车和吊具,选用高于产品重心部位作为起吊点,随后利用天车移动配合,将产品重心移动至支点一侧,产生弯矩,使得产品和工装一同倾倒,逐步移动天车并降低吊钩高度,使得产品始终处于准平衡状态,在天车和吊钩的配合下,实现专用工装和产品从竖直状态顺利翻转至水平状态,由于产品始终处于准平衡状态,加上天车保护,从而避免了产品损伤和人员伤害。
        3.1 降低产品稳定性的专用翻转方案
        由于产品为大型圆筒式结构,长宽比约为1.5,稳定性较好。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工艺装备,增加工装与产品组合体的长宽比,降低稳定性,另一方面盖面接触为点或线接触,在较小作用力下就会使得产品失稳。拟采用“不倒翁”的设计结构形式设计专用工艺装备,在使用过程中配合单钩吊车运动,使得产品的稳定性在安全可控范围内降低。
        3.2 附加限位装置的翻转方案
        由于“不倒翁”底座为球形,不仅不便于生产制造,并且在倾倒时具有多向性,难以控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甚至由于自身静态稳定性较差,停放期间引起安全隐患。经过改进研究,舍弃点接触式翻转方案,选用线接触式翻转方案,即将“不倒翁”下部的球形结构改为圆柱性结构,使得“不倒翁”在倾倒过程中只能在固定的二维空间内摆动,不仅方便控制专用工艺装备倾倒方向,而且给工艺装备的生产制造带来许多便利。
        同时,为确保产品翻转过程中工艺装备不翻转过度,即摆角幅度超过180º,并保证产品倾倒后工艺装备能够自动恢复平衡状态,一方面将专用翻转工艺装备截面设计成劣弧形式,及翻转轴线的轨迹不超过180º,并且两端设计增加限位块作为限位装置,实现翻转过程中工艺装备的限位功能。
        3.3 产品与工艺装备的连接方案
        产品与工艺装备之间的连接方案,不仅需要保证产品和工艺装备在翻转过程中连接固定的可靠性,还要考虑在工艺装备翻转到位后,产品和工艺装备之间能够方便顺利解脱。
        通过分析可知,保证产品和工艺装备在翻转过程中连接固定的可靠性较为容易,采用螺栓连接固定形式或凸轮压紧方案,均能满足要求。但由于产品和工艺装备一同翻转到位后,两者之间作用力较大,解脱较为困难,并且操作较为繁琐。结合产品结构形式为带法兰筒体结构,可以利用法兰本身作为限位固定件,靠产品与工装之间的挤压作用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如图3.1所示。经过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验证,在工装上设置的限位槽高度为100mm时,既可保证翻转过程中产品与工艺装备之间即便发生相对转动位移,依然能够紧密贴合,使得翻转过程顺利进行,又能方便翻转后产品与工艺装备的解脱。
       
        图3.1 工艺装备和产品翻转示意图
        4 总结
        通过使用“二维不倒翁”专用翻转工艺装备,在现有条件下,不仅完成了产品从竖直状态到水平状态的翻转,而且保证了产品和操作人员安全。同时,使用限位槽设计和产品“配重”辅助理念,使得翻转工作变得简便快捷。
        参考文献:
        [1]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焊接设备.第3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