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李逸
[导读] 摘要: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是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基础业务、履行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在防雷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  554300
        摘要: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是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基础业务、履行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在防雷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怎样才能够确保防雷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面前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防雷安全监管;气象部门;问题;对策
        引言
        铜仁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对环流的影响很大。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铜仁市气象灾害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雷电伴随的较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铜仁市上级政府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加上铜仁市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铜仁市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尤其是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以来,在防雷减灾安全管理及其市场监管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铜仁市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同防雷安全管理和服务能力之间有着一些差距,如何做好铜仁市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是铜仁市气象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不完善
        《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出台实施后,防雷监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现了从以事前审批为主朝着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转变,即在实现"放"的同时,比较重视事中事后的监管形势的转变,但当前的气象机制与国家"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并没有充分适应,无论是机构的设置,还是人才资源配置与改革要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形势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政事企业还没有彻底分离出去,部分地区依然通过使用传统的技术服务来取代社会监管;监管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基层气象部门为例,负责防雷监管的专职人员仅仅只有1个,而需要监管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多,很难将二者划等号;职责界限不明显,大部分监管人员尚未完全将自身的监管领域理顺,极易发生多头管理或监管空白的情况,例如部分企业根本无法接受气象部门的行业监管,拒不配合,也不重视,严重妨碍了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1.2防雷监管标准体系不健全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防雷技术标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发展防雷技术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突破。因新时期防雷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不甚完善,同市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缺少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对防雷审批、防雷执法、防雷检查以及中介服务市场进行监管,进而引发了防雷安全监管方面的一些问题。
        1.3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
        把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做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确保企业能够尽快地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现阶段,因防雷检查及防雷宣传工作不足,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对防雷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全面,未重视起开展防雷安全工作。防雷安全制度的建立及其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人员对于防雷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全面;雷电灾害应急事故处理措施不完善;日常的防雷巡查和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都极易导致防雷安全主体职责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
        1.4执法力量薄弱
        结合气象部门防雷执法实际,不难看出我国缺乏一套健全的专业执法机构,同时存在着执法人员数量偏少、执法能力不足的情况严重;气象部门法治意识薄弱,负责防雷执法的工作人员对防雷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在实际的执法中对自身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和资格持有质疑的态度,滋生了一些不敢执法的行为;防雷执法行政机制运行不顺畅,检查手段落后于其他部门,技术保障和经费保障有限。


        2.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构建新型防雷安全监管模式
        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是有效落实国家改革任务的必然要求,2017年各级气象部门的防雷减灾体质改革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实现。2018年则需要气象部门认真贯彻履行对于防雷减灾组织管理责任,不断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防雷安全监管能力,积极构建新型的防雷安全监管模式是大势所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始终秉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强化对防雷安全工作的措施,夯实责任、严格把关,若有把关不严、滥用职权或失职渎职的现象,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导致防雷电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是严格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强化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实,牢固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管,对企业防雷设备的检测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是按照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线上线下融合管理为方式的要求,明确防雷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清单,建立防雷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办法,建立"一表两清单,两库一平台"双随机抽查机制,建设业务监管平台,形成可留痕、可追溯、可追责的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防雷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2.2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和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依法加强对于从事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防雷产品的销售、防雷设备装置的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活动的监管,强化全程监管、动态监管,严格工作流程和秩序。建设、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把防雷安全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消除雷电安全隐患,把新建、改建、扩展工程项目的防雷装置建设作为给与行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对于拒绝进行雷电灾害防护设备检测或者是检测不合格而不进行整改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进行整改或者不检测或整改未完成而引起安全事故的,企业和相关负责人承担全责。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对雷电灾害的报告机构,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做好对雷电灾害的调查、认证鉴别和上报工作。严禁私自瞒报重大雷电灾害事件。对因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3创新防雷宣传工作方法
        气象部门在实际的防雷安全宣传中,应该充分考虑结合当前人民群众对于防雷安全知识和防雷技术的基本要求来作为其防雷宣传的目标,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防雷安全宣传的方式进行逐步加强和不断创新。可以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主要的出发点,切实增强社会大众的防雷安全意识和防雷减灾水平。除了向人民群众免费发放防雷安全相关知识指导手册、宣传条幅、张贴防雷公益性广告、制作黑板报、官博、新闻、报纸等多种渠道进行防雷安全宣传以外,还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传播网络平台,可有效地提升其对防雷安全的宣传效果。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对防雷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才能够在社会中尽快地逐步形成一个人人都能自觉遵守防雷安全法律法规的良性社会氛围。
        结语
        防雷减灾安全一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铜仁市气象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积极地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强化对防雷减灾安全各项法律规章的贯彻落实,积极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认真地做好防雷减灾安全的监管工作,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忠全.果洛州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考[J].农家参谋,2019,No.625(14):197-197.
        [2]毛善明,蒋翠花,傅云燕,等.宿迁市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思考[J].气象软科学,2010,000(002):19-21.
        [3]杨小荣,吕劲文.关于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0.
        [4]邹林林.湖南长沙市防雷安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微计算机信息,2016,000(019):52.
        作者简介:
        李逸(1975.09),男,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市人,大专,助理工程师,从事防雷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