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吴庆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吴庆
[导读] 摘要: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构造逐渐复杂,人们对建筑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义乌卓瑞商博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  322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构造逐渐复杂,人们对建筑往往有更高的要求。主体结构是建筑最主要的过程,关乎建筑能否顺利完成以及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因此,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充分考虑技术的使用,这是建成高质量建筑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技术要点,旨在为建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施工时充分掌握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对每一项施工细节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2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当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很多特点。因为资源有限,建筑逐渐朝着高楼层方向发展,高度增加是目前建筑的一个特点。同时,因为用户对建筑的要求提高,越来越多人注意建筑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同时为了满足用户要求,建筑的设计也朝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这导致建筑越来越有个性,突出了审美功能,但是对于技术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个建筑如果想要长久使用,满足用户对安全使用的要求,一定要保障建筑的质量,这就要求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因此,在技术研究中,一定要注意主要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目前,金属结构、混凝土、金属结构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都比较广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看要满足怎么的需求,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3.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起到一定的保护以及支撑作用,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模板安装时,应对模板的材质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柱体混凝土结构可利用钢制模板,构造柱体混凝结构可利用竹木模板,梁混凝土结构以及屋面混凝土结构可利用竹胶模板。在模板施工时,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过程中。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效果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模板施工来说,应确保模板底端整齐,同时模板安装应保证严密,避免在浇筑后期混凝土出现流浆现象。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应确保拆除工序与混凝土浇筑工序相一致,应对先浇筑位置的模板先行拆除,随后再拆除后浇筑位置的模板。
        3.2钢筋工程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第一,严格选择使用材料。材料的选择是施工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建筑建设的基础,对建筑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根据设计要求,不仅要明确区分和控制钢筋的结构比例、类型、尺寸,而且要从供应到使用严格分类,根据设计,在不同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钢筋材料,避免施工中出现错误。在选择配筋时,要对配筋的结构、尺寸、规格进行检查,并注意配筋的存放,不能随便乱放,避免在使用配筋时出现错误。除此之外,钢筋施工时,应考虑不同位置钢筋的差异,根据钢筋规范灵活选择冷压连接或搭接方式。不同的搭接方式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不能随便使用搭接方式,要考虑钢筋所发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当钢筋受到水平力作用时,采用冷压连接方法。绑扎钢筋时,要注意钢筋的长度,避免绑扎过密或过薄,操作过程要符合操作规范,这是安全捆扎的首要条件和必需条件。绑扎完成后,需要观察钢筋的绑扎情况,为下一步的施工做好准备。更要考虑钢筋的连接方式,这包括考虑应力方向和钢筋直径的大小。当钢筋直径小于22mm时,应采用搭接法;当钢筋在水平力作用下,钢筋直径大于22mm时,应采用冷压连接,这是两个常用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充分规定钢筋的位置和接缝的数量和尺寸,要满足建筑的要求。

最后要考虑钢筋的捆绑。捆绑要考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钢筋的长度要根据方向调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让钢筋和建筑配合,发挥出二者的作用。
        3.3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砌体工程指的是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时,利用砖材料进行砌筑的一项施工环节。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砖与砖之间错位砌筑的方式进行砌筑,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如果砖体表面不完整,或砖体表面存在孔洞,则需在砌筑时将孔洞朝下,并与砌体之间垂直进行放置,避免砖体孔洞对整个砌体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影响。在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除砖材料外,还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水泥材料。水泥是目前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常见的粘合材料,为了提高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提升砖体之间的粘合性,应对水泥材料的进行科学的配置,此外还应确保施工环境干燥,避免雨水侵蚀导致水泥的粘合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砌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3.4混凝土工程中技术要点
        第一,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控制尤为重要,应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做好配合比设计,以确保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而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适当调节,以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佳。混凝土的拌和也很关键,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和,并保证拌和设备不发生泄漏等,以保障其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如混凝土发生离析,应重新拌和,并检查垮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异常,不得使用。第二,对浇筑方案进行控制,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方案的确定、钢筋疏密程度和预埋钢筋的埋设等,均应在浇筑方案中明确并做好具体应对措施。同时,混凝土的供应问题也很关键,浇筑过程应明确具体措施。浇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如采取分层浇筑时,选择合理的分层形式并做好控制。第三,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在此期间,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浇筑的混凝土是均匀分布在结构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质量。然后,施工人员才可进行振捣工作,振捣工作主要是减少混凝土中存在的缝隙,良好的振捣工作能够降低缝隙出现的概率,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一些不稳定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实行振捣期间,需要施工人员与相关的设备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确保振捣工作顺利实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振捣是一项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以相关设备为主、施工人员为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第四,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养护工作。在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的天气情况、湿度温度变化等,选择最适合的养护方案,进行不同构件形式的具体养护工作,以此来降低外界因素对于混凝土所带来的影响。工程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工作完成之后,这时的混凝土所处的阶段为初次凝结的阶段,混凝土在水化热的作用之下,混凝土的强度会随之上升,而且还会将混凝土中所含有的水分消耗掉。如若混凝土在初次凝结时期,其中的水分蒸发掉,而施工人员未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混凝土碳化系数增加,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到时刻关注混凝土的变化情况,以及针对混凝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凝结是否顺利,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建筑的高度、审美和安全要求,要重点把握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结构,比如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在结构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选择适合建筑的施工材料,充分保障建筑施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凤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20(12):52+55.
        [2]王颖.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26):37-38.
        [3]何俊,谢双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砖瓦,2020(12):194-195.
        [4]杨刚生.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09):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