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松美
[导读] 摘要: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现代化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加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缓解农作物种植对农田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粮食产量,进而使我国现代化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政府  山东省  256809
        摘要: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现代化阶段,社会各界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加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缓解农作物种植对农田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粮食产量,进而使我国现代化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健康、安全、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重要标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与高要求也促进了农作物生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让人们享受到健康、安全、绿色的食品,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内容,相信通过逐步优化农作物的栽培方式,以更安全、对人体有益的方式栽培,不仅顺应了人们的要求,还能逐步改善我国农业发展,使之进入高科技引领的新阶段。
        1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概述
        无公害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农作物培育的重要应用技术,其技术的管理内涵就在于绿色健康与节能环保,在农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与流程中都践行绿色健康的生产理念,同时限制化学肥料以及农药的使用,以有机肥等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利用物理以及生物手段治理病虫害,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根据无公害农作物管理理念,种植人员在播种之前会使用有机肥作为底肥,为农作物的种植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对于病虫害则一般采取提前预防的方法,多使用生物技术与物理防治技术,在实现有效防治效果的同时保障农作物的安全性,防止农作物受到化学农药的污染与影响。
        2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污染问题
        我国经济从上个世纪世界排名第七位到现在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位,离不开国内城镇一体化建设与工业改革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前期,许多化工厂将厂房建设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对化工废料与化工废水排放管理不够严格,使得大量化工废水在没有经过净化处理后直接排入农村生活用水区和农作物生产区。在大量化工废物的影响下,土地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影响了土地上农作物生活生长环境,导致许多农作物被杀死,破坏了农作物整体安全结构。而一些没有被杀死的农药作物由于长时间受到化工废料影响,其内部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食用后对人体健康机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
        2.2肥料使用不合理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肥料,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长期使用化肥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影响生态环境,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降低农作物抗虫害的能力。为了提升产量,农户继续加大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又进一步地造成土壤污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生产的农产品营养价值低、各种残留物指标超标、产品质量低,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2.3农药残留过多
        为了防止虫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一般会使用农药,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时也会考虑适量使用。由于无公害栽培技术不成熟,农户在使用农药时对农药的用量及使用方法掌握不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与无公害农产品的理念相斥,给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3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3.1创建有效栽培环境
        农作物栽培与种植离不开自然环境,如果种植环境遭到了污染和破坏,农作物也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要想提升农作物的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种植人员还应该创建一个无污染的农作物栽培环境,对种植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在无公害的种植环境中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发挥管理技术的最大效用。如果农作物种植地区的附近存在工业区和生活区,种植人员则应该对农作物种植区周边的废气与废水等进行检测,确定环境中不含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有害物质才能够进行种植。如果存在有害物质,则应该通过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降低其对农作物种植生长的不利影响。比如,禁止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明确土地污染源并进行治理等。
        3.2合理选择作物品种
        当地的农户在应用无公害农业栽培技术时应该注意合理选择农作物的品种,对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予以充分的考虑。一般来说,大多数地区在冬季的光照条件会较差一些,这个时期就适合选择一些低温环境种植的蔬菜品种。同时,农户在选择种子时应该尽量选择经过权威机构检验的具有质量保证的种子,这样才能够提升品种的抗病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最后,农户还应该注意种子的处理方式,使用温度较高的水对种子进行冲洗,在降低疾病携带率的同时保障种子的发芽率。除此之外,农户还应该选择适宜的温度以及时间开展种植活动,对蔬菜种植进行翻动,尽量保障种子的成活率。
        3.3规范化管理
        强化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是保证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前提,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对相关技术加以系统化与科学的应用,才能够使种植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到彻底的解决,全面保证农作物栽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种植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对整个种植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严格要求,建立明确的农作物质量检测标准,对每一个环节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环境等加以严格的控制,最大程度的做到精细化管理。
        3.4合理高效的水肥管理
        就无公害栽培而言,肥料和水的质量与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同时也对农田的灌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农田灌溉工作当中,种植人员需要对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质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力度。在这其中,水肥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对无公害农作物生长过程当中的水肥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在施肥阶段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遭到污染与破坏,进而对整个农作物种植的质量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就无公害栽培技术而言,水肥管理始终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种植人员应该对这一工作内容有一个高度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
        3.5控制农药的使用剂量
        虫害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影响巨大。为了有效减少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工作人员要改变以农药为重点的认识情况,与管理部门做好充分交流,坚持无公害的栽培理念,落实规范化的栽培方法。在农作物培养的过程中,控制农药用量是落实无公害管理技术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类别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与易感虫害,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做好及时且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技术管理,科学选择种子,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同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为无公害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安全,从而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廷.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4):79.
        [2]王海龙.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3):51.
        [3]姜雨卫.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