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启航 虞鹏龙
远大住宅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以装配式建筑为首的新时代建筑工程,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时代新宠,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效,成为行业从业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高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方案与实施策略,推动建筑领域的协调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依靠其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具有十分典型的优势,其施工周期较短,且其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简便。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全新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工程成本偏高、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缺乏相应规范及标准体系等。
一、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价值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欧美国际领域中,已经极为成熟和发达,因此对应的工程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策略,已经建立起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规章。特别是德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成为世界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翘楚,引发世界各国的学习和效仿。我国建筑领域中,虽然装配式建筑工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无论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是整体的设备产业链,已经符合国际主流的应用水平。但是,需要警示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工程的管理策略相对匮乏,已经成为掣肘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我国建筑部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视和关注,未来装配式建筑工程必然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主流应用形式,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的市场价值、经济效益、应急需求等多方面领域,均有极为突出的优秀表现,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充足
通常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布局。针对现有的施工方案展开深入分析,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合理采购,保证施工人员技术交底等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目前发现多数施工单位在对组织以及计划进行编制时,仍然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导致整个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隐患。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展开技术交底工作时,通常由于交底不到位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施工人员在整个施工中出现违规操作。
2.2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中,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项目构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施工预案,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中,务必要建立行之有效地规划措施,同时针对施工场地中施工材料存放、施工配件的衔接以及施工方案等一系列内容,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强化工程项目的各项准备事项,同时保障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需求有序开展,确保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方案按部就班开展和推进。最后,在施工准备期间,对工程可以产生的风险性问题构建相应的解决预案和紧急助力预案,保障工程问题发生时,相关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
三、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完善装配式建筑不同施工阶段的注意细则
装配式建筑工程,需要在不同施工阶段,开展不同的施工准备预案,特别是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针对装配式部件的设计、组装、运输、存放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另外针对不同工种的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技能培训,让施工人员详细了解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式,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作业预案开展相关施工内容,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提升安装作业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在装配式构件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应的存放需求以及存放管理事项,也要按照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有效存放,不少施工企业对于装配式构件,认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差异化的施工问题,特别是施工材料存放不当,导致施工作业时忙中出错,引发施工质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还可能会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惩罚和警告。
3.2强化工程技术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要加强对工程图纸的审核力度,以保证审核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对图纸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或者隐藏的漏洞等进行客观分析,一旦发现漏洞要及时督促图纸设计人员快速改正,并对改正内容进行确认,确认之后才能真正应用在整个施工中。通常情况下,在项目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对设计图纸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必要时各部门之间还可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另外,还要保证施工设备在选择和配备时的合理性,应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设备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能够实现正常稳定的运作,为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保证。在实践中,加强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力度,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以及变更图纸等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将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全部都整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对后续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3.3提高组合的契合度
对于目前钢结构技术的现状来看,钢结构从生产到应用,已经明显形成了,系统化的流水线体系,在钢材料的加工上,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工艺水平,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原料加工体系。因此结合目前的施工现状,发现由于契合度不足,造成钢结构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而解决这种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统一生产标准,在技术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制作工艺等级的划分,在固定的生产工艺标准下,用户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钢材制造标准的选择。除了部分特殊设计的建筑要求外,大多数的钢结构加工,都能够满足规定的设计方案,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工程来说,仅仅需要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够在流水线式的零件生产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零件装配的过程当中,契合度也能够获得必要的提升。就目前来看,相比于传统钢结构零件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扩大装配式施工的效率优势,提升在装配过程中,原先的契合水平,避免劣质材料的应用,造成整体建筑质量的影响。
结束语:
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特点,会受到所有参与部门的影响。基于此,对施工前期准备以及管理理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样不仅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而且还能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国辉.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20(12):169+171.
[2]王涛.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18.
[3]肖博文,向国涛,吴松巍,周书弘.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城市住宅,2019,26(11):179-180.
[4]范力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机,2019(11):52.
[5]马道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1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