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5期(中)   作者:周冬
[导读] 为了进一步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
        周冬
        苏州高新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11
        【摘要】为了进一步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方法,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以某一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展开了全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监测;沉降;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11.1  【文献标识码】A

        实际上由于地质勘察的不精准,建筑结构设计在开展地基与基础设计时计算所得的沉降值与实际沉降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要再后期开展沉降观测,以避免出现较大的附加应力。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以某一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对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工程概况
        该房屋建筑工程为某地产公司所开发的商品房,层高韦67.800m,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地上18层,地下1层,平面几何尺寸大约韦60.50×15.2m,该工程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并采用粉煤灰随时搅拌桩(CFG)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地基承载力需求,基地标高韦-5.800m。
        
2.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2.1 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必须要设置在不受建筑沉降影响的范围之外,同时还需避开高压线,尽量考虑能过长期存在且容易保护的地方。具体而言,基准点的布设应该采用埋石或者相关标志,并且沉降观测工作必须要再完成埋设工作并稳定之后方可进行,稳定期需要根据具体观测与地质条件决定,一般情况下不宜少于7天。此外,基准点还需要展开定期复测,并应满足以下规定:(1)基准点的复测必须要再情况稳定之后再进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月益再开展2次复测,在完成工程时候之后每季度应展开一次复测;(2)当发现基准点可能存在变动时应及时进行复测;(3)当出现较大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展开复测,如出现洪水、爆破等情况时;(4)完成复测工作后还应对基准点的稳定性展开复测。
         为保证所有观测工作的统一,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本次观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观测控制网,在观测影响范围以外且位置稳定、易于保存的地方布设了4个高程基准点,现场据观测工作需要再在此基础上加密布设工作基点。在观测过程中按要求进行了复测,复测结果满足要求,基准点采用独立坐标系。
2.2 沉降观测控制网测量
         在该工程当中应甲方要求,平面控制网观测采用二级水平位移观测技术。高程观测则采用高程观测基准网+水准尺的测量方法,同时采用精密水准仪自动,同时观测过程要满足国家规定的二级水准观测要求,具体观测措施如下所示:(1)编制沉降观测作业计划,确保沉降观测工作能过有序开展;(2)在开展沉降观测作业之前需要对相关仪器设备展开全面检查;(3)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3)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4)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3.沉降观测方法
3.1 观测点的埋设方法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1)沿着建筑四角、核心筒以及外墙位置应每隔15m左右就埋设一个观测点;)(2)在高层建筑与底层建筑相邻处以及新老建筑交接处均需要埋设观测点;(3)在建筑沉降缝、伸缩缝、基础埋深存在落差的位置均需要埋设沉降观测点;(4)对宽度大于或等于15m、宽度虽小于15m但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湿陷性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在该工程当中,根据实际沉降观测需求,共计设计了12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编号为ZA1~ZA12。
3.2 测量方法
         在该工程当中沉降观测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以BM1为基准联测ZA1~ZA12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再利用其他平差软件来得到相关点的高程,从而得出最终的沉降值,如下图1中所示为主体沉降观测标识。
         
         图1 主体沉降观测标识
         
4.沉降数据观测与建议分析
4.1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1)在该工程当中12个沉降观测点,沉降量为2.37~3.38mm之间,平均乘降量为2.88mm,其中有7个沉降观测点大于平均值,5个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值低于平均沉降值,总体而言,该建筑物的沉降量相对较小,且未发生不均匀沉降、。
         (2)对该工程最后100个观测日的沉降观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平均沉降速率低于0.0001mm/d,满足规范规定的基本要求。因此,该工程项目在建设期内的沉降就已经趋于稳定。
         (3)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曲线,从该曲线中可以发现等高沉降曲线密集的区域反映沉降量差别较大,等高沉降曲线稀疏的区域反映沉降量差别较小。本工程左单元沉降量差别较小,右单元沉降量差别较大。虽然本工程左、右单元沉降量右一定的差异,但最大沉降差仅为 0.85mm,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4)工程项目的沉降量随着时间与荷载变化的时间图,从中可以发现,该工程在初期沉降相对较低,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荷载逐渐增大,最终沉降也逐步增大,在建筑完成封顶之后,沉降彻底结束,这说明结构的荷载传递较为合理。
         
5.建议
         (1)应保持主楼周边排水管道的通畅。为了避免雨水对基础的侵蚀,从而提高建筑沉降量,应及时清理主楼周边排水管道,早日实现沉降固结。若是在雨季,应及时排出积水。
         (2)在建设初期应避免重型车辆在建筑周边行驶,以免加重不均匀沉降。
         (3)在施工与使用期间应加强沉降观测与巡视,以免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齐昌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沉降测量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20(01):39-40.
[2]吴裕华.房屋建筑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32):10-11.
[3]王静.房屋建筑工程的沉降测量监理[J].安徽建筑,2017,24(03):283-284.
[4]陆安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14):51-52.
[5]贾玉梅,侯岱,左声伟.浅析房屋建筑中测绘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90+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