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光
合肥浦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烟台分公司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施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其功能与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完成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一般工作流程,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的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技能,同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及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内容及工作能力分析,本课程确定了三大教学目标,即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绘制施工组织设计;
知识目标:熟悉施工项目管理程序、施工准备内容;掌握流水施工原理;掌握网络计划绘制、参数计算及优化;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素质目标:统畴安排,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组织沟通能力。
三、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师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部在2008年工作会议上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推行“三阶段”培养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高职高专教育在教学体系上已经从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现代高职高专建筑类教育中,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然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要求,力争培育出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教学模式改革应打破原有的教学结构体系,建立新的课程结构,重新调整课程设置,由原来纯理论教学改革成“理论课+实践课”,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要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建筑类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以及教学管理与组织上存在的困难,学校多数情况下不能组织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利用顶岗实习或业余时间对工程现场的实景进行拍照,保留一些有益的教学素材,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施创造情景,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施工组织实践的情景和角色,将教材上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理论知识和工程施工现场真实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让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指导,打破教师与学生的界限。
(二)教学改革
1.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共鸣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进入学校后,对于建筑行业的知识知道的太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仅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早已明显不足。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过程、施工段、流水节拍等专业术语学生更是很难体会,没有一点概念,所以导致了课堂上学生和老师没有任何的交流,师生互动难以开展,必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进展缓慢。另外教学管理上和组织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学生基本上不能进行参观。当生产实习往往安排在授课后,使得专业没有针对性,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利用生产实习或业余时间对现场有用的实景进行照像、摄像,保留一些有益的文字资料,制作一些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更多地利用多媒体,以其完备的功能提升教学效果。通常辅以结果图样、照片等的课件,创造情景,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需要专业教师倾注大量的心血,注重平时日常积累。例如利用工程行业专业人士将平时拍到的一些工程照片,因管理不善存在质量隐患的材料等制作成课件,组织学生讨论、评论,避免日后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师应重视比较分析,通过对多种类似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比较,判断其异同、优劣,掌握其特点,从而学会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工程质量、造价、工期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工地现场中,发包方、承包方、监理方各方职责、权利,培养其将来工作中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在教学中重视施工验收规范的使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规范的熟悉和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规范的意图,培养其自觉贯彻规范的工程意识。
2.重组教学内容,改善手段
《建筑施工组织》中包括基本内容学习和施工组织设计两大块内容。可以围绕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设计,将基本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重组本课程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将行业内的新内容添加进去,保持更新换代。这样使教学更系统化,生动化,新颖化,让同学们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遗漏了什么,亲自去设计,去思考,去指挥,让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实践。
在教学手段上除了提倡PPT多媒体教学外,也建议多放施工现场图,将文字和彩图结合教学,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另外,习题和案例的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案例的讲解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分组讨论,针对重难点再集中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上应注意与同学们的互动,无论采用什么手段教学,内容一定要灵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3.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基础不一样,那么就合理安排先行课程,调整课程难度,先打好应有的专业基础,在进行本课程的讲解,并针对不用层次的学生进行难度的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的适应课堂。专业不一样,那么教学的重点就不一样,工程类的学生和管理类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有变化,针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那么课程讲解的重点也该随时变化。尽管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利用针对性的教学,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专业知识更通俗易懂。
4.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从安排现场实践学习,课堂视频分析讲解,专业软件学习应用这三个方面入手。
多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或者与其他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参观正在施工的工地、参观主体工序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等。有条件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同学们亲自操作这些施工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提高积极性。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是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客观规律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过程全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加大了对其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方法授予学生知识,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植红梅.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215-216.
[2]方张平,黄伟,李奇.浅谈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9:70-71.
[3]马锴.浅析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