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与城市生活的重构-----厦门银城智谷双MALL设计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5期(中)   作者:韩世昌
[导读] 商业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城市集约开发
        韩世昌
        上海红星美凯龙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商业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城市集约开发、综合利用、构建社会秩序,商业配套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整体着眼,立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项目在探讨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创新规划设计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上位规划、场所精神、交通一体化、多元丰富的商业体验

        商业建筑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的演化升级,根据建筑的规模,分为不同的级别的商业体。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的不断提升,开发商投资运营能力的进步,自2010年之后商业综合体如火如荼的在各大城市纷纷落成,这些汇集了休闲娱乐、商业购物、商务会议、办公居住等复合的一站式综合体业态。商业综合体以其规模大,标志性强,商业氛围浓厚等特点,使其不可避免的承担了更多的城市意义。在其满足开发商的投资回报,商业盈利之外,商业空间如何更好地服务城市生活,商业空间的如何承载更复合的城市功能,商业空间如何时给商家带来更好的盈利,商业空间如何给顾客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消费场所等等,作为建筑师的一方能做些什么,我们在设计、建造、运营的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如何创造更人性化,更适宜的商业城市生活空间,是我们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以在厦门的一个项目实践为例谈几点想法:
一、对接上位规划 激发无限潜力
        每个项目在设计伊始,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任务书,但这个对于一个商业综合体建筑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项目开发背景,上位规划,项目定位,项目策划等等。应本着立足未来,规划当下,提高站位,推陈出新。本案银城智谷区现有发展潜力已然崭露头角,环东海域新城核心区现有的商业服务问题也不难解决。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百年大计的发展格局,提出前瞻性的规划思路。提升至对城市负责的高度。跳脱现有格局的束缚,带来能够与厦门未来发展相匹配的项目定位。银城智谷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发展增速遥遥领先周边区域,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亟待全面升级。
        红星·欧丽洛雅和爱琴海购物公园双mall的规划落地,总商业体量23万平方米,红星·欧丽洛雅业态品列包括高端智能家居,装饰装修,软装配饰等。爱琴海购物公园以精致、艺术、体验为特色的都市假日购物公园,面向活力中青年客层,首先以品牌精致化为主导,不强调全品类的陈列,更多强调精而美的品质,吸引全球前卫、精致、流行的时尚品牌入驻。其次氛围艺术化,填补购物环境千篇一律的形态,充分发挥爱琴海艺术环境的特色,打造极具前瞻理念和美学格调的购物空间。最后是内容体验化,打破传统购物形式和业态内容单调的现状,规划业态涵盖家庭娱乐中心、运动馆、冰雪乐园、艺术书店、精品超市等,强调营造丰富的购物场景,带给顾客沉浸式商业体验感,强调互动式的业态内容,增添趣味性。
        双MALL落地银城智谷,在很好的满足上位规划的要求基础上,提升了环东海域新城的商业配套品质。从产业协同的视角看,环东海域新城协同发展,银城智谷凭借自身优势,势必成为厦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先锋片区。
二、营造开放场所提升公共价值
        项目整体由三块用地组成,上位规划在中间必须设置一个25米宽10米高的视觉通廊,一直延伸到海边,在我们接手项目前,其实已经有一版方案做的是街区式的4层商业,但是招商和经营都很难很好的完成,在我们多轮和爱琴海招商团队的交流中,还是确立了以商业MALL的形式来组织业态,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既要保证大盒子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呼应上位规划的空间视觉通廊。也就是说把商业的公共空间如何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来,来激发创造一个自然生成的外部空间,我们在双MALL的中间留出了25米宽10米高的视觉通廊,同时他也形成了建筑的一个灰空间,将首层的人行出入口、下沉广场、商业空间、景观广场四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顾客创造了不一样的商业体验。
        建筑在界面处理上,外部和内部的商业空间进行互动,通透的玻璃橱窗,高大清晰的LED,商业店招等等,展示出商业建筑友好的商业界面,外部建筑以通透的玻璃,完整的菱形铝板幕墙形象展现出简洁,现代时尚的效果,内部空间则以上下贯通的采光中庭,串联起一个完整的环形动线。建筑通过对场地的有效利用,合理划分外部广场,半室外广场和首层商业大厅,把三者有效的贯通起来,以期达到外部空间一体化,内部空间自由化。把客流真正的留下来、待的住的商业场所,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空间场所赋予他不用的空间特色和空间属性,创造独特的设计效果,从而给人一种舒适,休闲,惬意的商业场所。我们通常会用到一些夸张的设计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建筑设计印象,同时还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心理学,营造让人惊喜、难忘的空间感受,创造一个有活力,有场所感的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也就说我们所说的网红打卡地,不仅仅是建筑对人的吸引,比如我们媒体化的外幕墙灯光,前广场的音乐喷泉等等,也会有节假日和商场策划的各类活动,将大量的人引导到建筑中来。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让普通消费者产生共情,共鸣的场所。
    在设计中如何创造独特的空间场所,赋予场所更丰富的内涵,让空间有灵性,有情感,我这里提四点建议。第一,设计要合理规划总图布局,使用者是否舒适,规划是否合理,前场是否通达,周边环境影响是否协调。第二创造独特的令人心仪的城市环境.第三,创造生机灵动的购物空间与活力生长的宜居宜游的风情商业,比如我们在跨街天桥的设计采用建筑屋顶的玻璃飘带自然的延伸流淌到马路对面的玫瑰天街,如同建筑自然生长都在一起,又契合了上位规划的要求,给人全新的生活体验。第四,要仔细推敲建筑的空间尺度,不同的场所,形成不同的空间比例尺度。比如商业前广场需要更考阔的视野,而商业街道尺度则更多的考虑人步行的感受,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
三、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
        商业建筑的设计很复杂,主要由于其中存在很多使用者,他们之间既有需要隔离的部分,也有需要互通的部分,尤其是在交通组织上,如何高效便捷的组织好动线是重中之重,宏观上讲,是联结建筑与城市,联结区域与整体,联结城市与生活等等,微观上讲是联结建筑与内部场地,项目的步行动线,静态交通组织,动态交通组织.后勤货运动线,商业动线与商铺,中庭的合理规划等等。商业动线的常规分为哑铃型,环形动线,I字型,Y字型等形式。作为商业建筑来讲,如何将周边及城市人流合理的导入到建筑中来,是我们设计中需要重点规划的。交通一体化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形成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
        本项目受限于场地总图的形态,建筑比较方正,而且在首层和二层还有个架空区,最优的选择是采用环形动线,将各个板块高效便捷的串联起来,确保每个商铺都有很好的展示面,同时我们在四角设置了上下通高的中庭,形成良好的人流聚集地,也给整体环形动线上增加了空间节点。活跃了整体动线的空间感受,也激活了不利于招商的角铺。项目第二个特点是很好的对接了地铁交通和片区地下交通。通过合理的地下商业设置及下沉广场,将地铁的人流自然的引入到项目的商业空间,地上地铁人流通过天桥链接,实现了地上、地下人流的无缝衔接。为缓解这个片区的停车及交通压力,片区的地块是整体联通,在车库的四周都设置了较宽敞的机动车道,可以使得整体的车位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地上,地下交通一体化设计。
四、多元丰富的商业体验创造热点IP
    红星美凯龙集团以提上中国人的居家品味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方式为己任,此次携旗下高端家居和爱琴海商业综合体入驻银城智谷,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区域门户和城市引擎,助推岛外高质量发展。如何打造多元丰富的商业体验,是我们重点规划设计的内容,首先是在建筑的外观形象上,建筑延续爱琴海第六代店的标准立面形式,采用立体的菱形铝板单元造型,结合通透的玻璃橱窗,表达出精致时尚,唯美浪漫的风格,整体建筑体量宏大,细部精致。在幕墙的设计上结合高新的LED灯光,形成高清的媒体化泛光幕墙。爱琴海建筑前退出超大的城市广场,和道路绿化统一打造,形成一个1万多平米的智能音乐喷泉广场,造型多变的喷泉搭配以优美的音乐,同时在建筑幕墙上优美的灯光视频映衬下。整体呈现出厦门最美的夜色,必将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第二大IP是作为厦门最震撼,最新潮的新一代时尚购物中心,更注重现代建筑和潮流时尚的融合,比如屋顶的有机农场,儿童马场的业态导入,为配合商业策划的需要,我们在建筑的第五立面的设计上,通过钢结构的玻璃飘带,创造了丰富的灰空间,这里空间为商业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玻璃飘带的有效的把屋顶,空中连廊,商业街区很好的串联起来,即为建筑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地方,同时也强化了项目的整体性。
第三,艺术化商业空间,未来的商业必将是多业态多功能的一站式购物娱乐核心。建筑设计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为物业提供更多的展陈空间、休闲空间、互动空间等等,通过爱琴海的固定艺术陈展,体现一个大的风格基调,形成商业空间的唯一性。同时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大型的艺术家作品展览及年轻人喜欢的潮品等等,给商业空间赋能,形成商业购物的目的地。还有些节假日的不同活动主题,形成向心性的城市人流聚集场所。
第四,主力店空间的主题化,比如书店作为项目的一个亮点,在设计上不仅仅是图书的陈列,展示,销售。更多考虑到现代都市人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更多的给予了图书和文化的结合,设计以仰望星空,阅读艺术为主题,把书本中的意境,呈现在顾客的眼前,让人置身其中,畅游在书中的海洋。从我们建筑设计的角度,我们设定为光的空间,以阅读为载体,书店+美术馆形成立体的诠释。
未来商业更多的承载了地标性的商业体验中心,项目在探讨新领域,培育新业态,布局创新规划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商业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而且商业空间更多的承载城市发展的一些功能,从城市集约开发、综合利用、构建社会秩序,商业配套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整体着眼,立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会更好的将商业空间与城市生活完美融合起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