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5期(中)   作者:齐金山
[导读] 在机电制造中,智能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
        齐金山
        37091119871203****
        摘要:在机电制造中,智能化已经成为主要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数控、机械等技术优势,将智能化工作模式应用于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解决了传统生产制造的各种限制和弊端,充分展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因此,完善智能制造技术内容,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
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一些先进的技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对社会范围内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时代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先进技术形式,将其引入到智能制造领域能够解决当前制造领域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智能制造发展。为此,文章结合工业制造发展实际情况,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含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各种机械制造系统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同时也包含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电子技术,在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各类高新技术成果融合在一起,结合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作为目标,对相关技术研发实施的全过程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优化,提高整个信息技术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效率,提高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整体管理效率,并在保证高质量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成本能耗。机电设备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系统机身、框架以及各类相关连接基础设施,在搭建连接设施过程中,运用自身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对系统主要运行物理参数和具体运行系统状态信息进行自动设定,将这些信号数据转化为自身可以识别的相关信息。根据各种相关信息传输的指令要求,对运动部件进行实时控制,确保系统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技术在相关信息采集传输操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既定的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实现智能化和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包括自动计算机、可远程编辑的微控制器以及逻辑电路等部件组成。将上述部分进行整合管理起来,明确各个功能部分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合作关系,进而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技术运行管理效率,使制造行业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智能制造简析
        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以往的机械制造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原有的生产加工技术基础上创新性的融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形式,使得机械制造业开始朝着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机械化是当前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为了能够提升工业化产品加工制造水平需要不断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从而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制造需要,在提高产品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节省产品的加工成本,实现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智能制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智能制造技术,另外一个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技术是指技术人员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来实现对所需要加工产品的精准分析,研发人员借助研究结果来完成对产品的生产加工,提高产品加工生产的时效性。智能制造系统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由智能机器人和专家共同组成,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代替制造工程中的人力消耗。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3.1数控生产技术的运用
        我国制造业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运用。制造型企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正在努力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期发展是企业使用智能设备的初期阶段,仿真分析技术的适当运用对制造业的高智能化和企业的运行精度具有积极的影响。将数控生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应功能有效结合,可以使整个技术的使用效果最大化发挥。

此外,数控制造的渲染和集成功能可以更快地反映智能制造的数据和生产过程,从而提高智能制造的整体效率和精度,机械制造企业在制造工作中必须始终将终端设计、实时诊断与处理器的具体工作模式相结合,这是智能控制的优势和特点。对机床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可为机床的生产及其相应的数据提供准确、完整的参考。
        3.2传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技术已为人们所熟悉。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中,检测技术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遥感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是其极高的精度和极大的灵活性,因此,在常规机械制造中最小化了来自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这就是为什么遥感技术也能融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原因。智能制造中的遥感技术比普通的遥感技术要好得多,并且数据的准确性会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遥感网络用来帮助数据和信息实现有效的传递,形成两者之间的耦合。其次,要求计算机在数据和信息处理中实现资源的集成和分析,有效控制制造过程,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合理科学。在光缆级别上存在许多智能遥感技术,并且大多数技术在接口处理中选择标准化接口,这样的选择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对遥感技术及遥感接口技术的成本投入。
        3.3智能机器人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适应较恶劣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仿生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以及机器人控制技术等,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智能化筛选生产信息,同时智能化地判断信息准确性,高效完成产品生产和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智能机器人技术具有较大实用价值,首先,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拓展企业利润空间,完善企业生产链。其次,可以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实际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优化生产流程模式,以解决传统生产工作中的不足,保障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最后,可以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避免伤害工作人员。因为工业生产环境非常复杂,企业虽加大力度监督生产过程,但是无法完全杜绝生产事故,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运用技术化手段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是实现制造产业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的重要方式。
        3.4生产线上的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工业生产线不断完善。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也减少人工成本。因此,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有效减少影响工人生命健康的风险因素,机电技术在生产线上的运用,可以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使用。在具体实施阶段,生产线模块应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并根据生产要求制订相关参数模块,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更适合智能生产线的运行,实现无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生产车间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并定期进行相关的监控维护和日常运行,根据监控数据操作车间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控制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完善智能制造系统。
结束语:
        在智能制造中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结合制造业和多种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益。因此,企业需要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合理选择技术工艺,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率,顺利开展整体生产流程,保障企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缪菊霞.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2):180-181.
[2]何晓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0(22):150-151.
[3]顿明新.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177-178.
[4]李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0(21):15-16.
[5]张小涛,邓凤仪.关于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