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5期(中)   作者:赵建南 俞光耀
[导读] 古建筑修缮工作对古建筑艺术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影响,
        赵建南  俞光耀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古建筑修缮工作对古建筑艺术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影响,在修缮技术的选用和实施中,需体现科学性、专业性特点,并同步落实可靠的工程管理措施,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消除不良管理隐患,以保障获得良好的古建筑修缮效果。基于此,以下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
引言
        古建筑文物具有不能复制、不可再生的特征,拥有深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相比那些琐碎的历史资料,更能够吸引人们全面、直观地感受不同区域的文化信仰和社会发展历程,因此它是持续传承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媒介,是不可忽略的社会瑰宝。而为了确保在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的过程中,同步保留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更多人了解各个城市的变迁过程和重要精神,就需要及时做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1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重大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古建筑的修缮复原与保护工作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工作,这一工作的完善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实践也证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充分促进了古建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保护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这些价值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实体体现出来的。因此,保护古建筑的根本就是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实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护该建筑的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
2我国在进行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中遗留的问题
        2.1未建立合理的文物保护制度
        从国家文物保护体制来看,单一地注重对古建筑本身的保护而忽略对老城区的区域性保护是目前国内古建筑保护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许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都在老城区划定了保护范围,以保护区域内古建筑免受各种因素的破坏。但仍有一些城市还在寻找解决保留城区古建筑和开发新城区之间矛盾的方案。他们既大力提倡保留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区域作为城市文化名片,又不遗余力地推动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城街区的拆迁重建。由于缺乏合理的文物保护体制起到的限制作用,国内不少有特色的文化街区都承受着过度商业化开发带来的恶果。商业化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使这些街区逐步同质化,失去了特色。
        2.2修缮方式不科学
        当前国内修缮古建筑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依附性强,采用机器进行修复成为当前主流,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逐渐边缘化,这种变化容易使古建筑慢慢丢失自身的历史研究意义。其次,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加快修缮工作的进度,只是粗糙地修补古建筑外在的可见受损,不够重视对古建筑内在完整性的修复,并且粗疏的修缮方案掩盖了古建筑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破坏了历史学家借以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完整标本。最后,在制订古建筑最终修缮方案之前,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古建筑破损程度评估作业,在修缮工作中,如果缺乏对古建筑实际破损状态的掌握,将增加修缮人员后期工作的难度。
        2.3古建筑文物修缮存在难度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快了我国城区改造的进程,少数城市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对自身的定位缺乏全面考量,无规划地进行改建、拆除活动,致使珍贵的古代建筑遗迹遭受损失,甚至影响了古建筑所在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即使有些地方在完成城区改建后便立刻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但成效是有限的,这些老建筑几乎无法再现原来的面貌。总之,进展太快、覆盖范围太大的城区改建计划不仅打破了古建筑文物内部的和谐,更是给相关部门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3现代古建筑文物科学合理的保护和修缮措施
        3.1遵循古建筑文物传统的修缮方法
        不同区域及民族的古建筑文物会因为其建筑材料、建筑设计以及建筑结构的差异展现出不同风格与魅力的建筑类别,其也包含了榫卯结构、没有地基等建筑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因此,为了能够使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及传承,对于现代针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的文物修复师来说,在实际进行修复及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古建筑文物的不同破损程度以及古建筑文物原本所运用的材料、建筑手法工艺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及统筹,并去尝试了解古建筑文物的建设背景与其建设时期特有的一些工艺特点,从而尽可能地遵循古建筑文物原本的风格及手法,尽可能地保证古建筑文物的原汁原味。
        3.2贯彻科学的修缮和保护理念
        我国较多城市在改造期间盲目忽略古建筑文物的价值地位,给它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部分城市开发商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惜直接推倒古建筑而建一座新楼,并选择在其他位置仿造类似的古城。可归根结底,仿造不等同于修缮,修缮也不是一味地对外观进行照搬照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引以为戒,及时调查了解不同古建筑文物特殊的文化韵味,熟悉建筑结构的内外风格,多为开发商们传道解惑,教会他们努力保留现状,杜绝随意推倒行为。久而久之,吸引更多人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背景。
        3.3加强施工前期资料收集
        古建筑资料收集管理工作中,为制定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应对前期施工资料有效管控,注重施工前期资料收集,充分记录古建筑结构特点,保留古建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类型,材料用量有效管控,对古建筑修缮技术施工方案的实施有效论证,对施工方案有效管理,确保施工工作开展得到可靠保障。
        3.4保障文物施工安全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应该做到在文物安全管控中,获得更加到位的施工安全保障优势,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文物施工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意识提升,文物安全保护能力提高的前提下,保障施工安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各种安全隐患有效识别分析,主要是能做到在施工安全的管控中,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可靠预防,及时做好安全预防隐患的规避工作。制定必要的施工安全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管控,提升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古建筑修缮中,能始终坚持安全指标的可靠落实。
        3.5强化民众的古文物保护意识
        现代社会环境下,不少民众没有较强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更不会主动学习相关保护知识和技能。基于此,就需相关机构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方面宣传指导工作。作为教育机构,应确保由学前到大学所有的教育阶段自然地融入古建筑文物保护知识,激发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机构则要积极使用互联网、电视等平台搞好宣传,强化观众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动力;文旅机构则要细致性规划古建筑文物保护方案,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此外,要设置人性化、科学性的激励机制,一旦发现任何人有破坏古建筑文物的行为,则立即予以适当的惩罚。归结来讲,就是要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上做到国家统一引导、上级齐发声,维持后续保护、修缮活动的全面性。
结束语
        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缮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基于此,各个机构要大力合作,通过教育领域、平台宣传、行业典范塑造等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激发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推出更多符合我国地域特色又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杭婷.解析古建筑文物木结构的保护问题[J].艺术品鉴,2020(26):83-84.
[2]李娜.浅谈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要求[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7):102-103.
[3]吴清波.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艺术品鉴,2020(12):133-134.
[4]张须芳.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43.
[5]胡洁.试析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