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5期(中)   作者:李少娟
[导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大豆是我国重点生产的农作物品类,
        李少娟
        菏泽市东明县小井镇政府 山东东明 2745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大豆是我国重点生产的农作物品类,不仅在农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增加,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大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口感大众的常见食品,广受人们喜爱,其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以下本文将主要针对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等,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大豆种植水平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大豆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改革的推进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豆的高产种植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其对于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以及确保社会的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大豆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种子、土壤以及肥料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并且在作物成长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大豆种植技术分析
1.1窄行密植技术
?  窄行密植技术在大豆矮品种比较适合,不适合生长周期长和植株产量高的品种。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深度需要科学的把控,太深和太浅都不行,合理的深度是保证幼苗生长的关键。此外,在大豆种植期间需要科学的施肥,从而保证大豆生长期间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1.2垄体分层种植技术
        垄体分层是一种新型的大豆种植技术,即在大豆种植垄体下层进行有效的施肥和浇水工作,利用相关的种植器械,科学合理地控制每株大豆苗的种植距离。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当挑选品种、质量优良的大豆苗,以确保大豆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生存能力,进而发挥出大豆垄体营养成分输送的优势。采用垄体分层种植技术进行大豆作物种植工作时,种植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土壤的疏松度,为大豆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该项技术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施肥效果,在提高大豆存活率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大豆作物的增产增收。
2 使用种植技术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1 清理种植地遗留的大豆病株残体
        农户在每年收完大豆之后,都需要对大豆在种植地的病株残体进行全面的清理,可以对残体进行深度掩埋,或者利用外部环境进行暴晒,雨淋,冰冻等方式来消灭细菌,保证土壤的环境安全以及养分的充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 合理选择大豆的种植品种
        由于大豆的种类繁多,每个种植大豆的地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的条件以及当地的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大豆的种植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有效的提高大豆的产量,此外,在选择种植品种的时候还要注意当地所发生过的病虫害的现象,分析当地土壤中含有的细菌不利于哪些品种大豆的种植,避免风险的发生。
2.3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
        由于大豆受到不同的种植环境和不同的天气情况的影响,对于播种时期的选择也不相同,播种时间的早晚不但会影响大豆的产量还会诱发病虫害现象的发生,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才能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此外,大豆的播种深度也十分讲究,播种的过深或者过浅都会导致幼苗不易出土的现象,因此合理的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规范大豆的播种深度,有利于大豆出苗率的提高。


2.4 科学施肥
        大豆施肥讲究的是分层施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长期对肥料的施用还可以增加土壤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施肥过程当中要注意把肥料与种子分开,避免肥料烧伤种子。在使用肥料上要考虑到氮磷钾的使用量,科学的使用方式可以提高大豆抵抗虫害能力,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
3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3.1土壤的前期管理技术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大豆病虫害都是通过空气和土壤进行传播的,并且以土壤传播形式为主,只有几个传播能力极强的病虫害才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在大豆种植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土壤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由于许多病虫害的病原体都会在土壤表层越冬,因此在种植大豆之前,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破坏病虫害的越冬条件,比如采用翻地的方式等,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很多种植户喜欢使用有机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大豆产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豆品质。但是有机肥是病虫害寄居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施用有机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充分腐熟,不给病虫害留有生存的空间,从而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3.2大豆蚜虫防治
        大豆蚜虫又称蜜虫或腻虫,一旦出现就会对种植区域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大大降低大豆的最终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地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这一虫害主要对生长期的大豆植株造成侵害,使其籽料减少,发病位置主要位于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处和嫩叶背部位置。蚜虫会吸食大豆植株内的汁液,大豆一旦受其侵害,就会出现叶子卷曲、植株高度降低现象,进而对大豆的最终产量造成影响。蚜虫的危害期一般处于6月份这一环境温度偏高的时期,气候干旱时会尤为加重这一虫害的危害程度。种植户应该选用适当地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工作,例如乐果乳油等,通过适当地比例进行稀释配比,向大豆植株上进行喷洒,以保证大豆的最终能够有良好的产量。
3.3农业防治方式
        在大豆种植期间会出现很多病虫害,主要是病毒病、灰斑病、食心虫等。为确保大豆在正常成长期间,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带来的影响,在大豆成长期间可以使用农业防治进行全面治理和改善,从而达到真正防治的基本目的。在有效防治工作期间,前期需要做好检验工作,对大豆土壤、种子质量和成长环境进行全面检测。选择恰当的种植区域,避免种植中出现重茬和迎茬情况,确保轮茬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大豆成长期间施肥、除草以及浇水等基本工作,使得大豆在实际生长期间具备恰当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自我积极健康成长。在大豆种植前期确保整个种植领域整洁干净,对周围杂草进行彻底清除,避免大豆成长期间出现杂草等,确保大豆能够健康生长,避免在成长期间出现病虫害,进而使得大豆可以有效成长。
3.4大豆根腐病防治
        在进行大豆根腐病的治理时难度较大,需要对发病区域进行合理监测,并尽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促使大豆形成新根。例如:山西某地在进行这一病害治理时采取作物轮作的方式,并在大豆收获后,对土地内的植株残体及时进行清理,并将土壤深翻,以减少土地中的病菌源。此外,还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治理,并将50%的多菌灵和福美双依据3:2进行配比,及时进行喷洒,达到良好的化学药剂治理效果。
结语
        大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我国应对大豆病虫害已有较长时间的历史,但是传统的治理手段并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的大豆种植。北方大豆面临的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解决我国北方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状况,对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业和大豆深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恩成.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1):87.
[2]韩春杰.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2):105-106.
[3]韩春杰.探究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22):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