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5期(中)   作者:徐程
[导读] 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常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稳定性好
        徐程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常用的结构形式,该结构稳定性好,施工效率高,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一旦出现裂缝,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甚至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建筑结构发生裂缝的可能性,在明确裂缝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并且以具体工程为研究对象,就裂缝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其结论表明应从温度控制、养护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加强裂缝预防、控制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分析裂缝的成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裂缝控制处理[1]。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我国建筑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建筑工程数量也急剧增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面临更高要求,然而受到建筑工程环节众多、工艺复杂等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出现较多问题,其中裂缝问题发生频率较高,对工程结构整体稳定性构成极大威胁。当前迫切需要对引发建筑结构裂缝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源头上提出科学有效地解决办法,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我国建筑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解决办法展开探讨[2]。
        1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分析
        1.1温度影响
        在一般的情况下,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变化,会给施工场所的大部分材料都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温度的变化也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即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膨胀现象,而当温度下降时,物体又会出现收缩的现象。因此在一天当中,如果昼夜温差或一段时间内的温差过大,那么混凝土的内在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在建筑项目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都是由混凝土包裹钢筋形成的。但是钢筋材料的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因此在经受了同样的温差之后,钢筋材料的膨胀程度会大于混凝土的膨胀程度,这就导致了混凝土会被渐渐拉伸,最终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混凝土自身的温度变化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水与水泥进行混合后,也会释放出热量,对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并且一般混凝土材料两面所接触的材料是不相同的,这就导致了混凝土两面硬化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最后,混凝土两面的温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靠建筑内部较近的混凝土的热量不容易释放,而外侧的则较容易释放,因此内侧可能会出现持续膨胀的情况,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1.2建筑设计不合理
        人为的建筑结构设计缺陷是导致建筑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过时的设计概念不适合项目现阶段的实施;设计尺寸与实际数据不匹配;沉降后浇带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沉降差异不能满足要求故而形成裂缝。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应合理、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3施工过程
        众多建筑施工工艺涉及的环节,其针对不同环节所使用材料、机械和工艺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工艺技术应用方面,一旦出现工艺技术使用不当、没有遵照施工规范操作、质量管控不严等情况,裂缝问题也会频频出现。例如预制穿孔板、现浇筑楼板形式的墙体刚度突然增大,现浇楼板竣工后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故而形成裂缝。尤其是针对混凝土施工,无论材料配比、振捣浇筑、后期养护哪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引发裂缝问题,并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2建筑结构设计裂缝问题有效解决办法探讨
        2.1做好设计工作
        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以实现从根源上预防裂缝问题发生,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1)结构尺寸设计。在开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时,需要深入实地开展勘察工作,并科学准确地采集相关数据,以确保最终设计符合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要求,特别是在对建筑结构受力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使结构受力得到显著提高,实践中也要结合基本受力原理,确保受力图与受力分析保持一致。且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抵御变形和抵抗外力的能力,并通过结构尺寸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整体结构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裂缝问题也能减少发生。(2)混凝土设计。因为混凝土引发的裂缝问题比较常见,为防止裂缝产生,就要对混凝土进行优化设计,实践中可以选择强度较高的钢筋,来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情况。同时针对附加应力产生地基沉降而引发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也需要全面考虑钢筋的设置方式,以提高整体混凝土质量。(3)超长结构设计。对建筑超长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几何尺寸、使用的钢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优化设计达到合理钢筋用量和减少结构自重目的,设计时也要对整个建筑结构长度进行合理控制,使之处于规定数值范围以内,在超长部位也要考虑对后浇带进行设置,甚至还可以采用密孔钢丝网对周围钢筋进行加固,针对出现的长度超过规定数值情况,就可以通过沉降缝、后浇带科学设置,避免和减少裂缝问题发生。
        2.2合理控制相关温度
        温度的变化以及温度的适宜程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相关的企业、施工组织应该做好提前的调查工作,对施工地点的温度以及温差做相应的记录。并且在施工开始之前,选定较为适宜的温度进行工作,制订好施工计划,尽量避开高温以及低温天气。在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可以对石子进行喷水、降温的操作,这样在混合材料的时候可以降低实际温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裂缝的现象出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混凝土当中安装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减少内部的持续膨胀从而降低裂缝现象出现的概率。
        2.3增强结构的抵抗变形能力
        设置膨胀加强带。利用UEA或CSA混凝土外加剂补偿收缩的特性,可以达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效果。在具体施工中,膨胀混凝土要采用比浇筑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更有效果。在建筑物混凝土收缩应力最大的位置设置膨胀混凝土,以此达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目的,从而提升混凝土强度、防渗性能等。实际工程可以设置宽2m的膨胀加强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做好加强带和带内外施工,通过利用膨胀剂达到控制混凝土过度膨胀的目的。在浇筑带内、带外混凝土时,充分利用混凝土补偿收缩的作用,控制好内外预压力,通常按照0.5-0.7MPa的预压力进行施工。
        2.4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养护
        商品混凝土是当前各个地区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材料,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容易获得,生产工艺也较为成熟,当前很多生产商使用了计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有效地提高计量准确度,实现检验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由于8h内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会出现较大的收缩情况,初凝后几小时内也容易发生裂缝,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在初凝后充分做好混凝土养护,及时洒水、覆盖草帘等,降低内外温差和水分散失速度。
        结语
        实际工程设计建设时,因为温度、材料、施工等因素引发的裂缝问题,使建筑结构稳定性遭受严重威胁,并对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加强裂缝成因研究和解决办法探讨迫在眉睫,实践中也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较常发生的裂缝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明确裂缝问题出现真正原因以后,采取极具针对性应对措施,以便从根源上杜绝和防范裂缝产生,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也能得到有力保障,并促进我国建筑事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3]。
        参考文献
        [1]叶巧铃.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城镇建设,2020(10):95.
        [2]付志远.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四川水泥,2020(10):38-39.
        [3]蒋新茂.房屋建筑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探讨[D].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