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5期   作者:黄冠杰
[导读] 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较为繁多

        黄冠杰
        玉林市交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玉林  537000
        身份证号码:452501199007047***
        摘要: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较为繁多,且在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施工环节,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来开展施工作业,为工程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现阶段,建筑工程逐渐向高层与超高层方向发展,而该发展趋势也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带来了新的要求。建筑构件不仅要承受风力荷载,还要承受地震荷载,且此类荷载都是非线性竖向分布的荷载,且对于建筑高度敏感程度也较高。对于层数较少的建筑来说,对于地震荷载主需要考虑恒定荷载与部分的动荷载,对于建筑物墙体、楼梯等结构一般并不会进行严格控制,其他构件在满足了设计要求之后,其他构件也达到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1.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混凝土作用分析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质,其硬度较大,可以更好的适应外部自然环境,并实现长期使用,可以为建筑工程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钢筋与混凝土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他的材质无法进行有效的替代,因此,对钢筋与混凝土材料进行良好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
2.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钢筋施工的问题分析
        在钢筋工程的施工环节,存在着较多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焊条规格与型号不对,钢筋焊接的接头存在着偏心弯折等问题,箍筋尺寸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在框架施工中,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避免其对框架施工质量产生影响[1]。在完成钢筋加工之后,对钢筋进行绑扎与成品保护环节都存在着较大的质量问题,如钢筋类型不符合要求,钢筋垫块不够充分,混凝土浇筑环节出现移位等问题,都会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安全产生影响。
2.2斜向地震双轴问题
        在建筑物受到不同于主轴方向的地震作用时,建筑X方向与Y方向梁都会达到屈服极限,而此刻作用于节点对角斜面的平剪力值大概为X方向或Y方向2倍,控制斜裂缝箍筋数及单方向受到剪力作用是箍筋数一致。这些水平箍筋和柱截面相平行时,钢筋斜向的分力为单向受剪情况下可抵抗剪力值的一半。双向对称框架在双向受到剪力时,所产生剪力为单向受剪情况下的2倍,理论箍筋数量也是2倍。
2.3多模板支架体系问题
        现浇混凝土机构的楼层重力荷载与施工荷载都是多模板支架体系来承受,再将其传递到楼层楼板。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时间较短,楼层楼板还处于养护期,承受荷载也就较低[2]。这就导致施工过程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部分会超过结构正常状态向所承受的荷载。
3.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在对模板进行选择时,施工人员必须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模板,防止模板搭接环节出现断裂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模板的施工环节,要加强对模板搭建的重视程度,保证模板搭建结束之后能具备较高的平整性与整体性。为了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以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搭建时,要在模板和钢筋前垫上石块。模板施工环节首先就要对模板支柱和模板龙骨尺寸的准确性进行保证。施工人员对于模板刚度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模板刚度合格之后才可以开展施工,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模板变形问题。在模板选择时要保证模板材料的表面足够光滑,且具备良好的吸水性与防腐蚀性,此外,模板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3.2基础模板安装
        完成垫层施工后,要定时对水平基础进行测量,对各个边线要进行有效测量,并且要在各暗柱角使用油漆来进行标记,保证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可以参照控制边线来将材料支柱进行固定,为模板硬度提供有效保障[3]。
3.3主体结构模板施工
        立杆作为整个结构支撑体系,在施工时要保证立杆可以立于坚实平面,保证在上层模板和支架安装后,可以承受相应的荷载。
3.4模板拆除
        对模板进行拆除时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一般要先拆除不承重或承重少的,对于拆下的模板,要及时运送到安全的场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3.2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
3.2.1材料选择
        想要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挑选,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合,杜绝质量不达标的混凝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而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3.2.2混凝土配比
        在混凝土配比环节,要对配置比例进行科学化的设置,此外,还可以在此环节采取措施来提高混凝土性能,例如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加入一些活性物质,使其可以在混凝土细缝中水化,进而实现对细缝的填补,使混凝土强度及硬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前,要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湿处理,且在此过程中对于加水比例要进行准确分析,避免因此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在此过程中还要对温差问题进行充分考虑,避免混凝土所处环境出现较大的温差。
3.2.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首先要采用分层下料方式与振捣模式,进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对分层厚度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分层厚度不能高于40cm,此外,对于浇筑的厚度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其次,在浇筑环节要加强对模板与钢筋的看护,完成浇筑工作之后,要对裸露钢筋进行有效的整理;再次,完成分层下料之后,要使用振捣棒来对其进行振捣处理,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振捣棒频率,一般情况下频率要控制在60kHZ,在振捣作业的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跑浆问题,在对第一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外界因素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产生影响,而其中相应最严重的就是施工环境的温差问题。如果浇筑环节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凝固过快,而环境温度过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凝固时间推迟。因此,对于施工现场的温度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建立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温度出现剧烈变化而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具体措施如下,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进行降温,例如使用冷水进行混凝土搅拌或者在施工环境进行洒水等;而施工环境温度如果较低,就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避免混凝土因低温环境而出现收缩现象[5]。总之,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必须要加强对施工环境温度的控制,建立出相应预案,可在温度出现变化后可以尽快采取措施应对。
3.2.4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在12小时内覆盖混凝土,进行蓄水养护,避免其受到阳光的直射,对于板底要使用加压水进行喷洒与养护。对于受到暴晒的楼板,混凝土要在28天内保持湿润状态。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楼层受力转换也就成为了建筑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取高质量建材、采用合理的支撑方式、加强钢筋混凝土的制作要求,都是提高建筑施工高效性,完成合理受力转换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白振亚 ,陶 慧.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855.
[2]周国霞.探究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185.
[3]刘旭.城建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156-156.
[4]陈国辉.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219-219.
[5]冯志鹏.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写真地理,2020,(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