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庆
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施工属于新型的施工方式,具有工作量小、工业化高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点,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依然还存在部分安全隐患和施工问题,极易引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
引言: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性的发展,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安全隐患,如施工事故的频繁发生。所以,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企业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而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低碳环保相对较好的施工方式,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普遍性的应用。
1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
1.1环境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需要频繁地实行吊装和高空作业,所以工作难度系数很大,并且施工质量、效率及安全性等,都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①在风力等级过高的情况下,则会增加吊装设备出现失稳的概率,从而使预制建筑构件发生偏移、构件空中停滞及脱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不同的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如高空坠落,轻则是经济层面上的损失,重则人员伤亡。②在雨雪天气,会严重地降低施工现场的可见度,以及增加重型设备失去平衡的现象,致使设备连接不稳和构件高空滑脱等安全事故。
1.2技术因素
现阶段,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对不同类型的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原理都并未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掌握,并且也并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1]。因此,这就导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由于人为方面的疏忽或者是违规操作的问题,造成施工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比较常见的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的有预制构件脱模、起吊缺乏合理性及构件安装定位缺乏精确性等。另外,尽管装配式施工理念和方式都得到了建筑行业的认可,但是装配式施工技术仍然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有些施工技术缺乏可行性,使得装配式施工安全和质量方面都难以得到保证。
1.3管理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部分。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中,会有诸多的因素对施工管理造成相应的影响。①建筑工程企业并未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致使其难以符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客观需求。②对管理制度并未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仍然是采用以往的管理体制,有些管理规范制度已经与目前实际情况的要求完全不相符,这样也就没有办法为具体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力的指导意见。③各项施工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并未在规定期限内得到相应的贯彻落实,且还存在严重的管理滞后问题[2]。④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时,细化程度存在和明显的不足,并未对各项风险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⑤管理方面存在盲区,管理缺乏核心点,并未对有限的管理资源加以充分地利用。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的应对策略
2.1 构建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程度,促使各项管理和生产活动之间能够得到很好的衔接,建筑工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将工程施工和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保证管理层所质量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且可以得到全面落实[3]。
而要想使这样的目标得到实现,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需要对各个部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范围做好明确的划分;②构建全面性的审批检查体制,这样在管理与生产做交接过程中,能够对上一环节工作的完成情况展开审批检查,并将相应的信息数据实行准确无误的记录并保存;③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这样使存在的各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发现,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如管理计划缺乏合理性和管理决策上存在失误等情况。④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动态化的施工情况和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做好定期的评价工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对原有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进行适当性的调整,或者是构建全新的内部管理控制体制;⑤建立清晰且具有可行性的管理组织结构,不仅要对各个部门职责做好整体规划,还要保证其具有机构设置精简的基本原则,防止管理组织结构出现臃肿和冗员的情况。
2.2 全面落实风险预防举措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准备期间,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全面分析不同的施工因素,对施工环境做好相应的检查,以便及时有效识别和排除存在的各种风险影响因素及安全隐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规避措施[4]。只有通常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施工环境是处于安全和稳定的状态,有效避免或者是规避安全事故的出现。首先,在施工准备期间,建筑工程企业选取合理化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减少机械设备和材料等方面因素对施工安全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地使用,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将危险系数控制在最低范围以内。例如,采用温度控制措施。最后,对施工安全警示标志做好相应的摆放,以减少施工安全风险存在的隐患。
2.3 增强风险管理职责机制
在有些装配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制中,并未构建全面的责任机制,施工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存在模糊的现象。加之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并未意识到规范化的施工所具有的重要性,施工人员为了减少自身的工作量,或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绩效,往往会采取违规操作的方式。基于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增强风险管理责任机制,对项目所有的参与人员做好责任和权限的划分,并逐步完善有关方面的奖惩条例。当出现违规操作时,或者是由于人为方面的原因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有关责任人采取追责,并根据相应的惩戒条款进行处罚,通常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2.4 构建风险模型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于外部环境比较容易发生变化,所以会有新的变量出现,致使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很难得到保证[5]。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做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不同的风险源和变量因素实行针对性的把控,并制定出紧急事故应对方案。同时,因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价隶属于灰色模糊系统,所以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应以系统论作为出发点,对工程施工中的特性和风险程度未知性展开全面性的分析,从而其构建出来的风险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实际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想在安全方面得到相应的保证,则需要全面落实事前的有关预防工作、事中所出现问题的有效控制及事后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并逐步完善施工风险因素的有效识别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价模型。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各项风险,不但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也能够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可以得到相应的保证,使安全风险管控的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建筑行业能够得到更加长足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国良,孙健.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建设科技,2018,(1):97.
[2]张鹏.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9):2265.
[3]钱聪.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1684.
[4]叶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2):206.
[5]徐华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居舍,2018,000 (001):P.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