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敏
云南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省650200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大力推动,但是随着建筑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部分建筑工程位于地震高发地带,为了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必须要采用更加高质量的抗震技术进行施工,降低地震的隐患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需要综合考量较多的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水平、施工方法和建材质量等,需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应用探讨,期望能够探讨出更多的抗震技术应用形式,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技术;施工应用
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要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完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方案,提升工程的整体设计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符合规范规定的抗震标准。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楼层较多,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未达标,地震会破坏建筑结构,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可以确保结构稳定,所以工程设计应遵循抗震设计原则,确保建筑的结构符合安全标准。
1探析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地震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危害性以及随机性,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会部位,地震频繁。如果建筑工程不具有抗震性或是抗震性能过低,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抗震设防标准,并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去执行。现如今,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以结构抗震性作为重点展开了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现今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地震危害得到了有效降低,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目前来看,国家对于地震规律性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深入地对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进行研究和探索,与此同时,各地区还应当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如今,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这就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抗震技术及其设计,尽可能确保人们日常生活及品质,不断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2建筑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的抗震设计应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提升抗震设计效果,要遵循相应的抗震设计原则。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建筑项目的抗震等级,以此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高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大震。高层建筑遭遇大震时,能保证建筑结构不坍塌,居住人员有足够的逃生时间。抗震设计以提高安全性为主;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相当的地震为中震。高层建筑遭遇中震时,虽然建筑结构受到损坏,但通过加固维修仍可使用,抗震设计以提高适用性为主;低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为小震。建筑的抗震设计足以抵抗地震危害,建筑结构不会受到破坏。这是抗震设计的三个重要原则。在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需建立分析模型,代入抗震设防烈度的相关参数,对模型进行模拟测算,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满足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要求。
3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
3.1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接地设计是抗震技术应用的重要部分,能够充分起到抗震技术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抗震技术中的接地设计较为复杂,对于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求都较高,必须做好设计质量的严格把控。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建筑会受到四周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通常情况下抗震和保护地都需要在大楼基础钢筋网中进行接地处理。比如电源TN-S5系统的应用,需要将底层变电设置引出接地,保障接地的安全性。主要原理在于建筑基础钢筋网可以起到自然接地网的良好作用,通过柱子的钢筋内部设计,能够在下线引出的同时直接将屋顶的接闪器进行链接,使楼层钢筋实现抗震的电位面,既能够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够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3.2橡皮支座抗震技术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支座结构设计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将高层建筑简化为基础和主体二大结构部分,在两个结构间设置支座装置。由于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强度较大,在地震横波的作用下,支座上部结构会发生整体位移,传统的刚性结构支座没有活动余量,会在结构连接处产生刚性破坏。在连接处设置橡皮支座装置,外力作用会使结构连接处发生位移,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刚性破坏,在地震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地震造成的冲击对建筑的破坏性极其有限,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所以橡皮支座抗震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泛,实际工程应用的抗震效果较好。
3.3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半主动控制地震技术是建筑结构可在外部构件的控制下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节,提升住宅建筑的抗震效果。其中,可使用一定大小的电流对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外部构件的工作。现阶段,通过自动装置对控制部件实施控制,改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动态特性,确保住宅建筑免遭地震破坏。对于主动控制减震技术来说,需要施工单位在建筑中设置传感系统,感知地震的程度,施加反向作用力来降低地震对于住宅建筑的破坏。
4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策略
4.1合理选择和规划建筑地基
通常选择开阔平坦或地质较硬的区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如果施工区域存在其他地质问题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地质等环境条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根据地段条件进行筛选,排除掉影响较大的地段,使建筑工程的地震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地段的筛选条件较多,通常存在地势陡峭、边坡、河岸和山包等情况的地段,将会由于较为薄弱的地质条件加剧建筑工程地震的危害,需要尽力避免进行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
4.2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类型
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要结合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发生的频率合理确定建筑结构类型,选择安全性能高、抗震稳定性好的建筑结构。对框架结构进行功能优化,尽量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抗震设计目标,建立科学的地震受力模型对结构受力进行分析与计算,确保建筑结构的所有承重构件能够达到抗震设计标准,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避免发生建筑倒塌事故。
4.3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来讲,设计人员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设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对整体建筑抗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在抗震设计工作中,具有工作量大且复杂的特点,这就对抗震设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设计机构应当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开展相关安全意识的学习教育工作,以确保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并充分围绕安全问题展开抗震设计,从而全面保证建筑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以确保建筑整体质量安全。另外,还可以构建科学的奖罚制度,不断增强设计的抗震强度和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旦发现在设计中存在问题就应当及时修改和调整,全面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是在民用住宅、工业厂房、特殊建筑等多种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能够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提高,避免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和财务损伤。通过对抗震技术应用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强化对抗震技术应用的了解,有利于抗震技术应用的学习和提高,尤其是对当前抗震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够使抗震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参考文献
[1]胡舜文.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145(03):168-168.
[2]苗云.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0,No.207(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