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5期   作者:秦健
[导读]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地震震级较高,

        秦健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地震震级较高,许多建筑物会在短时间内倒塌,交通和通讯将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影响也将十分显著。我国许多地区位于地震区。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的场所,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保护,从而可以为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问题分析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1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构件设计时,应遵循强构件弱节点、强构件弱剪力、强构件弱挠曲、强构件弱柱梁的设计原则,并利用屈服构件在同一楼层的应用来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延性,需要注意的是,竖向承载的建筑结构构件不能作为耗能结构的主要构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多条地震测线来减缓余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另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薄弱结构的位置,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不会引起薄弱部位的转移,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
        1.2抗震结构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建筑结构设计。就整个建筑结构而言,要重视结构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充分考虑高层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延长连梁的跨度,提高连梁的刚度,从而优化框剪结构,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墙体的设计规范要明确,墙体所受的承载力、损伤要注意。在墙体设计过程中,可将墙体分为若干段,以提高建筑物的延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其次,抗震端的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抗震端时,应注意抗震端与墩墙截面之间的高差,以缩短两者之间的高差。另外,主次抗震端应明确,对于重要抗震端,应重点加强。在施工阶段,应定期进行抗震端部强度校核。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复,避免给建筑带来隐患。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问题
        2.1建筑结构的规律性。
        现代建筑一般都很大,一旦遭受地震灾害,影响会更为严重,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能形成规律,那么就可以适当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目前,建筑设计要求多种多样,一些不规则的建筑不可避免。对这种建筑物的分析可以证实,在许多实际地震中,它们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建筑不规则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筑外部明显凹凸,建筑设计不按对称原则。虽然这种结构设计能满足感官的需要,但显然在地震灾害中,会受到更多影响、坍塌、剧烈震动等现象,不利于人群疏散。
        2.2建筑结构体系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如果设计师设计的建筑结构体系不科学合理,将严重影响建筑的坚固性,进而引发各种事故,甚至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还要邀请建筑专家对设计图纸进行评议,及时发现和调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合理位置,为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建筑的基本要求是强度足够,但如果建筑结构体系不够科学,会使建筑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支撑不了上部结构,此时,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很容易倒塌,让人们生活在大楼里的灾难。
        2.3屋面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在现代建筑业中,高层建筑更为常见,未来超高层建筑也可以找到。这样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基于屋面,从结构特点分析来看,主要在屋面普遍出现质量过高、超重现象,这些只是片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重心,要熟悉建筑结构的中心位置,在重心设计中抗震最强,所以避免顶板过高,必须处于稳定状态左右,使地震现象不会破坏,最终的结果是防止膨胀的问题。


        3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总体思路
        3.1做好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地震灾害的过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表位置相对错动,地质结构、土质不同的工程,所面临的地震影响大小也不尽相同。相关技术人员在抗震设计最初时,要结合地勘报告谨慎选择抗震场地,尽量避免选取抗震不利地段,尽量避免软土地带。若地震选取不当,会增大建筑物坍塌风险。若别无他法无法避让,要选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刚度和稳定性,并做好地基加固工作,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3.2良好的建筑结构布置
        良好的建筑结构布置能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抗震性。建筑并不是简单的三维结构的重叠,但是任何一个建筑的结构都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承重墙的承载力不足时,当地震来临时,整个建筑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压力过大而导致两侧不平衡,其弱点已经暴露出来从而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结合承重墙的位置和“强墙弱梁”的建设经验,将地震路径引入这些地区,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3.3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取
        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相关参数的选取和校核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物进行真实的评估,分析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荷载并加以说明,保证软件的科学计算。目前,通常采用PKPM和ETABS软件结合微地震波进行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最后根据计算结果,验证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最终确定模型是否安全稳定。
        3.4对薄弱环节采用构造措施进行加强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采取结构措施加强薄弱环节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建筑材料,而且要有效考虑工程的承载力。建筑工程设计中会存在薄弱环节,对于这些薄弱环节建筑设计师需要引起重视,设计建筑结构应给予更多的薄弱环节保护,通过加强施工的方式提高其抗震能力。正式开工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保障。
        3.5注重对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检查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注意建筑物的抗震强度,不仅要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为了实现各建筑构件的协同作用,在地震中科学有效地导流压力也非常重要。地震发生时,一方面是通过建筑物本身,它的强度和刚性足以产生当前地震的能量,另一方面,应积极考虑一点的振动如何能在所有建筑物上传播,这样它不仅由一个点承担,而且由整个建筑本身承担。这样,建筑物的振动就可以分布到建筑物本身,有效地减少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例如,经过大量的研究表名,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将产生较好的冲击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对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划分,然后从其上的钢筋混凝土的适当强度来划分。
        3.6合理规划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虽然建筑设计提倡创新,但由于抗震技术的制约,并非所有建筑都能达到抗震的目的。所以在实际的平面规划中,不仅要注重不规则平面的美观,更应该开始提高设计本身的安全性,这样不仅有美观的效果,而且具有安全的效果。
        4结论
        总之,随着地震灾害的不断发生,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鼓励各施工企业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希望这能使建筑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地震中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的损害。针对这种情况,建筑研究人员应配合政府部门解决建筑结构体系设计、施工场地选择和设计方案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更先进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提高建筑抗震强度等措施,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切实防范地震灾害,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工作的安全场所。
        参考文献
        [1]魏琏,王森.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2017,47(01):1-9.
        [2]苗茜,闫风全.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16):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