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河流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航运、发电、灌溉以及供水等现实层面,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人类具有综合性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的生态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生态建设
一、生态河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周边环境造成的问题
目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往往重视河道建设而忽略了周边环境整治。如今乡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水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同时农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立法执法的薄弱环节,导致农村污水量日渐升高。农村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和生活垃圾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超出想象,河流受到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往往会出现黑、臭现象。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养殖尾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严重破坏河道水生态。不断加大的污染量,扩大的污染范围,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再循环。
2、河道整治缺乏系统性
河道的线性形态决定了其景观生态系统的点、线、面的空间结构关系。“点”即河道中重要的景观节点,是独立的景观斑块;“线”则将节点进行有效连接,是天然的景观廊道和生态能量流通的纽带,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联通作用;“面”作为乡村河道的景观基底和背景,范围更为广阔和全面。如今由斑块、廊道、基质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正在被破坏,廊道被阻隔,流动性减少,河道景观各自独立和单一化,往往只片面考虑河道某一段和某一种景观功能的开发利用,导致景观缺少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难以形成连续高效的游憩网络。与此同时,河道污染问题还间接导致了景观人文价值的丧失,本土文化在河道景观的体现正在消失。
3、施工造成的生态问题
很多河道在设计之初就没有积极地对生态问题做好成熟的准备,存在将弯曲行进的河道改为条线状;又或者是为了满足防洪需求,在施工建设中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等材料,使护岸硬质化;最终施工完成后,这些看似没有任何破坏性的施工项目都会在一定程度内影响生态环境。首先是影响和阻碍了水陆的自然联结,破坏了河道内在的生态多样性,导致各类生物互通的环境被破坏,例如鱼类的产卵地消失,同时也降低了河水的自净力。其次是过度坚硬的河床及护岸,会导致河道的过水性下降,从而影响河水对周边地区的补水作用。因此,在建设河道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整体的生态环境,尽量保护原生态环境遭受最小的破坏,甚至是不破坏。
二、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措施
1、绿化及景观建设必不可少
在河道建设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营造人工生态坏境,也就是要在合理预算控制之内,加大对于项目绿化及景观的建设。从对河岸的保护出发,在对原有植被做最大力度的保护后,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植物的种植范围和种植种类,如树木、灌木、小乔木等,从景观角度出发,则可以将植被的种植空间进行规划,植被可以采取由高至低的种植方式增加错落感,也可以从颜色出发营造由浅至深的渐变感受,这样不但可以增强防止水土流失的功效,还可以增加河道的美观性;同时可以在河道两侧增加部分与人相关的设施,例如,供路人休息的座椅,供居民与水共处的亲水平台等,这样可以使河道的整体生态环境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有机的联合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绿化和景观的建设,可以进一步的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充分保护河道内生态的多样性,从而能够为生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坏境。
2、采用柔化驳岸形式
2.1木质驳岸
木质驳岸主要以松枝、竹片等乡土材料为主,材质生态自然,亲和力较强,近年来在城市河流中也被广泛应用。木质材料可以结合水生植物稳定驳岸,同时可以用于岸边挑空亲水平台和木栈道,便于人们休息和赏景。
2.2置石驳岸
置石与木材一样属于自然古朴的地域材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形态的石材,如卵石、湖石、青石;另一种是经过人工切割成条块状的石头,如花岗岩、高湖石等。这些刚性材质同样需要与软质的水生植物和周边环境相结合,同时置石的摆放方向、位置高低都需要进行艺术组合,这样才能共同营造最佳的空间环境。
2.3石笼驳岸
此种驳岸形式作为一种具有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可就地取材将当地山石放置于石笼之中,其较好的透水性,能起到抗洪防灾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柔质驳岸较为稳定,且具备施工方便和抗震性好等优点,可用于水流速度较快、侵蚀力较强的驳岸。
3、高效生态浮岛工程
存在严重的雨水排放口污染现象,因此应该在排口位置开展雨水口强化项目,而排口处水质的稳定性也能因此得到保障。雨水口强化性处理的方式包括简易生态浮岛,这是一种借助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方式,采取无土栽培方法,将简易材料等作为基质或是载体,凭借物种间共生与水体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的机制,构建完善、科学的人工生态体系,并借此改善水环境内的污染问题,如图1所示。也就是依照相关的设计规范,组合、拼接、搭建一种轻型生物载体,并将其置于受损水环境内,在漂浮载体种植槽中植入水生植物,使得植物可以借助无土栽培的条件正常生长,而植物根系也可以完成自然延伸,在水环境内有效漂浮,并清理水环境内的氨、磷、氮等污染物质。而水环境内的鱼虾、微生物以及昆虫能因此获得生存与附着的物质,产生对藻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在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等存在的情况下净化水质,发挥改良与修复水体生态环境体系的作用。
4、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生态建设的资金预算
生态河道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公益类型支出,完善的生态河道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造成多数建设单位难以在预算中增加对生态河道建设的投入。诚然,经济效益是需要考虑的,但生态建设是利于环境利于未来的重要理念,建设单位一定要转变思路,将不能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况且如今的生态材料的投入总成本也在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降低,建设单位完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资金管理,确保生态建设能够成为河道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5、采用生态铺装材料
铺装材料主要集中在绿道、步行道、广场、台阶等区域,可结合海绵城市生态透水材料的发展趋势,推进彩色混凝土新型材料和碎石、砂石、鹅卵石、木材等乡土传统材料结合使用。彩色混凝土在城市河道景观中逐渐兴起,其具备易渗透、色彩明朗等优势,良好的透水效果有效地减轻了雨天地面积水,减轻了排水设施的负担,同时还可将地面雨水还原成地下水,保持土壤和植被湿度,有效改善乡村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并且,材料的色彩、质感还可创造愉悦、舒适的河流景观环境。此外,乡村中砂石、鹅卵石、木屑等本土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其经济性强、来源性广,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经济、环保,又能够美化河道自然景观。
结束语
目前,中国水利建设项目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发展形势渐渐稳定,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及发展,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运用上述方式提高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体系的修复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宗锐.河道生态治理的模式与工程设计[D].郑州大学,2018.
[2]胡晨雪.北京市河湖水环境问题治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3]徐静.基于生态修复视角的中水补给性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封龙飞.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