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
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还可以更好地节约工程成本,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加以明确,对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方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利于缩短建筑施工的实际工期,在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对建筑资源的浪费,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实施。可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分析施工管控要点,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空间更为广阔奠定良好基础。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2.1 缩短施工工期
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上来看,缩短施工工期就代表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降低消耗的整体成本。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利用预制各类构件的方式,对各类材料进行预留管理,等到结构彻底封顶后就可以展开封闭管理以及防护保卫,大幅度降低整体工作时间,缩短工期要求。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采用集成化的生产模式,无论是单体构件的生产还是将其整体外包出去,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装配构件,并且在这部分构件当中,还采用了标准化的定制手段,相对于现场的加工来说,其具备着更加优异的装配性能,能够轻松完成既定的装配任务。
2.2 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能与环保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两大功效,该技术通过进一步缩短集成、组装流程,大大减少了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数量和建筑内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尤其是在墙壁、地板等建筑结构中应用新型保温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程度,还能提升建筑材料的实际利用效率。在建筑内外墙上应用绿色环保材料,能够有效节约建筑内外墙材料以及提高墙体颜色的持久性,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3 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不足
3.1 关键技术匮乏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针对其节点连接和构件组装过程。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除此紫外,对我国而言,装配式建筑领域之中所存在的标准和规范极度匮乏,相应的体系构建较为滞后,就其政策而言,虽已有初步方针,但其整体政策框架和规划仍不明确。
3.2 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材料费用占据了整体预算的绝大部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更加优异的经济利润,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材料,但有些材料自身的参数并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并且在施工现场中,如果不借助各种现代化仪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无法仔细辨别出材料的优劣,导致材料不合格情况下所生产出的构件很容易出现质量不均衡的问题,随着结构物的持续使用,建筑物出现开裂等严重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
3.3 作业人员储备不足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匮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4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措施
4.1 构件设计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是以工厂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当出现变更问题或装配式构件发生变化无法装配,会造成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在此阶段,可以利用BIM信息平台对装配式构件的设计、深化设计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了装配式构件的正确性与可生产性,确保各个零部件都能准确放置且没有错误与遗漏。结合项目装配式特点,针对PC构件梳理建模规则,PC构件族库搭建反映出外露钢筋、预留洞口、预埋线盒等元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并与其他专业合模进行碰撞检查,有效解决了预留预埋定位问题、钢筋碰撞问题。根据预制构件过程管理需求,基于“简便、易辨识、可延续”的特点,可建立预制构件编码体系,给每个PC构件唯一的身份并芯片结合,植入PC构件中,可有效解决了PC构件放置准确性问题,也使得每种构件数量统计有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4.2 预制构件的堆放
为了避免预制构件在堆放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匀现象,应该确保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具备坚实、平整这两个特点,还要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避免出现积水造成预制构件性能损失。在预制构件堆放过程中,处于最下层的预制构件应给予垫实处理,并将所有的预制构件都面朝上布置,以方便后期进行起吊工作。施工企业为了避免处于最下层的预制构件受到损坏,其本身的强度以及垫块强度要符合施工要求,必须将垫块、构建、吊装的位置处于同一高度。施工企业还应该根据预制构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布置方法,如复杂墙体可采取竖向布置法,物架可采取绑扎整体堆放法。
4.3 更新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与一般建筑形式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别,其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单位应当针对其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深入把控和分析,并针对该问题成立相应的技术责任部门,逐步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此开发出相应的与实际工程情况相一致的行业规范或标准。
4.4 预制板安装
在安装预制板前,应该做好相应的标注与整理工作,避免因为后期组织不当而造成施工延期问题。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对预制板进行编号,科学布置施工现场。为了减少预制板在吊装过程中的拉应力,可以在吊装过程中使用水泥浆层进行铺设。预制板就位后,在处理接缝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安放附加钢筋,埋设水电管线,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水平连接中往往会出现开裂、漏水等问题,施工单位可采用键槽方式予以补救,并做好接缝处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工作。
5 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装配式建筑模式必然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以其自身方便快捷、环保、成本低以及风险小等特点,使其在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当然,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拥有的优点,还应当直视其不足之处,因此,这就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娟.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地产,2019(22):100.
[2] 李仙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J].地产,2019(22):133.
[3] 王梓丞.PC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究[J].地产,2019(22):154.
[4] 艾列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及其实践[J].绿色建筑,2019,11(06):37-39.
[5] 张爱国.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