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探索及展望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刘飞 解永飞 陈毅
[导读] 近年来,很多工程总承包都倾向于选择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刘飞   解永飞   陈毅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近年来,很多工程总承包都倾向于选择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当前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EPC工程模式;总承包管理;探索与展望
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工程设计、工程采购以及工程施工三个环节的有机整合,提升工作项目的连接性,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一、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发包人也就是业主一般不会过于严格地控制项目工程的总承包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总承包人更多的工作自由。另一方面,则是对于EPC工程总承包方来说,需要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的所有工作环节,其中可能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建设材料的采购以及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等内容,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相关分包项目负全责。除此之外,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由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作为第一负责人,需要面临和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总承包商对于项目建设期间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格外显著的。
二、当前我国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业主认知存在偏差,操作不够规范
        在综合实践过程中,部分业主在采用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之后,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却由于对该管理模式的认知存在偏差而出现了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比如有的业主对于项目的建设工期会进行较多的干预,甚至直接进行工期压缩,不仅仅导致总承包商的工作压力大幅度增加,也提升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
(二)承包商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当前阶段,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相对不够成熟,部分建筑承包商对下属单位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都相对欠缺,既缺乏成熟和专业的工作团队,也缺乏系统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很多相关工作都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尽管名义上是总承包管理模式,但实际上采取的还是在按照分包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没有充分发挥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
(三)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作为总承包商内部的工程设计、材料采购以及项目建设等单位对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缺乏正确的认知,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各自为营式的工作模式,大多情况下还是坚持从自身立场考虑,忽略了项目整体需求。并且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彼此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配合,导致很多工作之间出现脱节,违背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初衷。
三、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探索发展策略
(一)引进现代化技术,提升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
        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中融入现代化技术势必会成为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潮流。结合当前阶段的项目管理实况,不难发现EPC管理模式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出价值与作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承包商可以尝试借助更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支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快速运行。
        比如,在选择采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之后,相关总承包商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搭建“EPC在线工作平台”的方式来辅助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需求与标准在“线上工作平台”上设置不同的工作板块。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板块就是“信息发布”板块,相关分包单位的负责人需要每天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比如对于相关原材料的需求;相关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内容。负责管理的工作部门只需要通过登录该板块就能够实时掌握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现状。此外,还需要设置“信息沟通”板块,各分包单位之间可以在该线上平台上实现实时沟通和交流,能够在确保沟通顺畅的同时,提升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
(二)开展人才培训,增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作质量
        通过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当前阶段在很多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作部门都没有真正贯彻落实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真正理念与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各自为营式工作模式。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的。针对于这种问题,相关承包商应该尝试从人才培训的角度入手,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质量提供保障。
        比如,针对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部分工作部门对于EPC管理模式认知不够精准的问题,相关总承包商在进行项目建设中可以通过采取“重点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其中所谓的“重点培训”其实指的就是在项目建设之前,总承包商就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标准与需求联合各个分包单位或者工作部门以“动员大会”的形式进行培训。其中主要就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概念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广大工作部门在项目建设之初能够轻松掌握EPC工作模式的核心要义。而“定期培训”指的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承包商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对部分工作单位进行主题培训,主要就相关部门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疏漏进行重点指导,从而切实提升该项目管理模式的运作质量。
(三)强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积极效应
        规范、专业的制度体系不仅仅是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的有效保障,也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积极的引导。近几年来,尽管很多承包商都尝试采用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却一直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相关工作细节的具体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价值发挥。要想切实发挥出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最大积极效应,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制度体系的重视。
        比如,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中,以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管理为例,相关总承包商可以通过组建专门的“施工监督小组”的方式来强化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从小组成员的确定就入手,一方面要确保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具有比较专业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需要确保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在监督过程中做到公正严明。而在具体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监督小组可以分别从项目质量监督和项目建设流程监督这两个层面入手,既要关注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是否符合标准与规范;也要关注正在施工的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流程是否符合标准与规范。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督组织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有效督促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贯彻落实,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从而有效发挥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最大积极效应。
        总结: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要想切实发挥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最大价值,相关单位应该尝试从新技术的引入入手,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相关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周仁清. EPC 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石油化工建设,2016,28(2) :10 - 13.
[2]王勇. 浅论推行 EPC总承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建筑经济,2017(3) :81 - 84.
[3] 王静 .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浅析 [J] . 管理之道,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