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发展 汇聚未来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李亮 贾振兴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李亮  贾振兴
        中建八局东北公司辽宁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频发、建筑质量问题频出,建筑工地扬尘、噪声扰民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对建筑工地实现有效的监管,搞好现场施工管理,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建筑工地安全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是工程项目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意在探讨此种施工环境下,如何引入智慧工地管理助力建筑施工安全管控工作,为施工现场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智慧工地、科技创新、安全、物联网
一、引言
建筑工地属于环境复杂、人员复杂的区域,存在施工地点分散、施工安全管理难、文明施工监管难、人员管理难、调查取证难等特点,工程项目很难通过人员巡查来管理工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管系统,实现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已成为工程项目部的必然选择。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时代推进到智能化阶段,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被彻底改变。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工程项目管理都在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步伐,智慧企业、智慧工地是智能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意义及目的
智慧工地平台充分应用物联网、BIM、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场布、进度、材料、设备、质量、安全、环境的管理应用,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管理、精益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技术成熟,产品成熟,智能化程度高,理念先进的智慧工地信息化技术,以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解放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目的建设智慧工地建设目标。
三、智慧平台系统介绍
智慧工地包含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工地信息化,工地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与之相融合的有BIM应用、智能交互终端等。智慧工地的建设需结合项目需求,并与之相关的上下游链条、管理层链条打通,深化信息融合,实现共享、互联、智能、可控的目标,用以进行联动性管理,为工程实施过程降本增效。
四、智慧平台系统实施应用
4.1安全管理系统
目前施工现场对于安全管理问题多使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主要使用电话、微信、整改单、发文进行问题的沟通与记录,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问题无法得到一个完整跟踪与记录,无法统计问题逾期整改与未整改的情况,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为工程项目提供一个风险可控、智能排查、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平台。具体实现形式:
1、建立安全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手机APP与平台联动,做到现场安全全方面管控。
2、隐患排查治理:全流程实时流转至责任人,记录留存、管理有痕,自动生成各种整改、罚款、销项、记录台账。从处理流程、辅助功能、隐患上报、责任落实整改、隐患复查验收关闭、预警机制全过程管理。
3、危大工程管理:提供完善的管控任务计划,危大工程管控情况随时掌握,自动生成资料、台账,并实时提醒预警功能。
4、风险分级管控:建立危险源分级管控库,实施查看现场危险源分布、管控、节点计划,全面掌控项目风险分布。
5、安全资料管理:内置规范、方便查阅,手机快速形成资料、一键打印,内部资料分类存档,随时查看。通过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的数据化流程管理,实现问题的预警、上报、分配、整改、验收、复查等业务流程的管理。并可打印导出整改通知单、整改回复单、销项单等业务单据,在事件流闭环管理的同时方便经办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4.2劳务管理系统
由于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多,各劳务单位人员组成复杂,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以传统方式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十分困难,通过建立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设立劳务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人员信息管理规则、劳务人员登记、实时动态考勤、安全培训教育落地、工人工资发放、工人诚信管理、工种配备等信息,保障项目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实现劳务人员数据的动态管理。具体实现形式:
1、通过人脸识别,随时随地录入人员信息,可以快速识别人员信息,并通过拍照,人证对比,同时与云筑互联,实现人员实名制并采用全滚闸门禁入场方式,增加门禁与刷脸相结合方式并增加测温功能。
2、考勤定位:安全帽内置芯片,配合工地宝进行人员考勤定位,真实反应场内人员和工种分布情况,方便管理人员掌握各作业部位实时用工数据。
3、工资管理:线上线下协同的工资管理,所有工人进出场考勤做为考勤依据,考勤记录每月通过平台发送给分包。
4、政府对接:打通全国各地政府平台,帮助项目快捷对接无忧。劳务数据库:
5、建立劳务数据库,实时掌握用工情况,规范劳务用工管理  风险控制关口前移,贯穿劳务管理全流程。


4.3安全教育管理系统
施工现场人员组成复杂,施工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工人安全教育存在教育不及时,流于形式的情况,传统模式工人安全教育大多采用会议、培训、视频警示等形式,不仅形式单一,而且达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项目不重视安全培训,极易发生事故。通过建立智能工人安全教育系统,做到工人教育与门禁实名相结合,实现工人安全教育多元化、智能化、有序化的目的。具体实现形式:
1、建立项目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手机APP、系统平台可实时查看工人教育信息、工种、教育时间等。
2、创新应用安全教育培训箱集快速签到、托管培训、无纸考试、自动建档的智能培训终端实现教育在线化,实现微信小程序扫码答题、全自动阅卷汇总、高效自动归档教育档案、联动安全管理系统智能。
3、WIFI教育系统: 在生活区设置智能wifi教育系统通过安全答题方式获取wifi密码,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人安全素质和意识。
4、VR教育:完全可以通过软件的功能扩展培训内容。并且可以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形成更生动的培训内容。结合现场BIM模型实景模拟生产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
4.4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施工现场塔吊属于重大危险源,使用塔吊设备在提高劳动生产了出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不安全因素进入了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塔吊设备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塔吊整个生命周期的实时记录和实时监控,对起重机异常即时预警,对超出安全运行极限的数据发出报警,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确保安全。具体实现形式:
1、司机身份识别认证只有司机在监控设备进行刷卡、指纹、人脸、虹膜验证身份后才能进行设备的作业操作。
2、载重监测和预警:通过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现场的塔机吊重,一旦超过我们设定的临界值,塔机就进行报警。除了重量监测,力矩、高度、幅度、回转角度、风速等数据都可以实时监测。
3、群塔防碰撞:通过对每台塔吊运行数据监测,系统自动划定群塔作业碰撞区间,一旦发生风险,自动预警,提醒司机注意操作,安全驾驶。
4、吊钩可视化:安装在塔机上的摄像头能实时跟踪吊钩下方吊物的情况,并能根据吊钩的位置自动调整摄像头的倍率,保障驾驶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吊钩吊载运行的情况。
5、数据远传功能:系统能与监控平台无缝对接,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对塔机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记录、历史数据和违规操作报警信息能够在监控平台完整显示。
4.5环境监控系统
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作业环境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风力、风向、噪音、等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按照各环境要素设置限值,进行超限值预警,加强环境管控。具体实现形式:
1、建立环境监测平台,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到的值实时回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并将数据建模,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监控项目环境情况。当现场的环境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后,自动推送报警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对恶劣天气(如大风)做出应急措施(如塔吊停止运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通过在现场安装扬尘监测设备以及喷淋联动器,并将两项设备对接到智慧工地平台,实时监测现场噪声、温湿度、风速风向、颗粒物浓度等环境情况,.当现场PM2.5、PM10等监测数据超过在平台中设置的预警值后,平台可以向管理人员推送报警信息,提醒扬尘治理,或者直接向喷淋联动器发送信号,自动开启喷淋装置,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扬尘治理。
4.6智能烟感系统
统计建立智能烟感系统,对施工现场封闭空间进行防火预警管控,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具体实现形式:
1、烟感探测模块实现半封闭式空间烟雾监测,报警数据传输至平台及管理人员并实现现场声光报警功能。
2、如遇火警声光报警,由服务器远程给项目消防管理人员打电话报警。
3、烟感无线设备安装,方便快捷。
4.7智能广播系统
由于建筑工地战线长、人员散、流动性大特点,存在信息共享传达不顺畅,而智能广播的可拓展灵活性强,可有效的实现多功能的应急播报、教育宣传、实时提醒,提高项目各项管理效率。具体实现形式:
1、在施工现场内安装应急广播,达到分时段广播,分区块广播,集中广播,通知播报,应急指挥,远程控制。
2、支持远程喊话,通过电脑或手机端,点对点进行喊话,及时对现场进行指挥调度。
3、支持定时广播功能,通过设定,无需值守,自动播放 ,提高工人安全防控意识。
4、通智能烟感与智能广播联动,火灾报警,可以联动智能广播系统,通过广播喊话实现人员快速撤离。
        五、总结
智慧工地将运用信息化手段,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人员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其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方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