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有效策略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覃温露
[导读] 水是万物之源,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
        覃温露
        广西北部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水是万物之源,是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必不可少。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全面的保护工作,我国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并制定其改善措施,以提高水环境质量。水环境监测是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关知识和技术,对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进行监测,并分析鉴定其水质环境。实际监测过程中应严把水环境监测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对水资源有效监控污染质量的分析,为治理水污染、净化水环境提供真实确凿的数据信息。本文在此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有效强化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出了几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质量问题;控制策略
        前言:水质检测技术是对水质状况进行实时检测的主要手段,而水环境监测质量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污染控制与治理工作。水环境监测质量作为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前提条件,为了良好掌控水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实际水资源量,良好保护水环境,为人们生活带来健康的水源,就一定要严控水环境监测质量。
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概述
水环境监测能够合理反映水质情况,为政府部门采集、提供信息,及时关注水质变化及水污染问题,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切实获取准确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同时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不受影响,就必须严格管控水环境监测的质量。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的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步骤,而所应用到的水环境监测方式与技术形式等,均会对监测结果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中,任意影响因素的出现,都会影响到水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进而导致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缺乏准确性与代表性,从而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便需要从水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把控,以此达到既定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目标。
二、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缺乏有效的实施管理制度
没有合理有效的制度进行规范,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得不到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流程开展也会受到阻碍,严重影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制度不明确也意味着工作职责得不到落实,难以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从根本层面上阻碍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延误了水环境保护与开发主旨的实现。
2、质量控制执行不落实
在相关单位的工作过程中,部分人员和部门仍然对水环境质量控制的深刻意义和对于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集中在表面工作上,难以将水环境监测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缺乏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技能方面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不高,致使整个工作过程难以符合当前的需求。
3、监测分析手段满足不了标准需求
水环境中含有微量元素、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等多种元素,监测工厂废水时可能还存在一些化学元素。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自动水质监测站和大型的监测网络系统,但由于监测分析方法的单一,离水环境监测需要达到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各种检测设备也不齐全,导致整体检测的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后分析的结果,给解决突发性水资源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时限。
三、科学有效强化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策略
1、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现状,相应的监测机构必须在提升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意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对策,进而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鉴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在体系方面的问题,相应的监测机构必须要在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其作为完善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前提,可以为后续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与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质量控制体系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可以为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从而进一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科学决策,进一步发挥出监测机构与工作人员的效能。
2、制定与水环境监测相配套的标准分析法
水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要制定出配套的标准分析法,预防出现水质分析的方法与水环境监测不相符的问题。传统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水质分析法当中所提出的多种污染物的指标与实际水环境监测不适应,造成管理工作效率下降,阻碍了水环境监测工作。面对这样的问题,有关方面要合理的对水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分析,同时改进水质分析法。一方面补充水质监测方法,为各种重要控制的污染物制定出方便快捷的现场分析方法,确保此种方法可以符合我国目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统一的监测标准,确保各个部门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统一监测指标,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监测质量。
3、严格控制监测全过程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比较高、涉及范围广的质量保证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就是要:第一,做好样品采集的整体质量,样品是整个水环境质量的反映,因此,样品的采集必须要有代表性,样品的放置应该要根据测量的目的的不同放置于不同的容器中,以免破坏原始的样品数据;第二,要做好实验过程的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包括空白试验测定、校准曲线的绘制检验、方法的精密度控制等,要注意的是,空白试验的空白值的波动一定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对比的效果,校准曲线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述待测的物质浓度与所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函数关系,精确度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小实验的数据误差。
4、做好样品分析测试与有效数字保留
如果采用分光光度法校准曲线定量时,检测人员需检验校准曲线的截距与关联关系是否正常,同时,必须保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校准曲线制作与样品检测同步进行。运用碘量法检验水质,需要选定两份以上的标准试验溶液。而利用质量法进行分析和检测实验时,两次称量的误差不得超过0.0005g,使检测结果数据达到最优化。
在记录水环境监测数据时,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记录数据的有效数字已做出明确规定。在现场采样阶段,水温的记录单位是℃,透明度小数点后保留1位,单位m,溶解氧小数点后保留2位,单位是mg/L。如果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时,测定数据应保留小数点后3位,碘量法小数点后保留2位,质量法小数点后保留2位,单位全部记作mg/L。当出现检测结果低于方法检测限时,检测人员根据1/2检测限进行计算,以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
 5、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
利用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准确反映水质状况,提高参数采集的实时性和连续性,增强检测配置的灵活性、便利性和高度自动化。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按照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选择监测方法。在监测分析工程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设备,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
6、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制定一套完整可靠的培训方案,并且监督其完成,通过实践的监测加上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人才。根据水环境监测中心的采测分离模式,深入研究并做出针对性的监测分析方案。实行轮班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采测分离值守机制,确保在有效期内完成对样品的监测分析工作,需要对人员物质、仪器耗材进行合理配置。如在检测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首先对检测分析的全过程进行核查,反复确认,上传至水环境监测总站,并将本月的检测分析报告和上月的加密复测任务完成。
四、结语
   综上,强化水环境质量控制有利于帮助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情况,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开展水环境监测工作。实践中要对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及时分析并解决各类质量问题,加强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做好样品分析和有效数字保留,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保证水环境监测控制管理的合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宪华,余振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75.
   [2]汪恩.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探析[J].节能,2019,38(9):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