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分析与处理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40卷6期   作者:任 莉
[导读] 多层建筑的全面落实,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需求。
        任 莉
        阿克苏中远世纪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843000
        摘要:多层建筑的全面落实,解决了群众的住房需求。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明确框架设计中配筋、短柱、薄弱层、基础梁柱等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再结合科学、可靠的处理模式监控框架结构性能指标,以期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基于此,文章就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结构
         引言:
        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抗震功能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建筑本身的框架模型维系着房屋的稳定性。为解决建筑框架结构使用、设计方面的问题,施工人员应当明确设计体系要求,结合当地的环境、生态方面的需求进行总结,有利于提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一、多层建筑结构框架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框架设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总结墙体的承重、设计、装置方面的需求,明确墙体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特点,可解决建筑重力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强化多层建筑框架的设计需求,可全面提升房屋本身的稳定性。首先,房屋结构配置中,减少框架结构的材料投入数量,可提升整体造价质量,其原因是强化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及时满足设计期间建筑构架、设计应用方面的问题,可解决设计重量分布不均匀、设计规划不科学的影响[1]。其次,搭建稳定性较高的承重墙,可极大可能规避传统墙体承建、布局控制方面的不利影响,故可在大规模生产管理中提高施工管理质量。总之,提高框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能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也能确保框架结构刚性在额定要求内。同时,为提高框架设计的合理性,也需使用自动化控制模式进行监控,可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二、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的主要问题
        1. 纵向框架结构问题
        纵向框架结构设计可提升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以便在框架中搭建稳定性的主轴模型,从而测试出地震对框架结构的压力参数。但是,部分设计师在纵向设计期间并未注意到地震对连续梁体结构对配筋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核心构件的配筋数量、配筋节点的问题,致使框架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 配筋调整问题
        框架结构配筋的管理可提高建筑本身的功能性,可满足建筑的受力状态,进而提高框架模型的稳定性。但是,部分配筋管理过程的稳定性不足,可能会导致工程框架结构规划、应用方面的问题,诱发了核心配筋模式较为随意的现象。一旦部分配筋过程出现材料裂缝的情况,就会影响材料的功能性和利用率。
        3. 基础梁设计问题
        基础梁设计期间,需要协调梁体、柱体之间的埋深指标,以确保梁体的深度在合适的位置内。但是,若基础梁在前期设计期间没有注意到梁体的埋深需求,可能会导致梁体结构不稳定。若基础梁发生断裂,可能会造成建筑坍塌的现象发生。因此,梁体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应分析出梁体的设计标准和设计需求,采用合理的干预方式分析各层之间的埋深、稳定性功能指标,侧重对短柱材料的位置、状态进行测试,提高基础梁的稳定性[2]。
        三、基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的处理要点
        1.  强化基础梁的结构设计
        强化基础梁的结构设计要求,总结多层建筑结构对梁、柱的功能需求和埋深指标需求,有利于在强化建筑设定的过程中提高框架模型的稳定性。

因此,设计人员应当监控出材料、梁体自重、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结合房屋的实际应用需求作出必要的调整,可提高房屋构架、设计的合理性。其中,在埋深设定期间,可采用自动化系统监控埋深系数和底层柱的位置关系,同时在计算梁体、柱体深度的同时解决埋深刻度不科学的问题(维系在0点状态)。通过逐步巩固建筑本身的抗震实力,将基础梁的高度控制在距离建筑中心约的部位,尤其是要注意梁体、椎体、斜坡等构件的孔隙位置,再结合灌浆填充的模式进行加固。
        2. 薄弱层问题及处理建议
        薄弱层的处理目标主要是消除房屋容易破损区域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便解决薄弱层不稳定的影响。其中,薄弱层判断方式可利用软件模型进行测试,并利用数据走访的模型进行判断监控,可得到薄弱层的问题。因此,薄弱层的处理方式可利用2组抗震模型监控框架模型的功能性,以便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例如利用自动化监控技术确定薄弱层后,落实建筑而机构设计要求,在截面区域增加减重墙的厚度指标,可巩固就建筑结构设计期间房屋屈服强度不合理、二次验证结果不科学方面的问题。另外,需控制强度系数在0.5以上,若小于0.5时,则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调整,可提高建筑本身安全性功能。
        3. 优化纵向框架设计
        框架结构纵向设计控制过程中,需注意建筑设计本身的设计、抗震、防渗漏等方面的功能性,以便第一时间解决建筑制造方面的问题。因此,为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需在主梁部位配置配筋构件,可提升吊筋、配筋、柱体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衡量控制穿插期间,应注意横向、纵向方面力的缓和要求,在控制横向作用效果的同时分散其缓冲性能,有利于提高横、纵双方向的框架稳定性。另外,设计人员也应注意系梁位置特点,以便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功能[3]。例如在房屋抗震设计控制中,应注意横向、纵向框架的配合要求,可消除建筑设计期间房屋对连续梁的危害。其中,应当强化纵向框架的设计控制,可方便协调横向、纵向合力,可避免框架结构不稳定的对建筑设计的不利影响。
        4. 配筋结构的优化设计
        由于施工期间会受到内部管理及外部环境方面的干预影响,进而导致挑梁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发生。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应当监控出建筑结构的占地面及建筑结构框架的设计因素,结合必要的控制要求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以便协调内部、外部截面的控制需求。因此,设计师应当监控出框架梁与主筋的位置关系,避免将主筋延展至外挑梁的现象,可避免配筋设计对建筑结构的损伤影响。总之,设计师应当监控出框架的承载效果,明确建筑的承载需求,可提升建筑本身的质量标准。另外,框架柱配筋设计优化中,应当结合当地房屋的抗震标准分析出房屋框架柱体所承受的剪力功能,结合双向偏向作用效果测试地震状态效果,可防止地震波对内柱的功能的损伤。因此,设计期间应当分析柱体、梁体的受力状态,监控出地基的土质性能指标,再结合多框架模型展开配筋控制,从而巩固箍筋、砼材料的基础性能,故可利用“井”字形的箍筋模型进行作业,可提高配筋操作后砼材料的稳定性。
        5. 短柱设计要点
        短柱可全面提升建筑本身的承载力指标,故需要监控柱体的位置、高程参数、截面特征高度等情况,可避免剪跨比不合理的稳定。但是,短柱极易受到地震波的影响,致使柱体砼材料易脆,极易发生范性形变现象。因此,设计师应当监控与短柱相连接的承载力指标和形变特征,可控制材料变形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另外,应当分析出框架中柱体的净高高度,再给予必要的填充控制。为消除框架不稳定的现象,应当监控出框架填充控制的问题,在关键区域加设填充墙,可进一步巩固短柱的功能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多层建筑结构的功能性,设计师应当明确框架设计、结构规划以及核心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并结构设计、框架规划、受力监控的过程中提高建筑核心质量,有利于提高框架结构设计、控制的合理性,以便在自动化的监控协调中处理建筑设计隐患问题,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保丽.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解析[J]. 中国住宅设施,2019(12):44-45+62.
[2]王志友. 多层钢结构模块与钢框架复合建筑结构设计探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3):37-38.
[3]陈志华,周子栋,刘佳迪,周婷,余玉洁. 多层钢结构模块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J]. 建筑结构,2019,49(16):59-6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