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上海市人民防空工程有限公司 200065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处理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地基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房屋整体质量的好坏。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运用地基处理技术,有效地改善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的变形与渗透现象,全面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从实际出发,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就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行业;房屋;施工技术;地基工程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让更多标志性建筑物增多,由于建筑土地有限,为了保证在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够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建筑行业要不断完善建筑理念和方法,对高层建筑实行全新的建筑标准,使人们生活更加安全。为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企业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技术优化,对特定安全节点做重要分析,进而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系数。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作为房屋建筑项目的重要环节,地基工程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只有打好地基才能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目前,地基基础施工要遵循图纸流程,按照要求选择规定的材料,施工现场由专人进行指导和监督,执行标准化施工方法。地基建造中,为了避免出现塌方和施工缝隙等问题,在监管过程中可以对工人的施工方法进行完善,按照可承受自然灾害的等级进行施工技术划分。对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可以在地理交接板位置,利用复杂的工序提高地基质量,提高整体工程的安全系数,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该区域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数房屋建造的整体结构复杂,这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复杂的结构势必融入相对完善的施工工艺,在进行房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格对各通道有序连接,比如:在施工时按照标准化操作方法执行相关工序,对特定施工流程做出调整,使上下工序之间稳固衔接。工序结束后可以对已完工的地区进行质量检查,对于隐蔽性较高的检查点要做进一步优化,查询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房屋主体结构的建造过程,需要验收部门以及现场监管人员加大监督力度,对可能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做详细划分,消除存在的安全问题。在项目选址问题上,要消除因勘测数据不完善而出现的数据失真问题,以免产生施工质量不稳定现象。为了稳固建筑项目的安全性,最终执行相关施工工地前,要对地基基础工作全面完善,反复核准施工现场数据,并由监管人员对特定区域的地质状况和水文状况进行分析,发掘可利用的自然条件,应用相关技术构建与环境相适应的工艺,消除产生的频发性质量问题,以免过度消耗现有资源。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要点
施工时针对房屋建筑结构做图纸更改,根据要求提前准备好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首先,地基基础施工前,施工团队要详细观察图纸方案,按照要求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后,在施工时执行相应标准流程,消除因施工工序不完善而出现的返工或材料浪费问题。假如在施工时未发现质量问题,则需要施工现场人员对产生的问题原因做详细分析,以免影响后续施工进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进行数据采集,了解施工环境的特定状态,根据方案可执行程度,进行工艺的调整和优化,为顺畅施工提供保障。
2.2施工测量要点
施工测量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建造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测量的数据能够直接了解被建造区域的实际状态,按照图纸进行对比性施工,方便完成基础工程的建设指导任务。测量人员要确保所获得的数据准确且真实,一旦出现数据误差,则会由于细小的偏差而导致实际建造结果与图纸不符,最终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先要确保所使用的导线和确定的水准点和中心点准确无误,之后对相应测量仪器进行检修,归零后才能进行数据采集。
2.3地基开挖要点
获得数据以后,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放线,开展地基开挖工作。目前地基开挖前要根据现场土质状况和水文状况,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避免在开挖过程中出现水体涌动或塌方问题,基坑开挖时对深度挖掘难度较大,按照目前现有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可以采取标准化施工方法,对特定的问题通过组织讨论的方式,快速制定解决方案。由于多数地区存在软土层,此时在开挖地基时,很容易出现塌方问题,因此应采取边开挖边加固的方法,消除地基坍塌风险,为整体开挖过程提供保障。
2.4地基处理要点
深基坑开挖施工之后,要对地基出现问题进行处理,按照不同地址的优劣条件,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现有施工技术。对多数区域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可以在地基开挖时,根据环境特点进行技术调整。确保所选用的施工工艺和方案,能够更加稳固的完成地基建造任务。
2.5地基验收要点
验收部门对已完成的地基施工进行工艺检查,最终确定其是否达到验收标准。在对地基数据检查时,可以对其承载力进行测算,分析地基实际的承载数值是否与标准值相符,在验收的同时还要保证验收过程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指派专人验收,并对地基的基本建造结构进行调整,当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时,要第一时间通知房屋建造部门进行规避,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消除风险。
3、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住宅小区房屋需要完成C1、C2、C3等楼层的建造,在特定建造楼层当中,首先,考虑针对剪力墙结构的建造,之后根据整体建造面积进行项目划分;其次,针对特定楼层的建造要严格按照标准数据进行。为完成地下车库的建造,整项工程的要点应是保证在施工时不对地下车库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地基基础施工提供相应的材料,最终形成相对稳固的基础施工工艺。
3.2灌注桩施工
所谓灌注桩施工,是通过在桩体内部灌入一定量混凝土以及钢筋笼的方式,提高被施工区域的整体承载力。按照目前项目建作标准和要求,对特定建造流程进行优化,如果建造时不能有效地使用相应的大型机械设备,势必会提高整体施工难度。为保证单个桩体承载力达到标准值,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灌注处理。
3.3施工准备
施工前由现场监考人员提前对现场的数据进行采集,了解施工区域的特定环境,进行孔桩定位时可以采取十字交叉法进行,既能保证位置准确,又能合理对周边环境进行适应。施工开挖阶段,根据场地平整度进行高度调整,按照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临时搭建防雨棚,使地基施工区域也能够快速完成排水沟渠的建造,并对其排水效果进行检查,换句话说,轴中心和轴线并不能超过50mm,钢圈保护层达到50mm,垂直度小于1%。
3.4施工方法
现场施工人员要遵循标准化施工流程,按照特定场地选择合适的工艺手法,完成桩体位置定位后,利用混凝土护壁方法对桩身进行保护,同时使用垂直运输架或相应照明设备,为工序施工提供帮助。
完成上述操作流程后,进行桩身挖土,对特定桩孔的大小进行测量,并获取桩孔内部垂直度等相关数据,在第一次建模和开发阶段,可以对其工序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循环往复完成整体作业流程过程中,桩体孔洞的深度、直径、持久力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数据采集,才能最终确保孔底不会出现积水问题。进行钢筋笼调换过程中,孔洞开挖的位置和大小直接决定钢筋笼的实际安装状态,通过对目前周边建造环境和钻孔位置的判定,在对孔洞进行使用过程中,根据提前安排的挖孔顺序合理挖孔,并用混凝土及时进行灌注。为了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因孔洞开挖过多而出现的塌方问题,要确保每个桩体之间保持5米距离以上,在施工期间可以每施工一米就对实际的孔洞距离进行测量,消除因孔洞偏斜而产生的质量问题,人工开挖孔洞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孔洞崩塌或滑落等问题,所以在开发阶段要同时做好支护工作,利用好的钢筋混凝土做成支护壁,将其制作成弧度,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3.5独立柱施工
针对裙楼的基础施工,要先考虑独立柱基础施工工艺,按照土方挖掘标准和测量手法,在施工前提前对该区域进行清理,并对底层进行浇筑。通过振捣方式使整体施工平面平整,同时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电厂可承受强度在10MPa以上。施工时要利用钢筋提供外部承载力,控制钢筋捆扎距离,并按照划线点完成捆扎和摆放。
捆扎钢筋时可以在交叉点进行连续捆扎,但交点结合率不应超过50%,成功捆扎以后保证基础底板钢筋弯钩朝上,并同时进行数据记录。捆扎完成以后进行模板安装,施工时可以选择横纵交替方式进行施工,完成施工后由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利用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保证其承载力。根据独立柱施工标准和要求,在现有混凝土施工阶段,可以采取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有效控制斜面角度,从一端开始到另一端逐步推进建造,将坡度控制在1.6°,厚度控制为30~50cm,之后通过振捣方式找平。由于特定剖面会产生移动效果,所以振捣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可以通过初次凝结后二次振捣方法达到工艺标准,混凝土凝固12小时后通过洒水方式养护,从而有效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
4、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阶段要不断加强并完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整体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按照目前房屋建筑项目的标准和要求,采取专业化施工工艺,不断对现场施工进行调整,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是提高并保证施工项目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也是促使目前建筑领域拥有长久发展空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晚祥.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砖瓦世界,2019(18):29.
[2]张来斌.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农家参谋,2020(4):193.
[3]郭耀飞.试论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魅力中国,2019(31):349-350.
[4]刘宝军.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消费导刊,2018(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