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云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随着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标准建立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直接影响,各个地区之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符合当前自身要求的装配式建筑评价工作方法。本文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内容,对我国的部分地区的装配式的建筑评价体系方式和具体的特点差异性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针对一个地区具体的单体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深化图纸进行反复的研究测算,判断出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其本身实现的难度相对较大。同时针对当前国家装配式的建筑评价标准的实际特典内容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实际特点,全面分析了现阶段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五点问题内容,以求能够提升建筑评价管理质量,提升建筑管理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AHP
随着近年来多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提升,装配式建筑本身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相比,其本身的优势特点愈加明显。国家本身也逐渐的开始大力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同时也相继提出了一些能够支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条款与文件内容,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完整性,鼓励多方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创新力度,以求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基础下,让整个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新兴的建筑中超过30%的占比率。为了全面规划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评估体系结构,国家在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的前提下,制定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并且提出,装配式建筑本身的装配率在实际的建设推广中不应当低于50%的指标管理要求。国家装配式的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推行,在不同的区域内就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各个区域内的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开始制定符合区域要求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以用来指导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计算和评价,推动装配式建筑的高效发展。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结果对比分析
为了全面的分析出不同的个装配式建筑评价方式之间的差异性,我们就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建设施工成效和建筑施工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案的分析,结合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的综合标准和区域范围内不同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方式等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以求能够进一步探索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升建筑评价管理质量。
结合一定的参考文献数据分析,在实施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围墙部分的建造以及内隔之间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都会使用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手艺,按照国家的标准指标要求进行分析,其本身的装配化的水平不能直接达到要求的标准内容。通过结合现有的标准算法进行评估我们可以观察得出。建筑主体使用上海市的权重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分析时,其本身的装配率提升相对较高,计算的结果差异也相对较大。按照上海市的权重计算方式进行计算时,并没有最低的比例规范要求,相对于国家标准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和非承重外围护墙的计算方式,上海是本身的权重计算法本身间所有的内容全面整合优化,继而为建筑的主题内容的预测分析有了一定的优化,极大程度的提升了预制率质量,也全面减少和又花了计算的主要步骤内容。
若是使用广东省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分析,装配率大道理了43.46%的基础下,就说明细化整个立项内容和其他加分项内容对于最终计算整体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为此就要求,各级单位地区应当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制定对应的措施标准和计算方式,继而逐渐的应对和细化和分解当前不同价分加分项的内容。上海市的权重计算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全新的计算方式内容,与国家标准中的一些计算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尽可能的将不同的构件之间有效的实施了邠,在不同等预制构件的工艺水平和技术难度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应当根据当前部分地区的实际现状和生产建设的具体水平内容,尽可能的对预制构件在权重上进行一定的划分,这样才才能全面推动装配化工艺的高效发展。这种建筑的装配率本身源自于主体结构、围墙结构和内隔墙结构之中,在不全面考虑内装的基础上,装配率的实际水平尚且可以通过,因此在实施内部装饰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以政策鼓励的方式推定企业提升内装的装配水平和质量,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起装配化装修行业的标准工作体系,尽可能的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推广遇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国家的一些标准要求过高,不符合实际
国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其目的就是全面规范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内容,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观察得知,在国家标准的实际推广的过程中,很多评价指标对于我国当前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求相对较高。例如在推进国家标准的要求中,标准提出,参评的建筑主体必须全面满足当前的装修要求才能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评价综合管理,研究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装配式建筑建设单位本身由于成本难以保持与该指标相平等的状态。二全装修本身则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的产生,降低湿作业和现场用工。为此国家标准只能作为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参建单位技术有限
当前国内装配式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有了明显的提升,现阶段本身的工业化水平较高,其本身的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也相对较高,同时内装工业化集成技术的提出和减震隔震技术的使用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法国本身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现阶段已经能够达到80%以上的装配率水平,与之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现阶段仍旧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围合新,集成化水平也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2.3 装配式建筑人才缺乏
国内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人才需求数量相对较大,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本身仍旧受到传统建筑内部的影响,导致装配式建筑人才本身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现阶段只有少数的职业院校之中对装配式建筑的课程内容进行规范,其本身的教学体系内容也不甚健全,没有办法将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优势落实在教学任务之中,装配式建筑产业结构中的从业人员的实际能力有所差异,缺少系统全面的培训,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人才的输出能力不足。
2.4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缺失
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均衡性。装配式的建筑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之中。其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由于这种发展不均衡性的影响,导致政府全面落实政策推广难度增大。
2.5 装配式的建筑成本相对较高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施工成本与传统的建筑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其本身的成本支出就相对较高。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艺手段和运输成本之中。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的生产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机械化设备的支持和研究投入,这一部分的成本投入需要大量的产量分摊。装配式建筑本身的构建相较于传统建筑来说增加了运输的过程,因为施工现场与预制构件生产厂家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起重机的吊装和多方面的运输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支出。另外装配式的装修收到了当前使用规模的限制,建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总结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立,让所有的计算方式都能更加的清晰明确,有效的避免了评价结果出现的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只有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全面分析不同的个装配方式和计算方式产生的装配结果,正确认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梳理,实现各项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王俊,赵基达.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05):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