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40卷第6期   作者:温文卿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温文卿
        身份证号码:450721198511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以装配式建筑为首的新时代建筑工程,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时代新宠,强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效,成为行业从业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高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方案与实施策略,推动建筑领域的协调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项目管理;对策
        引言
        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全新的建造方式,在整个建设中,通常是以提前制作好的材料为主,在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利用,使制作好的材料可以实现有效连接。装配式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点,能够缩短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在整个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1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
        1.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充足
        通常情况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之前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布局。针对现有的施工方案展开深入分析,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合理采购,保证施工人员技术交底等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目前发现多数施工单位在对组织以及计划进行编制时,仍然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导致整个施工质量存在严重的隐患。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展开技术交底工作时,通常由于交底不到位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施工人员在整个施工中出现违规操作。
        1.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标准、图集及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仍不成熟,与装配式建筑相对应的技术创新、监管机制和管理模式等仍处于稚嫩阶段。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专业技术人匮乏,如设计人员、现场施工装配队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施工工艺随之改变。在其管理过程中每个专业、不同工种、不同阶段的生产和施工变得更加紧密。相较其他制造行业,建筑业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行业,而且碎片化程度对生产率和绩效的严重影响是其他部门无法比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各专业和各参与方之间紧密协作,专业人员可更好地整合这个碎片化的管理过程,优化管理。
        1.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工艺问题
        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往往因模板错误的拼接而产生错台、漏浆等问题。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对模板的安装位置及详细参数进行确定,按照有关标准确定螺栓松紧度。若无法有效固定模板螺栓,则会产生混凝土振捣密实度不符合要求的结果;在洒水养护混凝土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裂缝;若没有严格控制夹厚层厚度,则会增加坐浆层厚度,位置发生明显改变,或者坐浆层厚度较薄,则会导致结合面进入大量空气;在进行安装过程中,放线准确度不够,会造成标高出现偏差;在保护成品时未能及时将模板提前拆除等。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对策
        2.1工程管理思想观念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建筑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就要保证管理思想的及时更新,对先进思想观念进行合理引进和利用,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通过对先进管理思想的合理利用,能够实现现有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促进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上升。

相关施工单位要结合现实要求,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过去的经验相结合,对建筑工程管理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在实践中对该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这样不仅能实现现有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而且还能实现现有信息高速有效的传递。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管理人员调配数量的充足性,针对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落到实处,避免出现形式化等问题,以实现对各种风险问题的有效规定。
        2.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更有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必不可缺。融合BIM和VR技术有助于完善产业管理体系、较少成本,搞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壁垒,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的锻炼与培养。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升级,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高校的教学方法对专业人才的输送已不能满足建筑市场需求。在教育部和住建部的指引下,对高等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适应建筑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意在提高高校装配化施工方向的专业建设,并设计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源源不断地对装配相关人才的输送,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锻炼,专业的人才能很好第避免施工过程中碎片化的管理,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2.3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质量
        (1)在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为保证构件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构件应当是符合资质的工厂制造提供的。另外,在实际生产中,预制组件包含各个环节,因此专业人员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无任何问题才能投入使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维护,并对构件的质量进行全面测试。(2)吊装预制构件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首先,在吊装空调板和阳台板的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不同的吊装设备,并且各个吊点的强度必须相同,以实现稳定吊装。第二,在提升梁下的预制零件中的孔必须与机械设备对齐。在起吊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要与墙板发生碰撞。另外,扶手板吊装时应加大力度进行检查,以免产生吊向一侧倾斜的现象。(3)在存放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高度,以免影响地层构件的质量,同时必须在零件的连接处放置柔软的橡胶垫。
        2.4强化施工现场的协同管理效应
        协同管理效应的发展和建立,是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协同管理效应是确保装配式工程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要求、施工步骤、施工节点进行相应的施工内容,满足科学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同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应用过程中,协同管理效应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内容,可以实现极为高效的施工作业效应,无论是施工周期还是施工流程,借助高效的施工协同管理效应,可以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施工作业内容,保障工程装配式构件的有序安装,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工程的深度管理。协同管理效应的有效构建,是当前现代化施工企业的最为高效的施工模式,也是众多企业纷纷效仿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实际情况,协同管理效应的建立,需要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关注,同时结合工程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的应用和布置,保障各个分部工程的有效衔接,保障各工种工人的有序施工,共同为施工项目的健康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结语
        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特点,会受到所有参与部门的影响。基于此,对施工前期准备以及管理理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现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样不仅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而且还能为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敏.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工程与建设,2020(2):352-353.
        [2]陈军.探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20(6):59-61.
        [3]袁斐.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6):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