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洋
14070219870724****
摘要:混凝土是指将水、砂砾、石子等通过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掺杂多种矿物的建筑材料。传统的混凝土主要有两种形态和阶段的划分:硬化凝结前被称为新拌混凝土,硬化凝结后则被称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的性质和各种材料的比例影响,同时也与施工的工艺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种材料应用的性质和质量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从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出发,分析混凝土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并针对其中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和通病提出解决措施,已帮助未来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通病 分析与防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各种交通工程、道路施工、建筑工程等产业飞速发展,由此带来的混凝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由于其自身原料丰富、成本低廉、可塑性高、持久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种建筑行业的青睐。随着混凝土的应用和质量的提升,一些关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及其在建筑运用中的通病防治也逐渐受到重视,对混凝土应用中的弊端进行分析与解决,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利用率,帮助企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体现的优势
(一)原材料资源丰富,配置较高
混凝土的合成大多包含砂土、石子、水泥以及水质粘合剂等,这些原材料都具有成本低廉,取材广泛、运输便捷等优质特点,这就总体减少了混凝土配置的成本费用,降低了企业进行工程建设的前期投入成本,能够为企业带带来相对多的经济利润。因此,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为运材料资源丰富,且配置较高。
(二)使用便捷,降低建筑工程的运输成本
混凝土由于其配置简单的特点,逐渐发展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商业形式”。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混凝土,既减少了机器混合混凝土的工序,缩减了劳动力,也降低了运输成本,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缓解了劳动力压力和环境压力,是建筑工程企业的优质选择。可见,混凝土还具有使用便捷,降低运输成本的优势。
(三)可塑性较高,能产生明显的抗压效果
由上文可以知道,混凝土分为两种形态,在硬化凝结前被称为新拌混凝土,硬化凝结后可以称作混凝土。无论哪种形式和阶段,混凝土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抗压性,由于其本身的密度和承重能力较大,相应的能够承担相对重型的建筑工程,如房建工程和交通道路施工等。混凝土的高可塑性和抗压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利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效果。
(四)持久性强,施工保持时间周期长
由于混凝土是在化学作用下形成混合型建筑材料,因此其在完全凝结后具有极强的耐久性。主要体现在能够抗渗透、抗冻、抗腐蚀等方面,能够很好的帮助建筑工程提高质量周期,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尤其在恶劣环境下,混凝土的运用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更好的进行,并保证其施工质量。
二、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体现出的通病
(一)技术投入不够,生产的升本大大提高
虽然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针对一些建筑施工过程,还不能够很好地将技术与生产有效结合起来,技术的落后导致施工质量往往难以过关,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也难以适应当前的生产需要。
(二)建筑工程本身的弊端导致混凝土的运用不能因时而异
此外,由于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环境和运作范围不同,对于建筑材料的选用和生产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因为盲目的追求工期和施工范围而忽略对建筑材料的筛选,常常出现“豆腐渣工程”现象,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效益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建筑材料的滥用和误用也会导致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能大打折扣,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也会对整体的施工质量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施工后期的养护手段不及时,混凝土的质量保证难以跟进
在建筑施工工程结束后期,由于相关企业对建筑的质量检测和后续维修并不及时,常出现建筑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前期的劣质工程对后期的工程建设和整个工期也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整个工程达不到标准,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针对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通病分析防治措施
(一)提高技术融合力度,提升混凝土质量
要想切实的改变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弊病,最重要的就是在混凝土的生产与运用中,企业要学会将高新技术与混凝土的生产实现更高效的融合利用,比如通过科学合理的化学手段不断完善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调配比例,在有效减少原材料的浪费的同时帮助企业在生产混凝土时对质量实现合理控制,减少因为混凝土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进行利用
同时,针对后期维修不及时等情况,企业还行加强对专业质检和维修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团队中的集体责任意识,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生产的前后进行专门的人员派遣并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后期组建专家小组对工程进行维护,将每一个工期都统筹起来考虑,达到对施工工程的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
(三)严格规范施工流程,及时跟进后期检测
施工流程的规范能够对施工材料的才买、人员分配、资金投入等进行妥善管理,并认真将各个流程进行配合调度,不但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行为,还能够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能针对不同工序上的不同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和规范操作,不但能够提升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对后期的质量维修进行有效的跟进和养护,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还能够加强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在当今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加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能够不断地促进关于混凝土材料的深度研发和有效生产,对混凝土在建筑施工出现的通病和弊端进行有效分析,才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解决,为未来混凝土的利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可能性。总之,随着各种建筑工程的深度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混凝土未来的市场尚有利可图。如何通过更加贴合实际的措施,对混凝土市场进行统筹协调和创造性发展,是我们必须进行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未来,混凝土的利用也会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家衡.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通病分析与防治[J].散装水泥,2021(01):97-99.
[2]曾强.浅谈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J].江西建材,2018(01):249-250.
[3]邱炳学.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J].价值工程,2012,31(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