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福艺
身份证号:45012119821024****
摘要:现阶段,我国房地产领域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促进建筑工程“产业化”格局逐步健全搭建。而因传统“粗放式”混凝土现浇工艺已无法契合当前工程建筑领域的创新发展,加之“装配式”建筑具备的节能、节水、节材等工艺优势,能够明显加强施工建设实效性,降低建材、能源的使用率。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埋管道施工质量等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都影响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科学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成产、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初期,在建设的过程中过多的追求工期和成本,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对此,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更新装配式技术,逐一攻克工程施工考验、难题。强调工程建设中的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可在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的顺利竣工。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模数制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预制厂的工业化生产,运输至现场装配式的施工,在建造的过程运用信息管理技术,体现了建筑工业化。(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4)运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增加参与单位的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管线布置不合理等建造问题的出现,实现了科学建造的目标[1]。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重点
2.1灌浆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应根据已签订的工程建设合同要求、约定对“灌浆料”开展配比、搅匀工作。秉持“少量多次”的拌和作业根本原则,在容器内增添适量的水,精准把控约3min的搅拌时间。随后再次加入标准比例的水,在保障灌浆料充分均匀拌合后,需施以静置,待其排气后才可继续执行灌浆任务;其次,在灌浆环节中,施工单位应对具体“灌浆量”科学掌控,预防“外溢”等不良问题出现,确保灌浆基本紧密性。在检验灌浆量是否正确时,可将其比较施工前设定的预期标准,当标准数额被真实用量明显超出时,则可代表灌浆充实性较为优质;最后,在操作灌浆技术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注重提前预留灌浆料的部分试料,留存余下灌浆接头,并对这类“试块”落实养护与质量检验工作,确定灌浆技术操作质量。
2.2PC板安装
首先,PC板在运往施工现场前,应依托工区现况、建设标准对其实施固定工作,继而才可将其运输致作业区指定位置;其次,在PC板安装环节,需将其暂放于堆放架中,吊装任务可采用建筑结构顶层的预留吊环辅助完成。此外,为保障后期安装环节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将PC板紧密贴合于预制墙板,以此达到整体拼接的施工目标;最后,拼接技术操作完毕后,需对PC板安装位置实行检查、校准工作。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设定为作业落脚点,确保浇筑具体高度、厚度与施工标准要求的契合性[2]。
2.3墙体混凝土浇筑
在该工作正式开展前期,施工单位需在建筑物结构底部预先将水泥砂浆适量浇筑,而后才可推进后期混凝土相关的浇筑工作。并重点关注浇筑间隔时间,将其准确控制在混凝土首次初凝时间内,在混凝土材料振捣用时合理把控的前提下注重维持其均匀状态。
当其表层发生“浮浆”问题时,应暂停振动。同时,对混凝土执行振捣任务时应着重观察附近工区环境,规避与钢筋、预埋件等构件的接触碰撞。在浇筑环节完工后,施工单位还需对混凝土、钢筋等浇筑所用建材的表层实施处理工作。
2.4构件的运输与堆放
预制构件在厂家生产制造后,由生产厂家直接运输到现场,在这一过程中对构件的运输与堆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需要针对构件的特点规划运输的线路,明确存放场地的要求,并做好一系列保护措施。寻找专业安全的大型运输车辆运送构件,在施工现场选择合适的场地以及堆放方式,并做好不同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底层和层间需要设置垫块,确保上下对齐平整,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的具体标准[3]。
3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策略
3.1做好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
构件的质量决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在前期阶段需要做好对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选择生产厂家时需要严格审查他们的生产资质,并对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构件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根据构件的特点制定运输和堆放计划,在正式施工前再次进行构件的抽样检查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到工程施工中,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3.2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施工图审核。在组织各方进行工程施工图审阅工作中,需侧重捕捉其中关键性施工质量因素,并对其科学定制出质量管控策略;二是强化施工技术工艺管理。为施工人员施以硬性要求,保证其设计、生产、加工出的预制构件可与工程施工图纸、设想高度契合。强调构建精度、质地、规格等标准,使其在实际施工安装中与作业区实况的匹配程度,杜绝尺寸、等级不符等不良问题涌现;三是严格监测关键工序。应加设专职岗位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施工工序实行重点检验、管控,提高建筑物在施工中的基础性结构安全、稳定;四是建立巡检管理机制。增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程的监督力度,将“三检制”落地[4]。
3.3组织措施
a.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个人员按照分工要求各司其职,保证各个施工环节顺利实施。b.对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学习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知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运用质量控制措施。c.定期召开质量生产工作会议,让各个施工负责人分享施工心得,分析取得的工作和不足,促进学习,以便指导后续工作。d.在各项工作开工前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并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5]。
结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市场经济年度增收稳定的积极性带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了跨越式长足进步,发展要点呈现出日益商业、绿色、技术、市场化的显著特征。而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合要素高度契合我国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使得其被工程建筑设定为行业发展“排头兵”,并得到了资源、政策、技术等核心必需条件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华庆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0-31.
[2]刘晨曦.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0):49-50.
[3]董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5):40-41.
[4]杜易.对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2):17-18.
[5]许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探讨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19,1(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