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念与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下第6期   作者:杨銮
[导读]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杨銮
        身份证号:45222819870628****
        摘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呈现理论体系多学科化、工作模式多元化、技术方法融合化、实践探索多样化的特征,工作总体成效显著与任务艰巨并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当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作为一个新术语,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念;模式探讨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人地矛盾日趋紧张并持续存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愈加突出,生态系统诸多服务功能退化、非线性变化风险不断增加,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危机叠加并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成为必然选择。为加快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态、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草等部门的生态修复内设机构相继成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就要全面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和法制等多方面建设,以宏观的视角来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在含义,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提供理论参考。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含义
        1.1生态修复的含义
        国内外学术领域对于生态修复的界定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即协助已退化、损害或彻底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改善的过程。我国学术界将生态修复也称为生态恢复、生态重建或生态恢复重建等,把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总结起来,生态修复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把人的主动治理与自然能动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从而实现使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生态修复比生态保护更具积极含义,又比生态重建更具广泛的适用性,也可用于人工生态系统[1]。
        1.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含义
        国土空间不仅具有政治含义,也包括各类国土要素的聚集和空间尺度上综合地理单元的特性功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人类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因而把生态修复单独提出来,把国土综合整治具化表述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空间尺度上更为宏观,修复对象为不同空间范围内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从而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通过调整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重构或优化生态功能,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演化和发展,借助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干预,通过科学系统的生态工程修复技术手段,使生态系统逐步向和谐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新挑战
        2.1缺乏生态修复落实落细规则
        生态修复涉及的行业层面宽、领域广、部门多,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交通、城建、财政等多个部门。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立足各自职责,分别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全国性的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但缺乏省、市、县生态保护规则和细则,缺乏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施工的指南。已有的相关生态修复项目大多数是以单个项目为主,项目实施的流程及标准也不统一,导致多部门管理出现修复项目碎片化,难以达到整体综合治理的效果。如农业部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利部门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部门开展土地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各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各司其职,未有效从全局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推进[2]。
        2.2历史欠账较多
        大量优质土地资源被破坏后,生产建设单位已经注销或者不存在,缺乏法定责任主体落实修复任务,成为无主的废弃土地,给当地带来巨大生态包袱。一方面,农业土地资源供给紧张,驱动存量农业资源密集高强度利用,缺乏休耕轮耕修复;另一方面,大量具备耕作适宜性的废弃土地长期闲置,缺乏修复治理。。
        2.3生态修复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现有的生态修复科技在创新能力、政策立法措施、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战略总体需要,这与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生态修复技术的水平有待加强,特别是工程技术水平与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不相适应,出现了水源污染、土壤退化,耕地地力下降、撂荒弃耕等生态环境的问题,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综合开发能力不足,工程技术现代化程度不高。涉及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材料、先进检测监测装备等都亟待创新和研发,大量使用硬化材料,隔离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降低[3]。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3.1生态调查与评估技术
        目前,国内外主要调查技术主要围绕水、土、气、生等单要素开发,评估技术主要关注环境现状、生态安全、风险、服务功能、环境承载力、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等方面,缺乏适用于多尺度的调查评价标准。


        3.2生态规划设计与布局技术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层面,现有技术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区域规划层面主要关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网络规划设计与增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等,城市地区主要聚焦城市更新和绿色技术设施网络构建与增效,乡村地区则关注景观风貌规划设计技术,重点生态功能区关注生态保护区构建等。当前,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念,仍缺乏陆域海域统筹、地上地下兼顾、时间空间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研究[4]。
        4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建议
        4.1加快建立3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
        加快建立省、市、县3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编制工作。一是制定和完善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任务,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自然恢复为主,避免过度人工干预,结合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提升生态功能,优化生态系统品质。二是加快建立3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制定生态修复工作的标准及实施细则。例如开展各类生态修复工程前,要分析生态、农业、城镇3类空间生态修复的需求,积极布局点、线、面相结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三是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利用最新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建立生态系统工作底图,同步整合生态系统的土地、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社会、经济等一系列调查监测数据资料,使生态系统的现状范围可查、实施区域可看、管理流程可溯、实施效果可评[5]。
        4.2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夯实规划基础。一方面,要统一规划基础数据。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当前,恰逢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压茬推进,为统一规划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要以国土三调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等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成果,共用国土空间规划的用地分类标准和“一张底图”,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基础数据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生态修复规划是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目标的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安全格局、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人文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规划方案[6]。因此,在编制规划之前,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安全格局、自然资源禀赋、生物多样性情况、生态敏感程度、“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经济社会状况等,开展生态重要区域生态状况评价,了解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分析各类生态系统修复需求,为规划编制奠定坚实基础。明晰思路理念。一是坚持正确的规划理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生态系统问题情况,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生态修复,恢复绿水青山,促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方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圈定建设用地规模,最大程度减少各项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占用和干扰;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是明晰规划编制思路。规划编制在深入分析地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施导向,落实“开门编规划”原则,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研判生态保护修复的问题及原因、明确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设置重大工程、提出保障措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以及优质生态产品提供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7]。
        4.3加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资本投入
        引导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促进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合力。一是不断健全PPP等经济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形式参与,通过释放政策红利、设立专项资金、股权出让、委托运营、重组改制、建立修复基金和绿色债券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社会资本、个人等多个市场体参与进来,坚持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运行。二是在社会资本在参与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生态补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适时灵活调整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充分提高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创新适用于生态补偿的投融资产品。三是不断完善生态系统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法律咨询、价值评估、金融保险等产权市场媒介的功能,将生态修复项目与市场经营、政府补贴等制度政策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生态修复系统的产业链[8]。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国土空间全要素综合整治,及时修复损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韩宝富.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考[J].现代矿业,2019,35(12):259-261.
        [2]马艳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思辨与理论认知[J].农场经济管理,2019(12):46-47.
        [3]李少帅,高世昌,李红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平台的实现路径[J].中国土地,2019(12):38-40.
        [4]杨站君.关于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思考[J].青海国土经略,2019(04):18-22.
        [5]任小兰.浅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技术创新[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31.
        [6]杨辉.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2019(08):36-37.
        [7]王雁林,任超,李朋伟,陈沛,刘强,张辉,杨迁.关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若干问题与对策探讨[J].陕西地质,2019,37(01):86-89.
        [8]刘贵利,郭健,江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0):3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