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章俊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章俊
        宁波市鄞州区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保障中心,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不断增加,常规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客运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量大、准时准点、快捷舒适、安全环保等突出特征,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决定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水平,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情况。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发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更加优化,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客运量随之稳定提升,这些都表明在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新的一轮国家发展政策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市轨道;城市发展;互动作用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机遇
        1.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将建设形成以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为骨干,有效衔接市内市外的都市圈。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格局和政策导向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积极的发展机遇。
        1.2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的扩张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为发展目标,我国城市呈现多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口总数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据前瞻分析预测,到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95000万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将继续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我国民用汽车拥有数量逐年增长,据统计,民用汽车拥有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16%,意味着我国城市道路拥堵现象依然严峻。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低能耗、快速及适应中长运距等优势,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3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据估算,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约为6571亿元,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6430.3亿元,2021年仍然有大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相继开通及预计开工,据官方数据:有13个城市、22条线路预计开工,预计新开工总里程超过516公里,意味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在建、规划线路规模继续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稳步拓展。
        1.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多个城市实现网络化运营阶段。随着运营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企业能够根据客流分布和乘客乘车需求及时调整完善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设置合理的线路高峰小时最小发车间隔,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营服务质量。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结构多元化发展,促进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进而不断满足城市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我国良好的发展环境、稳步增长的客运需求、日渐成熟的运维技术等,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发展条件。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压力。
        2.1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建设规模大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车站、线路、车辆、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建设,建设规模大、周期长,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技术要求高,总体建设强度较大。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采用贷款+政府投资的融资方式。运营初期的收入难以平衡建设阶段的贷款还本付息以及运营阶段的各项支出,很多程度需要依靠政府的各项补贴,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增大了生产经营的风险,进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以前期客流量预测和城市建设规划为规划与建设依据。由于预测模型与影响因素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现实客流需求与预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规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会随之变化,或者已建轨道项目无法有效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实际需求有所偏差,或由于换乘线路运能不匹配,或由于车站通过能力不足,又或者由于车站服务设备不合理等现象,从而限制高峰时间线网运营能力,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2.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成效不够显著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多数都在发展“地铁+物业”的模式。由于城市轨道不同运营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利益分配、联合开发规章制度;缺乏满足多元化投融资的合理可行的管理体制与票价制度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协调建设与运营、规划与运营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影响“地铁+物业”运营模式的发展成效。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出行需求数据和出行选择特征数据的收集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居民出行数据资源库,挖掘城市出行模式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城市轨道出行方式选择的特征参数,通过科学合适的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客流量的预测精度。根据数据资源库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构建适合城市需求的多层次、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构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其与城市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率。
        3.2以安全为导向,推动运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便捷、高效和舒适的优质服务为根本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智能化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能力和服务效率。
        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提升组织结构的统筹管理能力;继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相关标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比如车站运营管理方面,制定车站张贴物标准规范,实现张贴物在设计风格、材质规格、张贴标准等方面的统一规范。
        推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法律法规和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出台,实现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行业标准与法律依据开展运营作业安全评价与业绩考核,提高运营服务标准。
        建立具有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功能的指挥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日常运营中,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对线网中各线路运营进行日常监视和协调,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处理流程,指挥调度和控制涉及线网运营中的跨线工用设备,及时预防或者减轻紧急事件带来的损失。
        3.3以效益为导向,创新轨道交通运营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运营企业良好的经营模式。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创新优化“轨道交通+物业”模式,积极探寻多个运营主体之间协调合作模式。
        深化“站城一体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车站的人流聚集带来的辐射作用,开发车站商业价值,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相互带动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彭锟,龙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19,17(34):63-64.
        [2]李晟铭.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0):235-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