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张冠夫
[导读] 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传统粗放扩张式城市开发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
        张冠夫
        海南华筑国际工程设计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 海南海口570000
        摘要:回顾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传统粗放扩张式城市开发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给城市发展造成阻碍。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向生态城市方向转型的必要性及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基础上,探索未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建筑学;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观念和政策上都按照资源短缺的硬性要求来约束。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将持续性发展作为基础原则,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以及安全建设为主,实行循环经济以及清洁生产,切实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红利,控制增量。合理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
1城市规划区和绿色空间
        城市规划区指在城市市区、行政区域及近郊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相关区域,一般由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具体范围。划定城市规划区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城市规划区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建成区,对该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时,应做好城市相关设施新建与改建的合理安排,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再开发;第二,中心区远期发展用地,包含了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机场及控制区、水源其防护区、风景名胜等,用地管理是依照城市总体规划需求,实现对土地和设施的有序开发和建设;第三,城市郊区,城市郊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应做好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相关建设的规划,对用地范围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在郊区进行重大永久性设施的建设,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意。绿色空间是构成现代城市的基础要素,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在构筑绿色城市及花园城市、实现城市课程秀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城市绿色空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城市开放空间,重点体现在“开放”上,如广场、公园等,可帮助人们缓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带来的压抑感;其次,城市开放绿色空间,在原本“开放”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建设,应对、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通过在开放空间中设置绿色植被的方式,实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城市绿色空间,与建筑形成的灰色空间相呼应,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仅指开放性的公园、广场,还包括了一些私人场所。
2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技术文件与公告政策不相符
        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无法将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作为背景,不能有效落实好国家政策布局,这些都会导致城市规划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俩看,城市规划内容主要由空间研究和规划技术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内容对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从实际发展角度来看,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存在规划目标与空间布局和国家政策不相符、不匹配等问题,由此导致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能保持一致性,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2调查深度和精确度不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提出按照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12个一级类和57个二级类的用地分类进行调查。

同时,还提出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要结合权属、空间分布等情况,将一级类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以及二级类的街巷、空闲地,分别归并为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和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统称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这种做法虽能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需要,但难以反映城乡建设用地内部情况。其次,城市总体规划数字化现状调查根据总体规划编制需要确定,与其他调查不同,城市总体规划数字化现状调查缺乏相应的调查技术规定,由于缺乏校验机制、认定机制和动态维护机制,数字化现状调查存在法定性不足、连续性不足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由于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土地调查也存在对误差把控不足的现象。现状调查成果的真实性、统一性是保证规划科学性的基础,调查数据彼此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矛盾,不利于统一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会引发开发管理混乱、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用地被蚕食、环境保护失控和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1]。
3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策略
        3.1城市规划要实施技术体系的重构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的重构,是指将传统城市规划切分为行政和技术两个相互依存的板块,实现规划行政与专业技术的相对分离,并在此前提下完善对技术板块运作的管理(图3)。技术板块是城市规划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口,不断进步的技术是城市规划最活跃的尖端和前沿。城市规划的技术设计要综合考虑公共政策、市场调节、市民需要、物质环境、工程条件等因素,做好城市的功能组织、空间构建和要素安排,保障人们在城市中生产、生活、安全的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效率和成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职能和专业技术高度融合,边界不清,致使规划行政管理中广泛存在技术超载的问题,进而导致技术行为干扰规划行政决策和公共参与,影响了规划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力[2]。
        3.2促进区域合作与城乡协调
        1)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不应仅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区域角度把控,将相邻区域城市看做整体,在资源、技术上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完整的区域生态网络。2)针对当前城乡差异大的现状,探索正确的乡村发展道路,尤为重要的是要防止步入“A模式”(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后尘,杜绝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现代化”误区和以大城市模式为蓝本的村镇建设方式的蔓延。在未来可发展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小城镇,以小城镇为纽带,促进城乡在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协调,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3)彻底改变“重新城轻旧城”的认知,新建生态城和已有城镇向生态城镇转型这2种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相悖,只有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作为生态城市发展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全域生态发展[3]。
        3.3城市总体规划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为了确保设计理念的合理性,需要对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干预,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和谐统一。只有不断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化与城市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确保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法律规划和空间规划的要求效果。例如,在对城市土地资源设计与规划时,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土地所有权的规章制度,在对城市土地规划时需要重点关注具体的城市项目发展是否合理。因此,在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空间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有效整合[4]。
结束语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设计,全面整合城市资源,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学专业正在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并将逐渐主导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用全面综合的学科知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为地下空间设计提供更多新的设计思路[5]。
参考文献:
[1]尹向东,邓木林,刘国威.国土空间规划现状调查体系思考[J].规划师,2021,37(02):41-44+49.
[2]柏桐.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3-4.
[3]杨昊.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景观形态模式探索建议[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8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