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何悦 马志强 孙逸豪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和人均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何悦 马志强 孙逸豪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和人均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道路拥堵日趋严重,市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客运量大、运输效率高、能耗低、相对污染小、运输成本低、人均道路面积小等特点,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指出:“要加快城市交通低碳发展,加快运量大、速度快、能效高、排放低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建设,使之逐步成为超大、特大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骨干客运方式”。可以预见,城轨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城轨客运量在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新形势;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思考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其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总的来说,存在着以下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1.1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结构来看,我国城市轨道建设发展极不平衡。上海和北京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最长的两个城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最大,占全国通车总里程的40%,北上广深地铁里程占全国通车总里程的60%。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将加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列,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区域布局将带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看,目前我国50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745个城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120个城市GDP超过1000亿元,越来越多的城市具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条件。从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1.2高速增长势头将持续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迎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黄金发展期,根据轨道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增长势头将持续至少10年,总建设规模将继续扩大,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1.3发展方式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一线城市为标志。二线城市由于财力有限,面临投融资难题,发展速度低于一线城市,不过,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都会有所改变,地铁、城市轻轨等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已进入并行、多元化发展时期,然而,一些城市把地铁建设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以“多、快、大”模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形式选择上不够认真,对多系统运营的复杂性和运营成本考虑不够,过分强调“新、先、全”。一是追求系统配置的新颖性,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地铁和轻轨的配套生产。由于规划过于超前,规模过于集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路网衔接、功能要求等运营要求的研究和论证不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源,导致部分线路投入运营后,地方政府未能为公众出行提供便利,未能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
        1.4 网络化运营时代到来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已初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线城市的路网已初具规模,其他城市也制定了自己的网络发展规划,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时代的到来,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化运营带来的客流强度大、枢纽负荷大、运营组织复杂等问题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课题。
        1.5人才短缺将长期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发展,未来几年行业将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更高的安全标准也对人才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时间要求。线路投入运营后,需要更多的运营管理人才,而能满足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专业人才培养也缺乏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分布不均衡,老龄化严重。中东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明显好于西部地区。
        1.6轨道交通标准体系亟待升级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布局的快速变化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客流需求和预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客流预测与后期运营安全密切相关,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客流动态评价,不断完善模型参数,充分论证和认真分析。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轨道交通设备标准体系,但标准的适用性、匹配性和及时性仍有待提高,尚未得到国际上的充分认可。虽然我国开发建设规模较大,但在技术创新、产品和体系认证、标准化、国际化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质量和升级换代。
        2.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我们可以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促进发展。
        2.1创新与发展
        创新意味着发展,创新意味着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的动力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
        回顾长沙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长沙磁悬浮快线是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我国首列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的地铁列车已投入运营,长沙地铁App上线投入运营,手机扫码通关,全面融入公众生活等。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长沙城市轨道交通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迈出更大的一步。如:在行车模式、建设模式、智能地铁创新发展等领域的进一步探索。7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中明确采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6号线采用PPP(a+B套餐)模式,成功引入社会资本。长沙穗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佳都鑫泰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在8号线等新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加大智能地铁和地铁云的研究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
        2.2协调发展
        一是要加快线网建设速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建设规划的研究。长沙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时间已过大半,2020年10月16日启动1号线北延工程建设后,按长度算开工率仅达到48.34%,长沙地铁运营线路7条共161公里(含磁浮)。在建线路只有6号线和长株潭西环线一期、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6号线东延线、磁浮东延线,共5条线约83.88公里(尚有7号线、4号线北延、2号线西延二期、5号线南延、5号线北延没有开工建设),对标中部省会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据国内研究成果,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城市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64倍,综合贡献率则更高。如能进一步加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速度,长沙市轨道交通的产业引领动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是增加物业管理、经营开发收入,优化收入结构。目前,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四部分:营业票及客票补贴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广通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开放资源+停车+租赁费等)。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20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89.86亿元,年均收入18.99亿元。其中,地铁票房收入49.97亿元,占26.32%,土地出让收入130.22亿元,占比68.59%。从收入比重来看,经营性票房和土地收入仍占多数,TOD项目见效缓慢,物业、经营、开发收入不足,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3.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要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和质量责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的工期和造价。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质量负责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3.1完善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制
        规范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工作职责,要求施工各方在履行职责前,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长沙将从工作阶段、工作项目、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依据和成果六个方面,涵盖建设单位在土建、机电、装饰装修、设备、设备施工、系统调试等各个阶段的管理职责,综合监理和第三方检测,设立风险基金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3.2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
        北京、南昌、郑州、青岛等地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加强材料设备的进货检验、复检和监督检查,组织第三方检验单位对工程各阶段的原材料、设备和施工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监测,规范质量通病的调查、处理和验收程序,严格控制质量验收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施工过程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现场监督,严格工序质量验收。完善标准化手册,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开工条件验收、首件验收检验批、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项目和竣工验收,突出了钢筋加工焊接、地下连续墙接缝、车站主体结构防水等质量控制难点。
        3.3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
        各地建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北京编制了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钢筋标准化实施方案、防水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以及首件验收管理办法等;太原制订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旁站监理管理暂行办法、轨道交通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加强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质量验收管理办法、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及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手册;青岛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控制要点、检查标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10余部地方质量管理标准和导则。全面推进“质量管理行为标准化、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化、档案资料管理标准化、监督管理标准化”建设。
        3.4绿色发展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长沙轨道公司认真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好渣土处置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渣土分类减量全处置,强化盾构土处置;配合相关部门持续优化各种交通方式与地铁融合换乘,开通近20条“地铁+公交”接驳线路,在地铁沿线符合条件的车站增设公共停车场和共享单车停车场,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绿色出行。
        一是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量。现在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约34%,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20年12月31日,长沙地铁累计安全运营2408天,2020年运送客流3.8亿乘次,日均客流121万乘次,日均客流强度每公里0.87万乘次;2020年12月31日,地铁线网客流达265.6937万乘次,创历史新高;但整体分析可看出平、低峰期客流较少。二是需进一步提升土地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
        3.5开放型融合发展
        只有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积极融入市场经济,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前期,长沙轨道交通在开放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积极融入轨道交通产业链,助力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公司在产业链下游运维中的实践和服务优势,为轨道交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试验、验证和试验提供开放平台。如中车株洲机车有限公司商用中速磁浮列车在长沙磁浮列车上试验,中车株洲机车有限公司地铁列车制动系统试验,中车时代的电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和列车自动控制信号系统(CBTC)在长沙轨道交通中首次应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中南传媒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管理地铁站媒体资源,与长沙广电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地铁电视媒体资源,分别实现总收入2.84亿元和1100万元,与长房集团合资开发阿米陵上盖物业、牛头村项目,与万科集团合作以股权交易方式开发黄兴车行上盖物业项目,增加土地经营开发收入,累计开发地下空间31万平方米,地铁洞口(联络通道)25个,营业收入14.35亿元。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公司需要进一步开放和整合发展。比如:物业公司信用等级不高,涉及的业务类型狭窄(未进入商业物业),公司拥有的优质地铁物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加快探索地铁正线特许经营、全资子公司混业改革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另一方面,长沙轨道交通相应的资金、人才、风控、保障等储备不足,我们要着眼长远发展,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努力在更广领域取得更加务实的成果。
        3.6监管模式创新
        3.6.1监督检查模式创新
        继续实施“双随机、开放”的检查模式,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监理队伍建设,监理机构履行监理职能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加强工程设计安全监理,加强结构计算复核,提高设计结构整体安全水平。防疫期内,为了支持本地恢复和恢复生产,许多地区采取了“互联网+管制”模式,并敦促企业在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实施各种质量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有效遏制质量安全事故。
        3.6.2 鼓励政府购买服务
        全面落实《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探索工程监理企业参与监管的模式,健全省、市、县监管体系。目前,各地监督机构普遍面临着专业欠缺、人才短缺、经验不足的问题,不少城市委托第三方协助开展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承担安全风险咨询、安全质量巡视、第三方质量检测、第三方测量等工作,有效弥补了自身专业力量的不足,成为监督检查的重要辅助力量。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监督机构普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困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技术支持作用,使之成为重要的辅助力量。杭州市出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安全风险管理第三方机构技术服务实施指导意见,由市建委委托第三方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对重大安全风险实施全覆盖巡查并评估。大连市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材料、主体结构及难度较大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组建高水平、多领域专家库,为质量监督人员开展日常质量监督、专项检查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6.3 推进信息化监管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共享交换数据标准(试行)》。《数据标准(试行)》围绕信息共享交换,对未来行业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推进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规范数据标准;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质量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监管效率;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按照建设全面、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要求,不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向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不断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加大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加快培育工业生产基地,推进施工队伍专业化、质量管理规范化、资源高效配置,稳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打造优质工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荣.轨道交通与大城市形态互动演化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第一期(总第28期),2021年1月1日.
[3]罗静峰.关于新形势下勘察设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18,35(1):106-110.
[4]周晓勤.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周晓勤在201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城市轨道交通,2019(08):14-23.
[5]余卫平.轨道交通及其外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6]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21(01):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