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推广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6期(下)   作者:付金新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付金新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的攀升下,建筑领域对于高效率的施工技术需求强烈。为此,高效施工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始终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装配式住宅;混凝土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展加快,建筑行业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为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需求,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正是为顺应行业的变迁与发展产生的一种现代化施工技术。
1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背景及现状
        近些年随着建筑领域装配工艺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政府逐步开始重视装配建筑的发展,相关企业也在迅速做出方向调整,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2.7%快速提升至2018年9%。
        湖南省作为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制度建设较完善、生产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之一,全省国家级示范基地总数达到6家,建成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5个,年产能达2159万平方米,长沙市已被住建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湖南省创建5个以上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长株潭地区达到50%以上。
        2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前景及积极性作用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建筑现代化推进已经较为成熟,建筑业相对成熟、完善,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均已开发出各类装配式建筑专用体系,对比世界主要国家70%以上的装配化率,我国2018年装配化率仅9%,装配化建筑提升空间巨大。
        建筑业人工费用逐年上升,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意愿持续走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占比2014年起呈下降趋势,农民工选择建筑业意愿持续走低,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人工费用上升。因此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发展刻不容缓。
        装配式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有效转变了工程现场传统施工方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各个环节重要的建筑零部件在生产流水线上预先进行制造,然后将预制构件直接运输到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通过相互之间的拼装形成一个整体的房屋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装配式住宅结构寿命可以达到百年以上,同时通过这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在整个住宅建筑的抗震性、耐火性方面都有着充分的保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工作效果[1]。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方式可以节省水资源达到60%以上,节省各种施工原材料30%以上,同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建筑体内部空间的使用率,缩短工程施工周期,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不当,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建筑产业和社会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正在大力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建筑在整体的施工方面具有自身独有的工作特性。在我国很多地区装配式建筑项目已经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示范性作用,尤其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建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建立起了大量装配式建筑住宅,有效缓解老城的内部人口的基础压力,同时建立一批装配式住宅示范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相关建筑工程单位前来参观考察以及交流。由此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内部整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对整个金融产业的整体发展效果起到一种积极促进性作用。


        3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要想不断推动我国基础产业朝着更高目标上发展,必须要对装配式住宅建筑加以充分重视,要不断积极引导和推广适合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先进性技术。尤其是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建筑构件生产技术、构件安装组合技术以及综合管理技术等,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效研究和开发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地质特点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成套体系,适时推进钢结构与木结构的预制装配体系,有效建立起协同化的工作标准,不断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标准化设计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尤其是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节点设计和结构设计,需要研发出与之相匹配的设计标准规范,同时在对应的计算机软件当中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此来有效完善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标准,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如图2所示:?        要建立起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住宅的认定工作标准,并且在此工作基础之上,需要有效成立起工业化建筑住宅质量保障工作制度,要充分明确工业化建筑住宅的发展水平以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衡量工作标准,需要出台经过认定的工业化住宅土地出让、建筑面积豁免以及对应的优惠税收政策,要充分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及装配组成套技术体系,有效推动适合预制构件安装运输的建筑机械设备等研发工作,有效保证预制建筑构件在整个运输安装工作效率上更加高效,同时要积极鼓励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和施工工艺方法的掌握。
        针对预制构件做好有效的市场供给,同时要建立起预制构件生产工作标准,要不断创造更多有力的工程施工条件,要有效培养出技术能力更强、更加节能环保以及可以实现长远稳定性发展的建筑产品。同时,装配式建筑构架可以和物品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有效联合,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科学化管理和使用,不断提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有效建立起工业化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员,同时成立起针对性的技术人员培养工作体系,全面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施工标准以及管理工作质量,有效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在社会当中大面积使用和推广。
        近几年国家政策逐步开始向装配式建筑倾斜,出台相关政策越发频繁与实际。最早2012年财政部、住建部提出力争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2017年1月发布装配式建筑三大体系技术标准;2017年3月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将装配式建筑的促进落至实际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20%以上,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達30%。 全国政策性文件的颁布落实给各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明确方向,31个省份/直辖市地方政府均针对装配式建筑颁布具体的实施意见、规划和行动方案,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通过税费优惠、用地支持、财政补贴、容积率奖励等多种方法给予产业发展充分激励。
        4结语:
        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各施工单位根据现阶段我国住宅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并且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专家有效引导下,将住宅建筑建设模式有效转化成装配式建筑模式,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对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以及示范性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叶.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20(08):186-187.
        [2]高洋洋.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N].中国建设报,2020-08-27(008).
        [3]段宜栋,张亚东.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网络一体化复合节能墙体的研究[J].节能,2020,39(07):20-23.
        [4]李俊杰,高园园,武翔培.基于KPI-SEM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20,38(04):5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