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7期   作者:侯鹏
[导读] 目前,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技术形态
        侯鹏
        天津中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前,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技术形态,凭借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建筑结构部件的集中生产,并将建筑结构部件运输至现场进行快速装配。从实际效果来看,装配式建筑使传统建筑的工期明显缩短,且建筑成本大大降低,这也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其中,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技术,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安装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设计;应用
        引言
        科技水平的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工程设计施工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装配式建筑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快速的推广与发展。目前BIM技术得以迅猛的发展,BIM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多专业的协同发展、高效率的完成参数化建模等,所以在装配式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
        1BIM技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作为建筑物生命周期过程中可靠的共享资源,发挥其在可视化、工程分析、碰撞检查、造价分析、工期管控等多方面用途的作用,归根到底,BIM技术就是一种产出(Model)、应用(Modeling)和管理(Management)建筑物信息的手段,BIM是将建筑实体信息化、数据化的集成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为不同专业提供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互,达到融合各方共同协作,高效完成项目的作用。BIM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可视化。通过BIM将项目的三维模拟实体直观地展示出来,并读取不同构件的详细信息,在设计阶段协调不同专业把建筑不同部位的碰撞、误差等问题及早发现并修改,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成本。2)可协调。通过BIM三维模型在设计阶段发现各专业的设计缺陷及不同专业间的碰撞点,及时协调设计方及建设方解决问题。3)可模拟。设计阶段,设计师利用软件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日照、节能分析,对建筑物造型、外立面进行优化。施工阶段,可以进行堆场、施工路线和次序的模拟,优化现场施工,提高效率。运营阶段,运用模型对建筑物进行全程监控,也可以为突发状况进行模拟,提前准备应对方案。改建阶段,对改建过程进行模拟,建立改建后模型,方便指导施工。4)可出图。BIM模型可以实现把模拟、优化后的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图纸,同时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工程量统计结果、碰撞报告等信息。5)可集成。BIM模型可以涵盖项目不同专业的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对项目信息进行集成,集中处理。同时也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应用各种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如: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D打印、4D模拟施工、5D成本控制、物联网等,充分体现了BIM可以集成各方面信息的优势。
        2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2.1优化完善装配式建筑
        设计环节会直接决定装配式建筑是否顺利开展,对工程造价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传统的装配式建筑来说,其主要是在CAD软件中落实完成的,以至于在这一工作背景下,部分工作人员很难全面细致的对设计图纸全面掌握,以至于技术交底存在的限制因素,而在采用BIM技术时,会在第一时间掌握设计环节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指出以及调整。BIM技术的采用会落实建筑模型可视化,让工作人员更加准确地理解所设计的关键内容,采用建筑模型的可视化来全面掌握工程的个性化需求,在开展必要的设计审核来进一步明确设计意图。


        2.2BIM软件协同检查
        BIM软件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检查需要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因此可能在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发生不同的碰撞。首先是组装预制构件,在构件的组装过程也能够中可能会出现构件拐角或者标高变化的拼接不协调或者冲突的问题。在构件中预埋埋件可能会影响到钢筋的位置,后续的机电管道和埋件需要对预制构件上的预埋进行考虑,避免现场开槽。预制墙板上下构件的套筒进行灌浆连接时,需要对位置进行核对,避免错位。在深化设计中,设计出图的内容主要为每个构件的深化设计出图,因此范围较小,复杂程度和达到国家标准的程度都较低。但是出图需要综合反映建筑、结构以及机电等信息,保证图纸的深度,因此以外墙板为例,1个构件需要至少三张图纸才能够反映。首先是需要模板图,反映预制构件的尺寸、预留孔洞位置以及构件总体消息,包括正视图、左右视图、顶视图和底视图。其次是配筋图,包括预制构件结构配筋的相关信息,包含配筋图、剖面图和钢筋三维图、钢筋明细表。还有保温连接件的正视图、剖面图和保温连接件的统计表。
        2.3拆分设计
        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需要将工程项目的所有数据导入到Revit软件当中,Revit软件会将该项目的所有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立体模型,在这个模型当中包括了房屋的界面轮廓、所用的钢筋信息以及施工材料的分配等等。然后在对别墅模型进行细节上的修正,修正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的意见,工程师的设计理念以及业主的想法等等。在进行修正的过程中要对每个构件进行拆分,并在拆分之前对构件进行可视化的编程,保证每个构件都是可视的,所有的施工人员以及户主都能看到构件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状态,在最终结果确定之后再对这些构件进行重新组装,完成构件的拆分工作。
        2.4施工阶段
        传统二维平面设计往往是不同专业独立设计,很少进行全专业整合,即使设计中会相互沟通交流,但还是会遗留很多问题,例如:结构梁标高出错、柱上下没对齐、水电风管碰撞等,以上问题大都是在施工阶段才会发现,此时施工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只能通过设计单位给出修改方案进行现场返工,这种建造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同时拖延施工工期。此时BIM技术的可视化显得尤为重要,不同专业可选择在同一个模型协同工作,也可在不同的模型中各自建模,然后通过IFC格式数据进行传递、整合信息。通过BIM模型的全专业整合及碰撞检查,可以实现设计阶段就发现图纸上的“错漏碰缺”问题,同时借助软件对这些问题进行标记,生成碰撞报告,然后集合全专业设计师共同协商解决。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提倡模板先行的原则,即在预制构件未进行现场施工时,先在现场拼装出一个户型,这样可以让工人更好地了解不同构件的施工次序及节点施工工艺,但是鉴于现场施工场地的限制,很多施工单位并未进行模板组装就开始预制构件的安装,导致预制构件施工中碰到不同情况的问题,然后再连同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导致项目工期延迟,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通过BIM技术在软件中进行预制构件的预拼装演示,再将预拼装过程做成视频交由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宣贯。对于涉及防水、灌浆等较为复杂的节点时,通过BIM模型的演示,可以让工人了解规范的施工流程,提高工人对施工措施的熟练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重要效用,强化装配式建筑设计BIM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有效的应用方案,从而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提高设计效果,使得设计与建筑质量得以保证,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设计朝着现代化与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7):38-39.
        [2]杨红娟,李娜,孙岳俊.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8):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