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龙
平原县水利局 山东 徳州 253100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因为其规模往往较大,波及范围较广,如果建设方案不合理,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就很可能导致周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致使其无法稳定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优化的重要着眼点。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工作,成为关键任务,具备研究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生产行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水,农田灌溉需要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补充水资源,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水力发电在我国电力资源累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大部分的电力资源是依靠水资源来发电。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自然也就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将水能转化成电能。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与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密切联系。
再次,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水土流失的保护。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较好地蓄水,储备水资源,很多缺水的地区就能够有更多的水资源来利用,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其生产和生活。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现象,维护地方生态平衡。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关注,尤其是水土资源保护问题。
2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2.1调蓄洪水
河流生态系统对于洪水的调蓄起到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如堤坝、水库都能够调节水量、削弱洪峰,将短时间内剧增的水量滞后释放出去,削弱洪水的危害,减少由于突降暴雨引发洪水,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一些储水能力较高的生态环境,如湿地、沼泽、大面积的植被区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固水储水作用。
2.2物质输送
河流生态系统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泥沙,这些泥沙在入海口处与海水相冲击形成三角洲,保护了入海口处的土地可以免受海浪的侵蚀,能够逐渐形成陆地。同时河流中存在的生物营养物质包含生命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可以帮助实现全球的物质循环,在入海口处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养活了无数的水生物。
2.3储蓄水源
河流生态系统内可以储存大量的天然水源,这些淡水资源一方面可以在枯水期对下流河流补充水分,同时还能够保证地下水的水位;同时储存的水源还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高人类生活的便利程度。
2.4保持水土
河流生态系统中携带了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可以巩固河流沿岸的土壤,可以防止土地退化。
2.5净化环境
河流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对空气、水质的净化功能,保持局部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河流生态系统内包含大量的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内部的二氧化碳,提高空气内氧气含量。同时,河流水体表面蒸发的水分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可以将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吸收到物体表面,净化空气。河流生态系统内的水生生物可以通过消化、分解等方式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成对环境没有影响的基本元素。
2.6维持物种多样性
河流生态系统包含了陆地河岸生态、湿地及沼泽生态等多种生态系统,可以为大量水生动、植物如鸟类、鱼类、无脊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浮游生物等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持地球的物种多样性。人类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无权利剥夺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利。
3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
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较好降低其可能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维系其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首先明确各个不良影响因素,在施工方案制定前进行准确全面分析,确保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更为合理。基于此,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完善相关评价体系,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区域进行全方位深入调查了解,在勘察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力求在达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评估施工方案可能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威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防控也就体现出了较强作用价值。因为相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难度比较大,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此也就必然需要重点依托一些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估,比如BIM等先进技术就可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模拟分析,有助于评估判断其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此也就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促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工作具备更强实效性。
3.2控制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方面,这也就需要在建设中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因为水土大量流失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重点明确,分析水土流失的具体成因,如此也就可以从这些具体成因入手进行防控,保障各个区域的水土稳定性。当然,如果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势必会对于水土流失带来影响,则需要在相关施工工序中予以严格把关和防控,同时可以借助于必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以此形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化发展。
3.3创新施工工艺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势必会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是为了尽量维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往往需要尽可能弱化这一影响,如此也就需要针对施工工艺进行创新优化。在施工工艺的创新优化中,首先应该详细分析传统施工技术应用产生的威胁因素,进而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改进,保障施工工艺的运用更为符合要求。比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施工处理中,应该促使其在增加深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波及范围,对于现场地质结构尽量不产生明显破坏,或者是在基础处理中进行必要加固保护。此外,针对以往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个生态环境污染因素需要有效控制,比如对于施工操作中出现的大量粉尘,需要在现场予以及时防护,严重区域需要设置高度适宜的防护层,避免出现粉尘大量外泄问题;对于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噪音也需要严格控制,尽量优选机械设备,做好隔音围护处理,避免对于周围生物产生影响和威胁。
3.4生态环境修复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同样还需要注重做好修复工作,在施工完成后及时予以修复和补偿,避免这些不良问题严重恶化。基于此,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贯彻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要求,对于各个施工团队进行必要教育和培训,要求其明确自身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而也就可以从自身入手进行必要弥补,或者是及时向建设方反馈,以求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可以及时弥补,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原样。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和改善施工方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福杰,杜政波,贾庆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6(10).
[2]胡亲玲.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科技风,2019(16).
[3]刘春福.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河南科技,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