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7期   作者:汪洵
[导读] 目前,随着地震等自然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重视建筑结构安全性,
        汪洵
        天津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目前,随着地震等自然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重视建筑结构安全性,尤其是深受地震影响的区域,格外注重防震设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地震是重大灾害,科学的抗震结构设计能更好地缓解地震发生时的能量冲击且可局部地进行集中,并可利用巧妙的结构布局,选择特殊建筑材料,会与普通的建筑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该类建筑可更好地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不处于地震多发区域,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一定地震性,所以,采用抗震结构设计能更好地确保整个建筑物体的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心理建立一道安全保护的屏障,可促使人们更好地生活,其生命财产也可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1建筑结构地质抗震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实现建筑结构的稳定设计。从概念和理论上分析,明确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分析各类房屋建筑结构的地质抗震问题。房屋建筑结构的不同体系设计直接关系建筑整体的抗震水平,需要分析建筑局部力学与整体力学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房屋建筑结构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不同,要从工学理论实验、设计理念思维上进行分析,重视建筑结构角度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准确分析建筑结构的各方设计要求。根据各方概念,清楚定位,准确辨别,进行高精准度、可靠性思维分析,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应用,确定建筑结构地质抗震设计理念标准。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措施
        2.1对抗震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自然灾害中的地震,以其危害的程度划分成不同的地震等级。有研究表明,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进行抗震设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地震给人们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危害。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结合建筑自身性能、要求、当地地震等级、设计经验等展开设计,尽可能确保抗震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科学合理性,以便充分地将抗震设计的作用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结合建筑结构设计相关原则,以确保抗震设计更具规范性,从而保证抗震设计对整体建筑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进而使建筑物达到相关标准及要求,不断推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强化建筑施工场地的选择
        对于建筑质量来讲,其建筑施工场地的安全是一项基础性保障。所以,在对施工场地进行选择时,需结合周边环境、施工难度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建筑施工过程得以健康、有序开展。由于建筑结构类型的不同,对于施工场地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国家对于施工场地的安全等级也做相应的划分。如普通类型的施工场地为丙类,通常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工程施工中,甲类施工场地对于建筑安全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需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的破坏力。如大型商场、居民区等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应当尽可能选取不易发生地震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人流量非常大,一旦发生地震,就比较难将人流进行迅速疏散,因此这种类型的建筑应当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且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相关设计人员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讲,在对施工场地进行选择时,应当结合多方面因素展开综合性研究和考量,尽可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抗震等级类型,从而有效地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
        2.3科学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将整体建筑抗震能力提高,在具体设计环节能否正确选择建筑结构体系将会对结构的抗震设计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在选择建筑结构体系时需要对如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第一,在具体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一直维持一种建筑物整体思考的方法,也就是某些结构体系不影响整体建筑的抗震性能。即便发生地震建筑物部分受损,但也不会过多地影响到整体建筑的稳定性。第二,在开展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正确掌握地震荷载作用的传递路径。通常都属于水平荷载作用,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建筑水平方向能够均匀荷载。如若存在转体结构,那么在设计时需要确保对应的荷载能够于转换层内发生1至2次转换。第三,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确保各个建筑结构部件的刚度和强度均在规定数值之内。

并且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建筑构件能够均匀分配荷载,尽量防止有应力分布不均或是过于集中的情况。
        2.4科学设置建筑平立面
        建筑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布置情况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要想确保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其抗震性能,则应当要科学设置建筑结构的布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科学设置建筑结构平立面,同时采取与标准相符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则必定会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科学设置建筑结构的平立面主要指的是在设计建筑结构过程中,在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当要尽可能选用对称与平面规则的建筑结构,如此一来方可确保建筑物相同楼层的刚度相同。
        2.5运用预应力大板结构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预应力技术能够有利于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预应力大板结构主要指的是设置于柱子间的明梁。通常都是在楼板上运用预应力大板,同时还辅助采用预应力宽扁梁,这样能够更好地凸显楼层的高度。
        2.6进行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进行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可以让整体结构的抗震体系具有一定的安全冗余度。例如框架—抗震墙体系则包括了抗震墙与延性框架两个系统。于概念设计层面而言,应当会首先采用重力荷载不大的填充墙或竖向支撑,或是采用轴压不大的筒体、抗震墙等具有良好的抗水平地震力以及刚度较大的构件来当作首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避免在地震作用力影响下框架柱的竖向承载力不足,进而引发倒塌事故。
        2.7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来讲,设计人员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设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对整体建筑抗震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在抗震设计工作中,具有工作量大且复杂的特点,这就对抗震设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设计机构应当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开展相关安全意识的学习教育工作,以确保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断强化安全,并充分围绕安全问题展开抗震设计,从而全面保证建筑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以确保建筑整体质量安全。
        2.8严格执行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及要求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的安全问题,且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其影响因素有设计人员水平、建筑物质量以及施工场地等许多不同方面。因此,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抗震性设计,同时还应当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尽可能提升抗震设计的安全可靠性。在我国,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并对相关技术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以便更好地规范建筑行业市场,保证建筑质量。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应当确保自身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并以此为基础做进一步技术上的改革与创新。
        3结束语
        总之,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形式,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因为地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很难做好预测和防范工作。所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建筑结构抗震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物整体结构可更好地抵御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关设计工作者应将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为核心内容和目标,对建筑工程区域周围的地质结构要做好勘察工作,保证其能够满足抗震等级标准,并合理地进行抗震结构的设计,从而提升建筑整体抗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4):258.
        [2]李金果,李伟建.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35.
        [3]马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与装饰,2019(36):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