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钧
海南省资源环境调查院 海南海口570206
摘要:能源的消耗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原料铀,钍等通过地质手段发现。因此,地质研究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关注未来,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生态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综合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增长大、自然灾害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如何合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本任务。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正式呼吁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为土地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和国土资源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大规模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正确处理经济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造福子孙后代。提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新概念,探讨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1生态环境地质的起源
工业革命前,自然环境,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但工业革命后,人类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地存在着各种生态问题,如物种灭绝和自然灾害。传统地质学无法解释这些问题,许多地质学家意识到从地质学开始的局限性。要正确分析和解决这类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增加生物和人的数量。
2世界环境地球科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由于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4亿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开发,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慢慢认识到地球表面环境和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国际生态环境地质在地球系统科学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生态地质环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地质环境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许多相关文献指出,生态学是环境地质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早在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就首先提出了生态学的意义,他认为生态学是“各种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整体关系“。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学与其生存环境关系的科学“。如果说生物学被理解为一个生命系统,环境被理解为一个环境系统,那么生态学就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和动态机制的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是相关的和不同的。环境科学按照通常的学科定义,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环境系统(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揭示了环境规律。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揭示了生态规律。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生态学领域向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成延伸,人类物种被纳入生态系统,研究整个生物圈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关系。特定空间中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结合称为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系统。因此,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地质生态环境系统主要研究社会领域中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包括生命与非生命)以及人类生命系统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系统属于非生物生态系统。
由此可以看出,地质生态系统的概念有区别。前者主要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空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将人类视为一个生命系统,研究自然或社会经济中人类生存环境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所以它涉及的范围更广。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或生态环境地质不是一个新术语,但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陆耀如在其专著<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曾将“生态地质环境”称为“地质-生态环境”,解释为“人类是主要生存空间的环境,即地质-生态环境。包括岩石圈,水大气和生物圈影响“。这一解释接近作者先前的定义,但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不强调或突出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生态环境地质对矿山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成为影响和改变矿区地质环境的最活跃,最主要的地质力量,成为加剧矿区地质环境变化的催化剂。矿山地质环境具有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也称为矿山地质作用。叠加在矿山原生地质环境上,与原生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原生矿山地质环境随开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发生复杂的动态变化。
矿山地质环境变化一旦超过矿山地质环境容量,就会产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土壤环境累积重金属污染,危及矿山正常生产生活环境安全。
5调查分析
生态地质环境对矿山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是保证矿山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
5.1调查内容
生态地质环境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水文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随着科学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态,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矿床水文地质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近年来,水文地质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形成了一批新的领域。可以说,水文地质正在逐步发展,其发展必然导致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
事实上,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类型和服务类型较高的工程学科。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岩石稳定性和活动性地震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工程地质主要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就意识到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并将滑坡、泥石流、地面运输和着陆等一系列问题纳入了生态地质环境研究的范围。
“环境地质学”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当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城市地质作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围。
5.2调查任务
根据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需要,对一定区域内的地形,岩石,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地质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其对人畜生活环境和植被(含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调查应采用地质,土壤,地貌,生态,环境等相关地球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调查结果应具有可预测性。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单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多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如杭州嘉湖平原1邑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包括土壤环境,水环境,矿山环境,污染源环境,工程地质环境和旅游地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如琼海1宜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农业(作物)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5.3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因地制宜采取调查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查的目的是分析或补充紧急问题。具体如下:(1)数据采集,遥感解译先行;(2)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综合应用;(3)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4)从表到内,从浅到深的分析;(5)多学科结合;(6)把握基本原则和公益性原则。
此外,尝试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如三频航空电子系统,航空TEM系统等航空系统的引进和改造,寻找浅层淡水,识别盐碱化;利用红外扫描寻找清洗平台,单步高度远高于采场。
结束语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我国乃至世界资源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明确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概念后,可以清楚地认识其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因地制宜,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有意义的结果。
参考资料
[1]王禹,黄磊.矿山生态的环境问题及地质修复[J].清洗世界,2021,37(02):73-74.
[2]聂洪峰,肖春蕾,戴蒙,刘建宇,尚博譞,郭兆成,贺鹏,欧阳渊,雷天赐,李文明,周传芳,姜琦刚.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J].中国地质调查,2021,8(01):1-12.
[3]张昱.论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93-94.
[4]任传涛,陈桂虎,郭文科,张龙.东北地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调查问题的初步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185-186.
[5]张秀.矿山环境质量评价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20):187-188.
[6]王婧,郭俊.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支撑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21):182-183.
[7]李东峰.生态环境保护大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要点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10):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