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神家园与世外桃源交融”的校园规划理念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卓培
[导读] 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G区作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高教园区的门户,
        卓培
        北京城建设及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7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G区作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高教园区的门户,设计师力求在面积有限的方形地块中打造院落式校园。通过完整的立面形象打造园区入口地标,成为高教园区的重要起始节点;设计立足于文脉传承、北师大底蕴,建设园林式校园景观;并为将来功能转换及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
        关键词: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院落式校园;园林式校园;功能空间组团
        [ Abstract ] District G of Shahe campus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s the gateway of Shahe Higher Education Park of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designers strive to create courtyard style campus in the square plot with limited area.Building the landmark of campus entrance through complete facade image,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of Higher Education Park.Design based 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details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uilding garden style campus landscape.And leave room for futur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Keywords ] Historical context,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urtyard Campus,Garden Campus,Functional space group.
第一章  绪论
        一、项目背景: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沙河高教园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地处沙河卫星城东北部。园区规划范围北起六环路,南至北环北路,西起东沙河,东至回昌路。园区入住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教。
        二、项目概况: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G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河高教园区西南角沙河镇满井东村,西侧紧邻八达岭高速,是进入高教园区的门户。
        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G区拟定为教育学科教研区,计划开设:1、教育学;2、联合国、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委托建设机构;3、可承载学生规模3000人。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北沙河西三路,南至北环北路,西至北沙河西四路,北至园南二街。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G区用地约16.6公顷,可建设用地109009.46㎡,代征绿地43052㎡,代征道路13857㎡,总建筑面积20547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30810㎡,地下建筑面积74660㎡。
        G区建筑为教育科研、学生公寓及配套服务设施,包括:1-3号教学楼,教学综合楼-A/B, 图书馆,1、2、3#教学服务楼,1-5号学生公寓,教师宿舍,食堂,体育馆,锅炉房,中心地下区,门卫室等。地下建筑包括人防地下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市政设施等。
        




        三、项目难点:本项目具有周边军用机场航空高度限制、用地紧张、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的特点。
        四、建筑师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新校区G区位于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的入口处,作为沙河高教园区的门户,设计师力求在面积有限的方形地块中打造院落式校园,通过完整的立面形象打造园区入口地标,成为园区的重要起始节点;设计立足于文脉传承、北师大底蕴、以人为本,建设校园园林式景观;为功能转换及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
        下面通过对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思路及成果的具体阐述,详细介绍设计方案。
        
        
第二章  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一、立意:
        “立足中华文化,凸显师范精神,打造开放式国际化的创新校园”。
        二、规划理念:
        (1)  经济适用,控制造价。
        (2)  可持续发展,培训与培养并重,为今后功能转换留有空间。
        (3)  注重文脉传承,体现北师大底蕴。
        (4)  各功能组团之间相互贯通,资源共享,打造院落式校园。
        (5)  注重绿色环保,建设园林式校园。
        (6)  主辅明确,重点突出。动静分离,功能分区。
        (7)  总体规划控制与风格统一。
        三、设计手法:
        1.
        2. 立足中华文化,培养师范精神。设计思想力求凸显北师大深厚底蕴,避免目前全国校园特色趋同的现状,同时与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相结合。

        
        方案利用组团的序列关系和院落的围合层次突出尊师重道的礼制思想,用建筑空间的虚实、层次的变化,宜人的绿化与理景手法,体现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将注重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中心景观作为核心,辅以交流空间的广泛运用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建筑造型运用相同的材质,如灰砖、木格栅窗、坡屋顶等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整合,协调,体现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力求以文化为品牌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师范学校。
        3. 在以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精神家园”和“世外桃源”并存的氛围,并升华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教育旅游名片。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孔子每当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所以“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本方案通过组团的聚合形成中心庭院,呈现向心的海纳百川的汇聚之势。其中,庭院中心阶梯状的“讲坛”立意为“杏坛”,寓意成为世界上传道授业的聚集中心,使本校园成为世界的”杏坛”。
        精神家园:建设“精神家园”的关键,就是怎样真正把传统中华文化的精神传递下去,建立精神追求,增强民族凝聚力。本方案通过对传统院落空间的再现,辅以古朴材料的直观运用,与传统符号的提炼相结合,力图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文脉。
        世外桃源:方案通过四个组团围合成内向性院落,以隔离开世外的喧嚣,院落中设置多层次交流空间与立体绿化,其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的理解,将私家园林的理景手法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打造尺度适宜的现代山水景观,并使其穿插于组团的各个部分,通过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共享空间的布置,使本校区自身形成一座立体的景观园林,成为学员与访客的世外桃源。
        4.  打造整体式校园,串联公共资源。方案采取大围合的做法,使得校园外部立面规整严肃,内部空间活泼灵动,校区传统,特色鲜明。由宿舍区,教学区,体活区和行政办公区共同围合形成一个长宽均140米见方的中心景观区。围合中心形成的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空间,被所有的宿舍楼,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共享。
            各院落围合的中心,亦是校园的中心,以杏坛为主题,集中布置学生交流场所,打造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便于全校师生共享。力求促进校内交流,增强整体凝聚力。
            中心景观区四周的组团均由一条“回”字形连廊穿起,连廊宽4.2米,为师生提供遮风避雨的交通空间的同时,其内部设置公共交流设施,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休闲、阅读、沟通的公共场所。
        ?5.  组团内部灵动书院空间,打造宜人尺度。在学生公寓区,教学区,办公区,与体活区的建筑布局都采用书院式的小围合形式,继承经典校园书院式空间的院落空间传统,形成亲切舒适的建筑尺度和人文空间。通过楼洞,架空层等空间要素把各个院落相互连通, 串接成为整体院落系统,鼓励学生的交往和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
        四、立面创意
        建筑立面力求传承北师大的百年历史底蕴,借鉴北师大辅仁校区内历史保护建筑与老校区内现存数学楼与物理楼的立面风格,提炼北师大老校区的建筑符号,用规整、挺拔的建筑造型体现自强不息,刚健自强的校园气质。
        将老校区传统三段式的立面格局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炼与重构,将校区内不同性质的建筑都以不同的手法体现三段式的构图关系,从而使得校区内各个建筑尺度合理、比例协调、和而不同。
        在不同功能性建筑的立面设计中,例如体育馆、图书馆,教学楼与宿舍,其各自层高与进深的不同,体量关系与立面手法必然也不尽相同,在立面处理上尽可能在体现建筑性质上突出各自的个性,但又在整体立面逻辑关系中进行统一,使得整个校园给人灵活多变且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
        建筑立面材料主要以灰砖、深灰色石材与白色涂料为主,不同建筑气质变化的细节部位以深红色木材提亮,使得建筑性质严肃但沉稳中带有活泼与灵动。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车行交通组织
        校区内机动车道路设计在外围,在满足便利通行和消防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小对校园内部环境的干扰。G区校园内设外围环路供校内交通使用。环路路幅宽 7 米,采用机非混行的单幅路断面形式。校区内车行道路设减速设施,以减少车流对教学生活的影响。校区内交通以步行为主,内院道路主要供步行使用,禁止消防车之外的机动车通行。


        2.步行交通组织
        校区内步行道路系统由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校内环路和支路的人行道,内院道路,以及绿地内散步道等各个级别的步行道路组成,形成双环加联络线的交通网络,方便师生使用。在中心景观区内部,设快捷连通各个组团分区的步行小路,满足师生日常通行的需要。

        3.?静态交通组织
        自行车停车位主要沿环路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在教学楼局部一层架空处结合地面硬质铺装有组织地停放自行车。
        机动车停车位的配置目标是控制机动车对校内环境的干扰,限制机动车进入环路以内的校内步行区域,在环路以外的北侧与东侧各设置两排停车场,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地面临时停车位。机动车停车以地下车库停放为主,地面配置少量停车位为辅。地下车库尽量结合公共建筑地下室设置,出入口均靠近机动车主要通道。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场互为补充,服务半径均在步行范围内,满足人车分离的使用需求。

        ?
        六、绿化系统
        ?整个校区的绿地系统由公共集中绿化、运动区休闲绿化、组团绿化、庭院绿化及防护绿化、道路绿化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校园绿化系统,实现校园教育及生活“高效环保”的生态要求。
        1.公共集中绿化:公共集中绿化位于校园中央,是整个校区的“生态绿肺”。通过种植大片的草坪、树木,形成各种形态的绿地景观,为师生提供休憩空间和与自然沟通的生态空间。
        2.组团绿化:在各组团之间设组团绿化,改善环境的同事形成各组团之间的绿化联系和空间界定。
        3.庭院绿化:在庭院内做不同风格的景观绿化,清新空气,美化环境,形成不同特色的院落。结合部分硬质铺装,按宿舍区,教学区等不同的校园功能需求,布置适当的休憩、交往空间,供师生课余时间使用。
        4.防护绿化:西侧北沙河西四路10米宽绿化带结合代征绿地,南侧北环北路50米宽绿化带结合代征绿地,北侧园南二街11米宽绿化带,东侧北沙河西三路13 米宽绿化带。防护绿带不仅可以降低城市道路的噪音与环境污染,同时也带来对整个校区明确的空间界定。
        5.道路、广场、屋面绿化:结合校内步行系统,在步行道路、广场、平台、屋面等位置配备不同高度的绿化,形成立体的绿化系统。根据不同的位置和条件,分别形成硬质铺装,乔木,灌木,草坪等相结合的绿化方式,各阶绿化与地灯、座椅等环境小品组合。
        






第三章  结束语
        本方案打破独栋式封闭教学模式,运用连廊、中庭、共享空间等建筑手段将各功能组团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在具象与意会之间游走,使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体现协同创新,各个学科交叉与互相渗透的特色。方案力求通过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构建开放、汇聚、融合、贯通的创新型国家教育培训与教学创新基地。
        参考文献
        [1]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高教优秀校园规划图集》
作者简介:卓培,1971年11月10日,性别:男,籍贯:北京市,职称: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