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
桂林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道路桥梁施工工程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我国道路总长度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道路桥梁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基础,在对道路桥梁养护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病害,因此要对这些病害加以维护,保证道路桥梁能够正常运行。本文对道路桥梁养护中常见病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病害的维护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道路桥梁病害维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病害;施工处理
引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高兴,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知道,经济的快速进步还相应的加快了我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于我国的道路桥梁的发展是机遇但也是挑战。我们需要基于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抓住这次的机会,加强对于我国道路桥梁的建设,并相应提高他们的建设要求以及质量。但是在后期阶段,我国的道路桥梁的养护过程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以此才能在投入运营的后期保证道路桥梁的性能以及质量。
1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1.1泛油问题及成因
该城市道路在完成建设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泛油现象。在所有路面病害问题中,泛油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泛油问题具体是指,沥青下层发生上移,这导致大量沥青聚集到道路表面,因此在高温和车辆荷载的影响下,就会出现泛油状况现象。通常情况下,温度高、车流量大是导致泛油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夏季多雨,雨水在渗入到道路内部结构后,就会大大降低原料和沥青材料之间的粘合度,造成沥青剥落、路面泛油的问题加剧。
1.2沉降
路基沉降被定义为路基和与其相连接的路面形成近乎垂直的下沉现象。造成路基出现沉降病害的因素并不唯一,比如水损坏、路堤碾压密实度不达标,特别是未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填挖交界位置、湿软路段处理不完全等,以致施工结束后出现肉眼清晰可见的沉降问题。还可能是V型或U型沟的填方施工阶段,因坡积层于土石界面出现滑移,诱导路基整体滑移与出现沉陷问题。针对路基沉降问题,若在施工阶段发生时,应即可进行返修处理。若沉降量不大时,则建议使用补强措施加以处置,复合地基有较广泛应用,常见的有灰土挤密桩、干拌碎石及干拌水泥碎石桩等。对于V型或U型沟填方段路基沉陷问题,先要组织人力建设盲沟等排水设施进行有效排水,而后整体挖除湿软的填料,随即回填符合设计要求的新型填料。也可以结合工况,酌情选用注浆法、旋喷桩等处置沉陷问题。
1.3钢筋锈蚀
道路桥梁的钢筋结构出现锈蚀的现象对于公路工程可以说是极为常见的,原因在于车辆对路面多次反复的碾压以及对路面进行重量的载荷,日复一日,这种危害逐渐显现出来,在车辆对路面的不断受力下,里面产生了不均匀的裂缝,并且还有雨水以及空气会进入到这个裂缝当中,其与钢筋发生氧化反应,损害里面的钢筋结构,出现锈蚀的现象。
2道路桥梁工程病害处理技术
2.1桥梁破损修补
在对桥梁中破损较为严重部位进行处理时,应将该部位松动的混凝土全部凿除,使其露出骨料,并对裸露在外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用微膨胀水泥浆作为界面剂,通过环氧混凝土进行修补。
对修补的部位进行凿毛,用清水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洗,从而使基面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拌制,随后在缺陷部位涂刷一层。当缺陷修补好后,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接缝处的浮浆去除掉,并以清水进行冲洗,晾干后抹环氧树脂浆液进行封闭。桥梁破损部位修补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其中环氧砂浆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规定值,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无油污,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应无裂缝且外观平整,钢筋表面也应无锈蚀的迹象。
2.2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病害维护方法
混凝土结构作为道路桥梁最主要的支撑结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会出现腐蚀、裂缝、变形等多种病害,因此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和维护工作。首先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道路桥梁的承台、墩柱等都需要进行养护,使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而产生裂缝;在特殊的天气情况下,要采取覆盖和洒水等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方位的养护处理;如果道路桥梁的混凝土结构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则要开展大规模的维护工作,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温度,并控制好养护期限。其次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暴晒时间,从而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等不吸水的材料进行覆盖。在养护期间,要密切注意空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变化,如果气温变化过大,要做好保温或降温工作,保证混凝土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差值在20摄氏度之内,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的影响。
2.3路面泛油
泛油是市政道路特别是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若路面施工过程中,若沥青投用量过大、粘稠度偏低,则将会诱导道路泛油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新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高温天气作用下,混凝土内部下层沥青就会朝向外部上层方向偏移,外加行车荷载作用,就很易出现路面泛油病害。对这一病害成因加以分析,主要和如下两因素有关:一是用于铺设路面的混凝土配比与有关标准要求间存在出入;二是施工过程中管理部严格,部分工人操作欠缺规范性。针对泛油程度较轻微的道路路面,建议在确保温度适宜的工况下,铺撒厚3~5mm石屑,使用压路机碾压处理即可;但是针对泛油现象较为严重的路面,建议在室温条件下撒5~10mm碎石,碾压处理以强化其稳定性,随后再重复泛油程度较轻微路面的处理操作即可。
2.4完善墩台的施工工艺
对于墩台的建设施工也要做好工艺的完善,以此达到加固的功效。在进行开始的施工作业的时候,相关的作业人员可以利用II型的喷射机对桥梁的墩台进行混凝土的喷射,以此达到对壁面的保护,便于后面的养护。不过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把握,需要将所喷射的厚度有效掌控在5到20厘米之间,这样的控制能够大大加强桥梁墩台的抗震效能以及整体上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对桥梁进行作业的时候,需要将足够量的硫铝酸盐块硬水泥还有S型速凝剂加入进去,使得将桥梁的墩台的性能大大优化,使其更加抗裂。还有便是,要在对墩台施工过程的阶段做好相应的定期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强度要求,一旦发现其抗震端有问题产生或是发现关于它的某些隐患,都要做好及时的修补,帮助最后的墩台结构避免因为抗震端可能存在的问题造成自身的抗震性能的减小。在对抗震端进行修补的时候,避免使用劣质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否则产生的问题还不会进行解决,相反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与此同时,也要对该阶段建设区域里的弯曲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并做好一定程度的加固。对于局部缺陷的地方,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厚,从而进一步加强该区域的抗震性能,推进该设置结构整体的质量与安全。
结语
桥梁服役期间受到重载车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当桥梁结构发生病害后,不仅会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年限,养护维修费用也会随之增大。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病害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桥梁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蔡川.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5):110,112.
[2]孙志恒.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