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霞 王鹏
北京鑫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平谷区 1012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接缝、凹凸不平、路基沉降等质量问题,导致沉降段的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质量、强度与稳定性降低,不利于工程的高效化建设。因此在道路桥梁的沉降段施工期间,应该重点分析容易发生的路基路面施工问题特点,针对性、规范性采用各种先进施工技术,提升道路桥梁沉降段结构的质量,为人们提供质量较高、安全性较强的道路桥梁工程。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桥梁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道路桥梁建设存在问题,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道路桥梁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桥台与路基的沉降差异,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善,极容易导致来往的车辆出现跳车的情况,影响着正常的交通状况,给人们的交通运输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问题还会进而影响到整个桥身,裂缝会随着来往车辆的挤压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影响到桥梁的质量稳定。因此必须重视道路桥梁建设问题,及时修缮日常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路基路面沉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来往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开展道路桥梁的施工工作期间,路基路面沉降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在发生此类问题之后很容易诱发路基路面工程的凹凸不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发生,车辆行驶期间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尤其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很容易出现突发性的交通事故问题,对整体工程的应用效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合理改善技术的应用形式,就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诸多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如果发生沉降质量问题,也会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桥头连接的位置发生破坏性问题,缩短工程结构的应用寿命。而在施工中合理应用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提升稳定性和强度,预防出现凹凸不平现象与其他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可见在相关工程施工中,采用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道路桥梁的路基出现沉降的原因
2.1 路基的结构不科学
道路桥梁建设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为钢筋混凝土和过渡板等,因此要减少由于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发生的刚性变化而导致的路基路面沉降不均匀的情况,保证桥梁道路表面的平滑性。通过科学理论分析,路基建设的结构多为一条通道板,如果出现沉降的情况,将会导致桥头出现跳车的情况。那么就需要从路基的设计结构出发,改善这种结构所出现的弊端问题,从而减少因为路基沉降出现的交通隐患。
2.2连接缝问题
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中,为了预防因为气候因素的影响出现变形的现象,会在桥段部分与桥台部分设置伸缩缝,在专业人员针对性计算、分析的情况下设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没有做好连接缝的施工工作、维护工作与修整工作,经常会有凹槽现象、异物现象等等,尤其是工程的沉降段部分此类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车辆行驶期间有噪声,严重的会发生冲击性的问题,不仅会危害车辆安全性,还会缩短结构的寿命。
2.3搭板应用不合理
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桥梁的施工,那么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在桥台的附近位置,采用设置搭板的方式不断提高桥梁的稳固性和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但是,如果相关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桥梁施工操作标准和要求,那么很容易造成搭板设置不规范问题,导致搭板在施工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如果搭板质量出现问题,那么同样会严重影响路基路面的承压能力,最终导致道路沉降问题的出现 。
3改善道路桥梁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创新道路桥梁沉降路面的搭板技术
首先要注意路面建设的厚度与刚性。在实际施工会存在各种计划中未预想到的障碍,要保证施工时搭板的设置处于水平状态,让车身与搭板的表面保持平行。为了保障道路的平坦和车辆的正常通行,要对板面连接的过渡处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施工阶段,端板和道路高度的设置值要高于计划值。在逆向坡的建设时,要以桥梁道路的沉降高度为基础,合理设置路基的倾向高度,要保证道路轮廓下降的高度为路基沉降,科学的设置边坡值。再者是锚板问题,端桥的板块要与台背保持垂直,在施工时要水平拉锚,保证锚板能够纵向移动。道路桥梁的钢板距离要控制在75~80cm。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锚板被损坏,就需要对锚板进行保留,还要做好边界绘制工作,保证位移的方向处于一致。然后是倒角问题,要防止锚板在旋转过程中对路面造成损坏,因此,要对台上的倒角进行合理的设置。最后是顶部板间的设置。在施工时混凝土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所以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从而为整个桥梁道路强度提供良好的保障。
3.2 积极采用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结构施工工作中,应该采用先进技术措施,提升沉降段路基路面的地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沉降段区域主要就是固结类型、次固结类型与瞬间类型的沉降现象,对于固结类型的沉降问题而言,就是在路基区域中饱和性黏土在负载作用下排放孔隙水,减小孔隙的情况下出现沉降问题,此类沉降现象的持续周期很长。
次固结类型的沉降问题,就是在固结沉降以后再次发生沉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是因为路基土壤颗粒相互蠕变或者重新组合排列,出现相应的沉降问题。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类型不同,所以在发生沉降问题期间沉降的形式也存在差异,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以后,孔隙水迅速排除,固结的时间很短,出现瞬间沉降的现象。在此期间,施工企业应该按照沉降段的具体情况开展地基处理工作,按照当地区域的土壤特点合理选择填充材料,如果路基结构的土壤松软,就要开展加固处理工作与硬化处理工作,应用换填土技术措施、超负荷预压技术措施、震动碎石技术措施等等,实现地基的有效加固目的 .
3.3完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模式
企业在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工作中,应该完善其中的施工模式,从而规避质量问题、风险隐患问题。首先,企业在施工期间应该按照地域性的特点设置沉降段结构类型,统一搭板结构的标准,结合沉降量设计搭板长度,并且采用土工格栅技术,这样可以将土层的抗剪作用全面发挥出来,预防路基填土期间有位移现象、滑动现象,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其次,应该做好缓和沉降段的施工工作,要求在完成软土路基处理工作以后,按照桥台混凝土结构强度特点、填土路基强度特点等等,提前设置强度存在差异的沉降段,掌握其中的各项指标,将沉降差设定在 5cm 之内,起到良好的缓和沉降作用 。要求施工部门在工作中系统分析沉降段区域的地基特点与路基特点,如若地面荷载力很高,在车辆的影响下容易有沉降问题,此情况下就必须要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开展施工工作,在保证承载力的情况下杜绝下沉问题。最后,为了规避沉降路段的变形现象,在完善施工模式期间,还应注重结合设计要求、变形情况等,严格控制各个沉降段,尽可能减小沉降幅度数据值,规避错落沉降的问题与其他沉降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设置沉降曲线开展沉降量的计算工作,严格根据计算的结果开展施工活动,有效预防变形问题,优化结构模式、体系 。
3.4 加强桥梁道路过渡段的措施
首先在施工阶段,要避免过分开挖道路桥梁的过渡部分,在开挖的过程中一般会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作业,也可能会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道路建造竣工之前,需要对过渡部分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再开挖,根据土质来确定填充物和填充方案,增加土壤的厚实程度,确保道路过渡段的强度。道路桥梁的压实是交叉操作,在宽阔的区域需要特别注意路面的紧实程度,从而增加路面的稳定性。桥梁道路过渡部分的稳定性下降主要是由路面的排水系统导致的,在道路桥梁过渡部分施工时,一般会对排水沟进行修剪。在雨雪恶劣天气下,水会向路面低落进入排水沟,而排水沟表面铺设的材料是石块,日积月累会对排水沟表面的结构造成侵蚀,因此需要在排水沟中加入混凝土构件,防止排水沟系统被破坏。还需要有效的维护道路桥梁的过渡段。桥梁道路因为来往车辆的挤压变形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的修缮,避免路面受损程度的扩大和道路边坡的结构受损,从而保护道路桥梁与周围结构的协调性。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保护路面岩石,尤其是根据不同的角度设置边坡的不同应用,比如将混凝土结构设置于边坡中,达到保护边坡的效果。在岩石边坡要设置高强度的塑料网,防止岩石被风化。
3.5路基路面排水技术应用
由于路基路面内部含水量超过了相关施工标准和要求,同样会导致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出现道路沉降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降低道路沉降问题出现的概率,相关施工人员要在充分利用路基路面排水技术的基础上,重视对路基路面的排水处理,以达到降低路基路面含水量的目的,从而保证道路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在路基路面排水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相关施工人员首先需要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完成对急流槽的构建,同时,并在利用急流槽的基础上,及时处理和解决道路路基路面大量积水问题。此外,还要重视对沟渠的稳定和加固,尽可能延长沟渠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道路路基路面而言,为了保证其排水处理效率和效果,相关施工人员还要重视对防水材料的应用,从而实现路基路面的全面铺设处理,进而有效地避免路基路面渗水问题的出现。
3.6台后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而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道路沉降段经常出现在后背区域,因此,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有效落实后台填筑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台后填筑施工技术,从而确保该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首先充分利用石灰、水泥等施工材料,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进行加固和改良,确保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填筑的效率和效果 ,相关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填筑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填筑尺寸和路基压实程度进行科学控制,提高填筑的充分性和彻底性,从而实现填筑效果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对路基进行碾压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还要重视对振动碾压方式的应用,以实现路基的压实度的全面提升,从而保证后背区域的承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做好对填筑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例如:相关施工人员可以采用试验检测的方式,从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硬度、纯净度等参数和指标入手,对填筑材料内部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发现填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更换,避免因填筑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道路工程项目最终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结束语
道路桥梁建设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当前道路桥梁的建造问题频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是其中之一,影响着人们通过的舒适性,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单位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道路桥梁强度,不断提升道路桥梁建造技术,为人们的交通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廷宇.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4):68-70.
[2]孔祥龙.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4):87-88.
[3]樊明皓.试析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1(01):333-334.
[4]向国胜.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1(01):250-251.
[5]秦拓.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智能城市,2020,6(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