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2月5期   作者:     王珊珊
[导读] 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王珊珊
        上海觐翔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137  
        
        摘要: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在智能化背景下,人们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可以在追求美感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建设独具特色的建筑,从根本上促进建筑服务质量提升。当前阶段,智能化理念已经融入建筑领域之中,但是在由传统建筑向智能建筑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设计难题。智能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往往偏重设计理念,基于此,论文将就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特征展开探讨,并为其发展指出方向。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
        引言
        在现代化科技和经济的推动下,建筑电气智能化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将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与节能理念相结合是一种有效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建筑整体的应用性能,还可以减少建筑本身的资源损耗,对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从建筑项目的整体角度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电气智能化设计要点,从而打造完美的智能建筑体系,以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优势和作用,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幅度提升,推动建筑行业朝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1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原则
        ①节约能源,在智能化建筑工程设计时,需要保持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在节约有限资源和建筑材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资源及材料的浪费。同时,需要利用新型材料和节能技术,高效运用地热、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以实现对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不同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降低自然环境破坏的风险,让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得到和谐发展。②生态保护,在设计智能化建筑的过程中,要求以生态环保、低碳环保和绿色节能为原则进行设计,以免对周围环境及自然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需要建设和谐的生态关系,让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保障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2智能化背景下建筑设计探究
        2.1BIM技术在安全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将物联网、GIS等技术的引用,将BIM模型结合VR设备,建立了多角度的建筑物漫游模式。对重大安全危险源进行辨别,以特定的形式进行标记,将一般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区分出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予以重视。以往工人们对安全交底的接受不高,很大程度归因于安全负责人员仅仅只能通过图纸来进行描述,无法准确地传达意图,起到的效果不强。而BIM技术为安全技术交底带来了更多、更直观、更好理解的方式,以动态漫游、三维模拟、虚拟施工等代替传统的图文描述,让工人们提前熟知操作要点,了解现场情况,保证安全交底的顺利实施。施工环境保护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已经越来越重要,施工环境管理不仅包括场地内部的管理,还包括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将BIM平台与智能APP结合起来,实现施工环境的动态管理,通过现场拍照或者视频监控,对各种因素进行实时观测记录,出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2.2设备自动化设计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让建筑的多种需求得到切实满足。以建筑设备为例,通常情况下,可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展开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包含多种形式的节能程序和管理软件,既可以实现对于建筑物设施的有效管控,也可以结合设备的使用需求展开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实现节能管理的目标。可以将安全防范系统视作人们生命财产的保护机制,在系统中包含有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等,也可以结合建筑物标准及用户需求确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机制,让安全防范机制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以降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损失。火灾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灾难,为了预防火灾的风险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火灾报警和联动系统中包含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报警联动系统,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火灾的风险。


        2.3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
        照明系统是建筑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行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优化照明监控系统,对建筑物的照明系统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采取分时、分区、分回路的控制方法,减少照明资源耗损,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根据楼宇建筑的作息时间,设定照明系统的通断时间,或者利用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统一控制建筑内部的照明系统;②创新照明系统的感应设备,保证照明系统控制的时效性。比如,在建筑内部走廊设施感应照明系统,有人经过时可自动开启照明灯具,无人时则恢复到关闭状态,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照明灯具的利用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通过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做到与科学技术齐发展,对建筑行业而言,也是不断优化和升级的重要体现。
        2.4安保系统智能化设计
        安保系统能够为人们打造安全可靠的建筑环境,通常安保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电子巡视等现代化设备,作为建筑管理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智能化设计成为行业关注焦点,需要设计人员从建筑整体角度出发,保证安保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并且具备易操作、集成化的应用效果,从而对建筑整体安全性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需要设计人员加大智能化设计的应用力度,尽可能地覆盖到安保系统的每个设计细节,从而设计出高品质的智能化安保系统。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楼宇建筑而言,往往对安保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不同建筑物所在区域设计出不同的监控中心,或者对建筑物总体进行综合性监控,不仅要保证每个监控系统能够稳定、独立运行,还要保证能够进行统一化管理和控制,将各监控子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自动化防范系统,同时要以一套完善的安全技术防控体系作为支撑,保证安全系统运行更加智能化。
        2.5衍生设计
        从本质上分析,可以发现衍生设计是结合传统算法及运算规则所建立的一种设计方法,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展开对于传统规则的定义。在进行衍生式设计时,通常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为具有丰富规则的建筑形态,第二种结构是具有流动性的集合建筑形体。①规格几何式衍生设计从理论角度展开分析,发现如果可以在规则的正方形结构中进行编码输入,并依据随机直线形式展开编码分析,就可以在经过多次运算后获取丰富的放热图案,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针对所有的面展开计算,并将其拼贴,以形成一个丰富的带空盒子,让盒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集合形体。借助此类衍生式设计模式,在实施运算后提升建筑的形体及造型特点。②自由流动式衍生设计在旧有的程序中,可以输入原本建筑中的特定形体。同时,还需要让形体依据原本的形体文法展开对于形态上行的置换,并进行旋转及缩放活动,以获取一个全新的形态,而此类衍生模式也可称作置换理论。
        结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为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可靠的生活环境。随着智能化技术能力水平的日渐成熟,智能化建筑典型应用的不断增多,我国将步入建筑智能化的快车道。未来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建筑技术等发展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有利于我国建筑智能化快速可持续发展,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谭文荣.刍议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其特点[J].低碳世界,2019,9(4):172-173.
        [2]陈绍红.浅谈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现状[J].江西建材,2016(17):45-46.
        [3]刘杨.绿色建筑体系中建筑智能化的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31(5):44-48.
        [4]吴洁华.建筑智能化技术及其特点[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6):51.
        [5]刘英.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及其特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