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亮
海东城市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青海,海东 810699
632121198609090***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问题,对其整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总结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以期可以改善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建筑工程构建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这一材料结构的特性,使得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而建筑物中一旦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建筑物的耐用性与坚固性,会引起钢筋锈蚀现象,造成受力上的隐患。因此,应尽可能将混凝土裂缝的大小或者面积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混凝土裂缝属于建筑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施工中,更是常见。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众所周知,多种材料组成混凝土,它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它有脆性易开裂、导热性差、抗变形力差、良好的耐久性和较高的抗压度等等性质。根据这些性质,混凝土裂缝可分为宏观裂缝与微观裂缝。
1、宏观裂缝
宏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大于等于0.05毫米,肉眼可看见的裂缝,它是由微观裂缝增加和扩展得来的。在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直接导致了收缩和温度变化作用从而使混凝土中发生裂缝现象。宏观裂缝又可分为贯通裂缝和表面裂缝两类。
(1)贯通裂缝。由于混凝土内水泥水化到一定阶段后,混凝土失水和逐渐降温,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在结构边界的约束下会有拉应力的产生。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敌拉应力时,就会产生贯通截面的裂缝。
(2)表面裂缝。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程度不同,导致温度内高外低,形成温度阶梯,迫使混凝土内压应力的产生。当混凝土抗拉强度不敌表面的拉应力时,就产生了表面裂缝。
2、微观裂缝
微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在0.05毫米以内,肉眼不可看见的裂缝,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结构性裂缝:水泥浆中的分布在集料之间的水泥石裂缝。
(2)材料性裂缝:集料自身骨料裂缝。
(3)粘着裂缝:粗骨料周围出现的水泥石和集料粘接面上的裂缝。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
1、由于材料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首先,混凝土材料中的泥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混凝土质量,进而引起开裂,使得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较大。其次,粗骨料、细骨料的大小和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如骨料粒度过小,会造成水泥用量的增加,从而增加裂缝的机会,并且存在硅酸盐水泥聚集时容易发生局部爆裂等现象。
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终凝之前,因表面水分流失过快而产生的收缩。混凝土在凝结之前的强度是非常小的甚至没有强度。在这种零强度或弱强度的状态下,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就可能快速流失,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出现急剧收缩。在这种状态下,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率也就相应增高。但是,由于此时的混凝土的强度很弱,无法抵抗自身的收缩,因此产生裂缝。所以,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混凝土的干缩或者收缩的量也会有所差异。在施工中,应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当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在这些温差中,较为主要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在受到外部约束或降温的影响时,容易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造成裂缝的出现。这是材料本身的化学性质。
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作业的进展情况等都将使建筑物出现裂缝,称为施工裂缝。造成这种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按规定设置管道、楼板厚度小于要求、混凝土不能合理固化、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及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模板过早拆除、浇筑混凝土过快、保护层过厚、现场无有效的管理等。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
在设计上要注意研究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应用环境,对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跨度高低或大小、地基不均匀、应用环境的酸、碱、盐度等,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配筋率不变,而且浇筑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宜采用钢筋直径小和钢筋间距小的配筋原则,这样能有效预防构筑物开裂。
2、施工预防措施。
在确定施工组织方案时应认真研究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浇筑时间、施工分缝及位置、运输方式等。如一次浇筑长度施工缝分割宜选在变截面处或承受拉、剪、弯应力较小的部位,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和分层位置应尽量设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的受压区,混凝土浇筑在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时少浇或不浇,在夏季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控制入仓温度,在冬季施工,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缩短混凝土出仓至入仓时间和因抖动导致骨料分离等。
对常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洒水养护措施以减小混凝土表面收缩,防止龟裂,对大体积混凝土因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除采取常规洒水养护措施外,还应尽量晚拆模,且在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减少受外界气候的影响,适当延长混凝土养护期。
3、原材料控制措施。
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混凝凝土的用量,还应该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等材料有选择空间的条件下,可以尽量选择可收缩或者膨胀的水泥。这种水泥在其膨胀其具有较大的预应力,但是产生的这些预应力可以在水泥水化后期抵消掉温度变化产生的预应力,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混凝土在其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粉煤灰,添加粉煤灰之后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渗性能,而且结实耐用。在水泥发红色动能水化热反应时,能够有效的抑制其碱与骨料的反应,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来说具有积极的效果。
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在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使混凝土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中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具有鲜明的效果。对混凝土的养护还要注意使之周围环境的湿度合理,避免因混凝土处于不合理的温度与湿度中导致混凝土的裂缝。
因此,应当从温度应力等方面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使得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最低温度高于混凝土使用期保持稳定的最低温度,并减少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异,以此防止混凝土过冷;应该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梯度或较大温差,进而防止诱发混凝土表面裂缝。
结语
总之,在当前房屋建筑当中混凝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其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对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强化重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绥军.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3):37-38.
[2]石橙.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J].大科技,2019,(23):266-267.
[3]侯国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6):278-279.